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心理學論文

  護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護理心理學研究,既遵循心理學研究的規律,又兼有醫學研究的特徵;既與所有學科研究具有相同原則,又獨具自身學科研究的專門特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應用

  摘要: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上的重大創新,與傳統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和研究重點存在差異。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體現護理教學的積極方面,培養護生的人文精神和積極心理素質。基於此,首先對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護理心理學的概念和發展概況進行闡述,進而對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臨床護理中、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討論,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理念;護理心理學教學;應用

  積極心理學是一項心理學領域上的革命,為我們揭示了與傳統心理學不一樣的心理狀態,是利用心理學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類道德和力量的積極心理學思潮[1—2]。護理心理學是以護理情境及個體相關作用為主要出發點,對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到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可從積極的心理角度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1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護理心理學

  1.1積極心理學理念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的產生以2000年一篇題為《積極心理學導論》的論文為標誌[3—4],在傳統心理學的基礎上,開闢了新的積極的研究方向,是一場心理學革命。積極心理學更加註重採用科學的方法對幸福感進行研究,以積極的角度研究人類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心理健康,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不僅吸取了傳統主流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時,融入人本主義中的經驗分析法和現象學方法,這使積極心理學在產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此外,積極心理學更加註重實證的應用,但這並不代表積極心理學排斥非實證的研究方法。綜合來看,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實驗法、調查法、實證法、經驗分析法、訪談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開闢了新的方向。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涵蓋多方面,主要包括積極主觀體驗研究、積極人格特質研究、積極社會環境研究。首先,積極心理學關注的重點在於改善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態度,使個體在各時期的態度趨向積極的發展方向。針對過去,主要研究對過去生活或過往的積極體驗;針對現在,主要研究對現在生活幸福指數和快樂指數的積極體驗;針對未來,主要研究對未來生活樂觀、希冀的積極體驗。其次,積極的人格特質需要以積極心理學為主要基礎,究其根本原因,積極心理學的前提理論假設為個體的自我管理性、導向性和適應性。此種人格特質是通過個體對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的激化,當激化的能力演變成為一種特定的工作方式後,隨之則形成了積極的人格特質。最後,良好的、積極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對於個體一生的發展極其重要,可幫助個體實現健康成長和自我目標。而周圍環境充滿消極因素,將會導致個體出現不健康的情感成長方式和行為模式,影響個體心理的長期發展。積極心理學不僅繼承了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心理學的核心價值觀,更是對心理學上不足和缺陷的彌補。積極心理學不僅僅提供資訊,更多的是對資訊進行轉變,覆蓋的資訊少一些,揭示你的內心就多一些。傳統心理學研究心理上的負面情緒,向人類展示了人類個體的缺點、病症以及個體存在的內在缺陷,但卻很少對人類的潛能和優點進行解釋。在傳統心理學的影響下,人類似乎將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動範圍中的黑暗、卑劣區域。而積極心理學更加註重對人性的積極方面進行研究,更加強調對人性的價值和優點進行研究,兼顧社會個體和社會等多個層面,在積極心理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1.2護理心理學

  護理心理學是以護理情境及個體間的相互作用為主要出發點,對特定護理情境下社會個體心理活動的發展和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的學科。護理心理學是護理工作中的主要分支,不僅包括對患者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研究,同時也需要對護理人員的心理活動規律進行研究。從某種程度上來看,護理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帶動了護理工作的進步和發展,護理工作內容也逐漸從單純的生活護理逐漸發展成重視專科護理和心理諮詢的護理體系。

  2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2.1護理人員中應用積極心理學

  臨床護理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部分護理人員在職業生涯中易出現職業倦怠,甚至會在心理上出現離職的傾向,使其自身處於不利的職業處境。而從另一層面來看,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形成正確的認知,並從職業自身所得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為出發點,可讓護理人員更加珍惜護士這份職業,緩解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感。有研究顯示,引導護理人員在職業生涯中,瞭解職業更多的益處,得到職業獲益感,則可逐漸增強護理人員與職業間的情感,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使護理人員的留職意向更為明確。積極心理學家還發現,樂觀的心態也同樣可以習得,通過學習並掌握樂觀的心態,可有效避免護理人員在繁重工作壓力下產生的抑鬱、悲觀情緒,大大提升了護理人員的健康水平和職業幸福感。由此可見,對護理人員實施積極的心理干預和暗示,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及職業素養均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護理人員若能在工作中注重對職業心理健康和心理狀況的評價,則可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

