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課是《古詩兩首》,分別是賀知章的《詠柳》和朱熹的《春日》。小編在此整理了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瞭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是教師以優美的導語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就是甦醒,就是溫暖,就是繁榮,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鳥的天堂,是詩的故鄉。春天如此美好,有許多詩人都用優美的詩句讚美春天的可愛,你能背出1-2首你學過的與“春”有關的詩嗎?然後指名背《春曉》《絕句》《草》等詩。聽了這優美的旋律,老師彷彿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你聽,窗外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多好的享受啊!接下來,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畫面,看看哪位同學觀察地最仔細,想得最深入***播放有關柳樹的畫面,目的讓學生感受柳樹是春的使者,帶來春天的資訊,春天充滿生機***
師:看完了這段畫面,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生:交流,談感受
初讀古詩,瞭解大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師在想什麼嗎?此時此刻,老師就想把唐朝詩人賀之章寫的《詠柳》推薦給大家。
***邊出示詩句,邊朗誦***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後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絛”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影***
***2***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麼樣?哪裡讀得好?你為什麼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3.反覆誦讀,體會感情
多美的柳樹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讓人喜愛?你準備怎樣讀這首詩,讓別人聽了確實感到很美。自由練習,你可以在書上做上記號***換氣、輕聲、重音***
師: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你自己認為那裡讀得最好。***老師可以幫助點評***
師:你認為誰讀得最好,讓我們象他那樣去讀,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看誰讀得最美。
讓我們一起靜靜地再聽一遍古詩,請同學們將眼睛輕輕閉上。
師: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誦,不會的就看書朗讀。
默寫,同桌對改,訂正,集體反饋:錯在哪兒?
課外延伸:
春風多好呀,它吹綠了柳樹,吹出了勃勃生機,你還知道哪些讚美春天的詩,背給大家聽。其實,還有不少的散文、對聯、童謠、歌曲也是描寫春天的,你知道嗎?***展示讀書卡***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理念】
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學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讚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通***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喜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讚美了春天的什麼?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⑴“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裡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⑵“綠絲絛”指什麼?為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⑶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⑷“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麼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⑴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⑵指名讀,師生評議。
⑶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學習《春日》
一、複習匯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⑴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⑵“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
***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⑴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⑵指名讀,師生評議。
⑶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複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古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裡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裡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作業: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課《古詩兩首》教學札記
《詠柳》和《春日》兩首古詩雖然作者不同,寫作朝代與寫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題卻是一致的,即描寫和讚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我抓住“春”這一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通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
一、多方整合,營造濃濃春意
本課教學採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將兩首古詩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顯“春”這一主題。開課伊始,便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兩首詩之間的共同點──都描寫了春天,都寫到了春風這一事物──從而引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此匯入對《詠柳》一詩的教學。又以“二月春風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出示:萬紫千紅總是春***”過渡到《春日》一詩。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
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並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除了兩首古詩之間的整合,本課教學還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課始,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匯入新課,揭示了整節課的主題,奠定了課堂的情感基調。課末,以《春》的結尾三段豐富了春的內涵,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在這兒,詩、文各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個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內涵。“詩”是“文”的濃縮, “文”是“詩”的詮釋,其有效結合,使學生置身於更廣闊的語文空間,營造了課堂的濃濃春意。另外,新舊知識的整合在本堂課中也有體現。課前談話讓學生背誦已學的描寫春天的古詩,照顧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終鼓勵學生閱讀和摘錄有關春天的美詩文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展。
二、抓住詩眼,巧設切***
語文課程具有重感悟的特點。古詩作為一個整體,傳達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這恰是一首詩的精髓所在。教學時片面注重字詞的講解而忽略對全詩意境的感悟無異於捨本逐末,買櫝還珠。
在分步解讀《詠柳》和《春日》時,我分別抓住了“裁”和 “尋”這兩個字展開教學。教學《詠柳》,以“為什麼作者把春風比作剪刀?這把剪刀裁出了什麼?”這一問題切入,成功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閱讀期待,並最終統領全詩的教學。《春日》一詩,重在讓學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樣地尋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帶領學生不僅走進詩歌,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這一“裁”一“尋”,使兩首詩互為註腳。
三、想象補白,豐富詩歌意蘊
古詩凝練含蓄。詩人往往用跳躍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反映生活本質。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後的情味,離不開學生的想象。教學中,我多次通過想象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詩句的內容進行補白。如教學《詠柳》時,讓學生想象春風還裁出了什麼?在這兒,學生將已有的對春天的認識,在腦海中轉變成一幅幅立體的、鮮活的畫面,再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一過程,無疑充實了詩句的內容,拉近了古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豐富了古詩的意蘊。二次整合時,讓學生以“ 總是春”練習說話,同樣達到了這一目的。
最後談兩點困惑:
1、字詞理解與情感感悟氛圍創設如何兼顧。
2、《春日》的教學太開放,如何能照顧到基礎較差的一部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