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組合選擇題的解題技巧有什麼

  編者按:材料型組合式選擇題運用這一方法會取得好效果。首先,讀懂材料,獲取有效資訊。其次,聯絡學過的與材料有關的史實或選項所及的有關知識分析選項,排除錯誤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

  近年來歷史高考越來越重視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多項選擇題改成的組合選擇題***以下簡稱“組合題”***考查能力的力度愈來愈大,同學們普遍反映解答這類題目時失分率很高。如何指導學生答好組合題呢??以下的心得,供同學們參考。

  組合題解題方法一、背景切入法

  對於原因類多選題,我教給學生一個基本的解題思路:把歷史事件放在發生前的特定歷史背景中去,從中找到根本原因、具體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等。

  如:19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重要原因是:①進行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②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發展迅速③大量吸收外來移民④內戰後工業、農業得到較協調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時要注意對歷史事實的分析、歸納以及準確再現以前所學過的知識。本題迷惑性大的是選項①,這是所學的“美國內戰”一目中提到的知識。事實上美國領土擴張歷時近一個世紀,如1898年吞併夏威夷。西進運動也是經過較長時間的過程,且西部開發本身也是美國經濟在19世紀晚期迅速發展的重要條件。題目要排除的是選項②,因為這時美國還是一個積極引進歐洲剩餘資本的國家。

  答案:B

  [解題指導]本題要求在多個選項中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解此類題的思維障礙:①粗枝大葉,不能對每一選項仔細分析;②出現知識空洞,對史實的分析和掌握不繫統全面;③缺乏必要的知識遷移能力。排除障礙方法可採用:①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絡,培養知識遷移能力;②學習歷史一定要注重對歷史事實、歷史現象的理解、分析;③做此類題一定要更為小心,對所有選項都要審查,再逐步縮小包圍圈。

  組合題解題方法二、參照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形成了正向思維的習慣,因此解答某些題目時可以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這些題目往往是完整的問句或敘述句,選項是答語。因此,可以要求學生按照題幹要求,先想一下正確的答案以及與之有關的史學界權威觀點,把它標註一旁,但不盲從於權威,再以之為參照,對比選項,找出正確答案。

  如:一位義大利愛國者在1814年寫道:“我這樣說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該向拿破崙表示感謝,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溼潤義大利土壤並使之恢復生氣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但是,我必須說這樣一句真實的話,看到法國人離開是一種巨大的、說不出的歡樂。”這段話反映出①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在客觀上具有進步作用②拿破崙的對外戰爭具有侵略性的一面③拿破崙戰爭促進了義大利民族意識覺醒④拿破崙戰爭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復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答題本應依靠材料即論從史出。這段材料前面一層意思表明了拿破崙戰爭的客觀進步作用,即反映了①和③,後一層意思表明拿破崙戰爭具有侵略性,故②成立,④雖然正確分析了拿破崙戰爭的積極意義,但與材料無關。

  答案:B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學生閱讀與理解材料的能力。學生解答此題的思維障礙有:①對材料的理解不夠,不明白這位愛國者為什麼要“感謝”拿破崙,“法國人鮮血的價值”是什麼?②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對拿破崙戰爭的評價。排除障礙的辦法:①認真閱讀材料,提高理解能力,這是做好材料題的基礎。②堅持論從史出。依託課本,但不照搬課本知識。結合所學,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這是解答材料類題目的基本方法。

  組合題解題方法三、限定語突破法

  做組合題,首先要仔細審讀題幹,這是解題的關鍵。因此我要求學生解答組合題時,要像語文劃分句子成分那樣,抓住題幹中的每一個字,尤其要抓準限定答題要求的字詞,從而明確題目的時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題要求,並以此作為解題突破口,排除錯誤選項得正確的選項。

  如:美西戰爭與日俄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最典型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二者相似之處有:①新殖民主義國家向老殖民主義國家挑戰②戰爭在交戰雙方的國土之外進行③戰爭對亞太地區局勢影響重大④戰爭加劇了美日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了比較歷史事件和學科內的綜合能力。解答此題的著眼點是再現美西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基本史實,然後再從戰爭的時間、交戰雙方、目的、性質、地點、過程和結果等方面進行橫向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點。此題難度不大,用排除法可排除④,因為美西戰爭時,日本剛從甲午中日戰爭中獲利,並躋身於歐洲列強對中國的瓜分之列,那時日本尚無同美國爭奪太平洋和美洲的實力。

  答案:B

  [解題指導]本題屬於類比型選擇題。解答此類題目的思維障礙是不善於發現可比項即尋找可比點。排除障礙的方法有:①縱向回顧不同歷史事件的前因、經過和結果,以便認識其相同點和不同點。②橫向對照,尤其要從類似的方面尋找可比點。

  組合題解題方法四、兩種思路結合法

  材料型組合式選擇題運用這一方法會取得好效果。首先,讀懂材料,獲取有效資訊。其次,聯絡學過的與材料有關的史實或選項所及的有關知識分析選項,排除錯誤選項,作出正確的選擇。

  如:據《歐洲家庭史》記載,在19世紀的西歐,“父母與子女組合,看起來已是主要的家庭組群。但是當各自走出家外謀生後,所有孩子就離開父母的家”。同時,“曾是普遍現象的生產性家庭單位現今成為例外了”,“沒有生產職能的家庭便成為一種眾多的現象。”這反映了:①工業革命引起家庭職能的變化②僱傭勞動制促進人口流動③封建經濟解體,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增多④年輕人獨立意識增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題是材料型組合式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判斷能力。19世紀的西歐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行之時,結合工業革命的有關影響即題乾的敘述來分析比較備選項的敘述,可知①②④項敘述正確,而③項“封建經濟解體,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增多”是工業革命發生之前就有的歷史現象,不屬工業革命的影響。

  答案:A

  [解題指導]本題屬獲取有效資訊進行分析判斷型別,導致學生在解答此類題目過程中容易出現思維障礙的因素有:①是沒有讀懂材料,不能獲取有效資訊或總結出其基本內容及特點;②是缺乏比較辨別能力;③是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徵認識不清,不能形成正確認識。排除障礙可採取如下方法:①認真研讀題乾材料,充分獲取資訊,歸納、總結出基本內容。②將所得資訊與備選項進行核對比較,從而判斷出兩者是否一致。③平時學習中要加強對歷史階段特徵的概括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