  2.2心理護理中應用積極心理學

  隨著人們對心理因素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廣泛關注,心理護理也逐漸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且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傳統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單一地修補問題已難以滿足人類個體對幸福的獲得和謀取。在積極心理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心理學指出,緩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兩者充分結合、相輔相成則視為完整的心理學,即,既可緩解痛苦,又可增進幸福感。在臨床心理護理評估中,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對患者的消極體驗進行收集,更要對積極的、充滿幸福感的體驗進行蒐集並用於評估。護理人員需以真誠的態度、真實的方式對患者的創傷和痛苦進行評價和探討。應用積極心理學進行評價後,可從患者主觀上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緒,改善患者焦慮、抑鬱、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護理人員需從患者積極心理品質的缺失部分來認知患者的心理問題,並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方法和心理護理計劃。通過在臨床上對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學干預,可起到緩解患者痛苦、增強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3積極心理學理念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3.1培養護生的職業情感和職業品質

  對於護生而言,護理教師的言談舉止、人格魅力均會影響護生對護理工作的態度和專業想法,更是對護生日後從事護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榜樣性作用和示範性作用。因此,護理教師需要擁有良好的、科學的、積極的工作價值觀,以穩定護生或臨床實習護生的職業價值導向。對於護理這一職業而言,職業態度與年資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絡,而護生的職業態度將會影響護理事業的穩定和發展。作為護理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採用情感教學法充分調動護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護生對護理工作的熱愛程度,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護生隊伍不僅僅包括女性護生[5—6],同時,也擴充了大量的男性護生。相對於女性護生而言,男性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知、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均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護理教師要加強與男性護生的交流和溝通,瞭解男性護生的思想動態,並以欣賞的目光看待男性護生。同時,護理教師還可將自身的護理工作經驗介紹給護生,讓護生真切地感受到身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心理素養。通過多樣化教學,護理教師要讓護生明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不僅需要準確掌握專業知識和護理常識,更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將精湛醫術與積極的心理素養充分結合,方可延長護理職業生涯。此外,護理教師還可用社會上的積極典型為教學案例,通過教學,讓護生更加了解心理護理的重要價值,增加護生的職業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更加穩定、牢固、積極的職業心理和職業態度。

  3.2體現護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對於護生而言,護生對護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更感興趣,但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觀點和理論相對較為抽象、枯燥、乏味,且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仍處於單方面灌輸的狀態,忽略了將護理心理學理論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在護理心理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更加註重培養護生積極的情緒和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更加註重保持樂觀心態、主觀幸福感等,避免護生對周圍事件和環境的被動體驗,極大改善了護生的應激反應,加強護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註重體現護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課程教學中,應綜合危機干預的相關知識點,對護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鼓勵護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積極探索。同時,也指導護生如何應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切實保障自身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3.3強調社會服務和人文關懷

  隨著醫療技術和醫療理念的不斷髮展,人們對醫學中人文關懷精神和社會服務功能愈發重視。積極心理學在護理心理學中的應用目標之一就是尋求人類個體的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但目前護理教學中仍然忽略了對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的教學,單純重視醫學技術的教育。在此種情況下,護生對護理工作的認知則成為重視對疾病的護理和治療,忽略對患者的護理以及護患間的溝通和交流[7—8]。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護生在臨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識,增加了護患矛盾發生率。針對此種情況,護理教師在教學中更應重視對護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關懷教育,充分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和人文關懷理念,並將人文關懷應用到護理估計、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具體的護理實施及評價過程中,體現積極心理學的重要價值。

  4結語

  綜上所述,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不僅實現了護理學和心理學理論的相互對應,同時也符合培養護理人員的各專案標和人文關懷精神。總之,在護理心理學中應用積極心理學,對提升護生的職業技能、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和主觀積極性均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可促進護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嵩,李英.積極心理學在現代護理及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11***:46—47.

  [2]高明.積極心理學理念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3***:111—112.

  [3]劉振興,潘書波.積極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8***:108—109.

