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孔子是誰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孔子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孔子的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歷史上孔子的生平簡介

  孔子的祖上是 宋國的貴族, 先祖是 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周初 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 後裔, 周公以 周成王之命封 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 商丘建立 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 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稱 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 大夫,曾為 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慄邑***今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縣***,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 太宰 華督所殺。孔父嘉子 木金父,木金父生 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 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 魯國的 陬邑***今 山東省 曲阜市***定居,其官職為 陬邑大夫。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 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已經十九歲了,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 宋國人 丌官氏之女為妻。

  魯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據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於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

  魯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幹一些粗活。

  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 郯子來到 魯國朝見,孔子向郯子詢問 郯國古代官制。孔子開辦私人學校,當在此前後。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這一年, 齊景公與 晏嬰來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 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

  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 孟懿子和 南宮敬叔學禮於孔子。相傳孔子與 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 老聃,問樂於 萇弘。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 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 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麼晚來見自己。於是嘆息說 泰山將要坍塌了,樑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孔子流下了眼淚,講到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 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 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 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 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 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裡。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孔子受到人們的奉祀。

  歷史上孔子的社會評價

  伏爾泰:“東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國 萊布尼茨:熱烈地讚美儒學

  李約瑟:“孔子是‘無冕皇帝“

  愛默生:“孔子是哲學上的華盛頓”

  司馬遷: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