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誰

  子貢***前520年-前44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端木賜。 東周春秋末年衛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其實大家都知道,子貢***前520—前456***即端木賜,才真正是孔子最傑出的弟子,子貢在學問、政績、理財、經商、道德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有目共睹、有耳共聞。故其在當時的名聲、地位青雲直上,甚至超過了子貢的老師孔子。可為什麼到了後來,直到今天,子貢的名聲、地位反倒不如子淵、子輿、子路、子蹇等人呢?***就像杜甫,曾經許多年裡,其地位和評價一直高過李白;但後來卻很奇怪地竟不如李白了。***實在蹊蹺得很。我分析不出原因來,只籠統地稱之為歷史上的“殘缺美”吧。

  在孔門七十二賢之中,子貢素來被列為最前茅的幾位之一。首先,子貢被列言語科優異者,孔子曾稱其“瑚璉之器”;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之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為孔門弟子中首臣。又善於經商之道,曾行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亦為孔門弟子中首富,甚至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富豪之一”。相傳孔子病危時子貢未趕回,覺得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3年離去,子貢卻守了6年。

  子貢與孔子最得意、最著名的弟子子淵***顏回***相比,到底哪個更強一些?世人其實有目共睹。就政事而言,子淵要交白卷;子貢則貴為兩國之相。就生存能力而言,子淵連生計也幾乎維持不下去——《論語》說子貢“屢空”,看來斷炊的事情亦經常發生,而子貢卻是“家累千金”——方今之世提倡發展經濟,比起“君子固窮”、“安貧樂道”、自命清高的子淵來,善於經商理財、富甲天下的子貢更值得推崇。論彰揚其師美名,子淵更沒有子貢那樣的巨大能量;且孔子去世後,別人都是為先生守墓3年,而子貢竟守了6年;當有人侮辱孔子時,仍是子貢在為先生美言。

  當孔子遇危難、遭險惡時,總是子貢挺身而出,突顯其大智大勇。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曾困於陳、蔡,絕糧數日,情形十分危急。眾門徒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百無一用是書生”。正是子貢一人毅然自薦,單槍匹馬衝出重圍,尋求援助,出使楚國,“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

  無論從哪方面而言,子貢無疑是孔門弟子中最為傑出者。難怪司馬遷在《史記》裡,對孔子眾門徒的描述,於子貢用的筆墨最多、評價也是最高的。

  儘管子貢如此優秀,但子貢在孔夫子面前卻表現得非常謙恭。據《論語·公冶長》裡記載,孔子問子貢:“汝與回也孰愈***誰更強些***?”子貢卻相當有涵養和胸懷,子貢說:“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叔孫武叔是魯國的一位大夫,子貢有一天在朝廷上對眾臣僚說:“子貢比仲尼***孔子***更賢德。”後來,大夫子服景伯把這些話告訴了子貢。子貢卻謙虛地說:“若拿圍牆來作比喻,我家的圍牆只有齊肩高,而老師家的圍牆卻有幾仞高***古時7尺為一仞***。如果找不到門進去,就看不見裡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及房屋的絢麗多彩。而能夠找到門進去的人,世上並不多見。叔孫武叔那麼講,不是很正常嗎?***因為子貢也沒找到門進去。***”

  叔孫武叔又毀謗仲尼。子貢說:“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德好比丘陵,還可超越過去;仲尼則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雖然有人要自絕於日月,可對日月又有什麼損害呢?只是表明子貢不自量力而已。”

  再後來,魯國另一個大臣陳子禽也對子貢說:“您太謙虛了,仲尼怎麼能比您更賢良呢?”子貢說:“君子的一句話,既可以表現子貢的智識,也可以表現子貢的不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就像天空是不能順著梯子爬上去一樣。夫子如果得國,那就會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教百姓立於禮,百姓就會立於禮;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著子貢走;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順子貢;動員百姓,百姓就會齊心協力。夫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我怎麼能趕得上子貢呢?”

  一個當老師的,若是有個對自己這樣謙恭、這樣敬重、這樣維護、而又非常優秀的學生,豈不是非常幸運、非常幸福?同樣,一個當學生的,若是在自己的老師面前如此虛心、禮讓、低調、維護,又豈不是非常高尚、非常可貴?

  正以為子貢是孔子最傑出、最高尚的弟子,所以我為人們***包括孔子本人***給子貢的地位和評價不夠公正而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