  [4]齊越,秦傑,方偉,等.積極心理學干預對提高消化道潰瘍患者主觀幸福感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3,11***12***:32—35.

  [5]呂薇,孟麗娟,王慧捷.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的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課程體系的構建———以護理專業為例[J].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13,10***1***:22—25,39.

  [6]雷美英,李紅政,王創,等.積極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在部隊心理服務中的應用[J].華南國防醫學雜誌,2013,27***4***:287—289.

  [7]吳靜,劉薇群,沙莎,等.心理學積極力量測評工具在護理領域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3,30***4***:34—37.

  [8]張芳,陳劍蘋,何林麗.積極心理溝通模式教育對中專護理實習生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4,20***5***:592—594.

  範文二:循證護理心理健康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診的50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33~75歲,平均***52.42±15.84***歲;眼壓6.68~8.28kPa,平均***7.54±1.41***kPa;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2例。對照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33~75歲,平均***52.38±15.25***歲;眼壓6.68~8.28kPa,平均***7.62±1.36***kPa;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4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眼壓、文化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採用眼科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循證問題

  在以護士長為組長的EBN小組集體討論下,確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焦慮”“抑鬱”和“睡眠質量”等作為本研究的循證問題。

  1.2.2循證支援

  在萬方資料資源、中國知網全文資料庫等資料庫中輸入上述循證問題,查閱近5年內國內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並在PubMed、HighWirePress查閱外文資料,尋找文獻支援。

  1.2.3循證評價

  小組成員仔細研讀文獻資料,外文資料請本科室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幫助審閱,指導小組成員評價國外研究實證,總結國內外最佳研究資料,並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客觀評價實證的可靠性、真實性、科學性,優選最佳護理實證。

  1.2.4循證應用

  根據最佳實證,結合護理經驗和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①病情護理:術前遵醫囑給予降眼壓藥物治療,術後嚴密觀察眼濾過泡和前房形成、瞳孔大小和位置、房水等情況,每天測量眼壓,給予糖皮質激素和高滲液脫水,促使前房形成。術後第4天起行眼球按摩***手指沿下瞼表面向眼球間斷施壓,或在上瞼交替按壓眼球***,加速房水排出。②心理護理:真誠、微笑、熱情地接待入科患者,減輕患者對陌生環境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認知水平等,告知手術、麻醉的簡要過程,緩解圍術期緊張、焦慮、恐懼、抑鬱等負性情緒。組織康復病友現身說法,打消患者心理顧慮,鼓勵家屬給予家庭情感和生活支援。③睡眠護理:強化基礎護理,給患者睡眠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術前不喝咖啡、濃茶,保持心情平靜、放鬆,聽舒緩音樂,溫熱水泡腳,睡前飲杯熱牛奶。夜晚護理巡視或治療,避免聲響過大,燈光儘量柔和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護理前***入科後1天***、後***出院前1天***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鬱自評量表***SDS***變化,記錄2組改良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評分變化,總分10~50分,≥23分表示睡眠障礙,睡眠質量與評分成反比。

  1.4統計學方法

  資料採用SPSS16.0軟體處理,計量資料採用***χ±s***表示,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等級資料採用Ridit分析。

  2結果

  2.1心理健康

  SAS、SDS評分護理前2組均較高,但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後2組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顯著***P<0.05***。

  2.2睡眠質量

  SRSS評分觀察組護理前為***26.56±1.87***分,護理後***19.12±2.32***分;對照組護理前為***26.04±1.77***分,護理後為***20.32±1.75***分。SRSS評分2組護理後均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

  3討論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小樑網被虹膜堵塞,發生粘連導致房水迴圈受阻,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產生相應臨床症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盲。文獻表明,患者神經質傾向的性格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睡眠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需求,不僅恢復精力,而且亦能提高免疫力,促進術後康復。循證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的延伸,其通過批判性思維探尋最佳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我們針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護理”“焦慮”“抑鬱”和“睡眠質量”等循證問題查閱文獻資料,EBN小組集體討論、總結最佳護理實證,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並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精神、社會、病情等綜合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鬱狀態,表現為觀察組SAS、SDS評分顯著低於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客觀上有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同時採取個性化的睡眠指導,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

  4結語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能顯著改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