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翻譯

  《記承天寺夜遊》是古代文體跨界寫作的範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以供大家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遊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於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於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創作背景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蘇軾的著名詞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定***》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記承天寺夜遊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欣賞,和用與“閒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記承天寺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