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使用技巧有什麼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創新,是師生生命活力的體現。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教學設計上、教學過程中,還體現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上。
教學的使用技巧手段:
教學組織技巧
1、教師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教學常規是為了保障體育課正常進行,對師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2、教師要熟練掌握口令技巧。
3、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場地器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分組教學。
4、分組教學時,教師應把主要力量放在新授教材的小組,適當照顧複習舊教材的小組,安排教材轉換順序時,應照顧體弱組和女子組。
5、教師要選政治思想好,又有一定體育基礎和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他在課中起到助手作用。
講解技巧
1、講解準備要充分,要認真分析講解的內容,明確講解的重點和關鍵,講解重點和難點時要加以提示或停頓。
2、講解過程要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3、 講解針對性要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認識能力進行講解。
4、注意語言技巧的運用,如語速適當、語音清晰、語言簡練、生動有趣、語調親切、抑揚動聽、音量適中、富有變化。
5、第五,注意講解與示範技巧合理配合。
6、 注意人體語言機能的運用,以引起學生注意,並提高記憶效果。
動作示範技巧
1、動作示範要正確、規範、優美,通過示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
2、示範動作的目的要明確,重點突出,要讓學生明確示範的是什麼,如何觀察、怎樣觀察;
3、示範的時機要適當,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選擇適當的示範時機,充分發揮動作示範的直觀作用;
4、示範的位置和距離要便於學生觀察,教師要根據所授技術動作結構,選擇適當的示範位置和距離,或是面對學生,或是側對學生;
5、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動作的難易程度,注意示範動作的速度和節奏;
6、示範與講解要統一,教師在示範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講解,使學生視聽結合地接受知識,對於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有重要作用。
教學的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採用的一整套比較靈活的教學行為,它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據教學的計劃、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一種變通性地應用。
教學策略基本特徵:綜合性、可操作性、靈活性。
按照資訊加工的控制點來劃分,可以分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導性三種。
替代性教學策略,是指教師選擇特定的教學內容,並將其組織安排好,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將其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教師,而學生沒有主動性。
生成性教學策略,是指鼓勵學生自主的形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並對其進行組織、理解、強化和遷移。並在教學中構建自己特有的教學意義。
指導性教學策略,為了發揮前兩種教學策略的優勢並彌補其不足而提出此策略,其程式可概括為以下四大環節:
環節一:引導注意,明確意義,增強興趣。1引導注意,是讓學生在身體、情緒等方面保持對接受新資訊的警覺和興奮狀態。2明確意義,必須是理論結合實際地使學生感到所學課題的生動、具體、有用,而不是抽象地空談教學目的或機械呆板地把目標告訴學生。3增強興趣,是非認知心理因素的高階形式。此環節是教學結構中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機制,應當作為重要的教學原則來應用。它是達到高效率教學的“基石”。
環節二:刺激回憶,合理呈現,優化編碼。1刺激回憶,是指教師通過提問、演示、討論、檢查等手段幫助學生回憶與當前學習課題有關的舊知能。2合理呈現,是指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正確安排新資訊呈現的科學邏輯順序和心理邏輯順序。3優化編碼,是指教師幫助學生將初步接受的新資訊有效地貯存到長時記憶中。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這一資訊加工方式稱之為編碼。不同型別的資訊需要不同的加工策略和方式。
環節三:嘗試體驗、評價反饋,掌握結構。1嘗試體驗,是指學生通過親身活動來學習事物,促使自己與資訊發生相互作用併產生心智和身體反應的過程。2評價反饋,傳遞某種反饋資訊,讓學生知道在嘗試練習中所表現的行為正確與否或正確的程度如何,離預期的目標還有多少距離,為後繼學習提供調控參照系。3掌握結構,根據學生的實際,為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一個合理的結構,做到重點突出、聯絡緊密、前呼後應有時甚至跨章節呼應、條理分明。學生在學習每一項知識的同時,應不斷注意前後知識的相互聯絡,最後能較系統地理解學科的完整結構。
環節四:重複訓練,強化保持,遷移創造。重複訓練,將新知識的應用轉變為自動化操作,形成習慣。進而,重複->強化->保持->遷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