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組合選擇題的答題技巧

  以下是關於歷史組合選擇題的解題技巧,這些技巧對大家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大家在複習的時候,對於解題技巧也要詳細進行了解。
 

  近年來歷史高考越來越重視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多項選擇題改成的組合選擇題***以下簡稱“組合題”***考查能力的力度愈來愈大,同學們普遍反映解答這類題目時失分率很高。

  一、限定語突破法

  做組合題,首先要仔細審讀題幹,這是解題的關鍵。因此我要求學生解答組合題時,要像語文劃分句子成分那樣,抓住題幹中的每一個字,尤其要抓準限定答題要求的字詞,從而明確題目的時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題要求,並以此作為解題突破口,排除錯誤選項得正確的選項。

  如:美西戰爭與日俄戰爭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最典型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二者相似之處有:①新殖民主義國家向老殖民主義國家挑戰②戰爭在交戰雙方的國土之外進行③戰爭對亞太地區局勢影響重大④戰爭加劇了美日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了比較歷史事件和學科內的綜合能力。解答此題的著眼點是再現美西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基本史實,然後再從戰爭的時間、交戰雙方、目的、性質、地點、過程和結果等方面進行橫向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點。此題難度不大,用排除法可排除④,因為美西戰爭時,日本剛從甲午中日戰爭中獲利,並躋身於歐洲列強對中國的瓜分之列,那時日本尚無同美國爭奪太平洋和美洲的實力。

  答案:B

  [解題指導]本題屬於類比型選擇題。解答此類題目的思維障礙是不善於發現可比項即尋找可比點。排除障礙的方法有:①縱向回顧不同歷史事件的前因、經過和結果,以便認識其相同點和不同點。②橫向對照,尤其要從類似的方面尋找可比點。

  二、背景切入法

  對於原因類多選題,我教給學生一個基本的解題思路:把歷史事件放在發生前的特定歷史背景中去,從中找到根本原因、具體原因、主觀原因、客觀原因等。

  如:19世紀末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重要原因是:①進行領土擴張和西進運動②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發展迅速③大量吸收外來移民④內戰後工業、農業得到較協調發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解題時要注意對歷史事實的分析、歸納以及準確再現以前所學過的知識。本題迷惑性大的是選項①,這是所學的“美國內戰”一目中提到的知識。事實上美國領土擴張歷時近一個世紀,如1898年吞併夏威夷。西進運動也是經過較長時間的過程,且西部開發本身也是美國經濟在19世紀晚期迅速發展的重要條件。題目要排除的是選項②,因為這時美國還是一個積極引進歐洲剩餘資本的國家。

  答案:B

  [解題指導]本題要求在多個選項中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解此類題的思維障礙:①粗枝大葉,不能對每一選項仔細分析;②出現知識空洞,對史實的分析和掌握不繫統全面;③缺乏必要的知識遷移能力。排除障礙方法可採用:①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絡,培養知識遷移能力;②學習歷史一定要注重對歷史事實、歷史現象的理解、分析;③做此類題一定要更為小心,對所有選項都要審查,再逐步縮小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