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論文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特別是在骨科護理中,骨科患者的住院時間一般都比較長,所以,無論是從心理需求還是身體護理需求,患者都需要得到周到、體貼的護理,因為這樣的護理既有利於患者的康復,又能更好地維護護患關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風險管理理念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風險管理是對各類風險及損失進行控制管理的一門科學,隨著近些年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醫患之間因治療護理問題所引發的矛盾層出不窮。為了研究在骨科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理念的實際效果,筆者選取了於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10例骨折患者為研究物件進行了護理觀察分析,最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10例骨折患者為研究物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齡分佈在19~72歲之間,平均年齡***34.5±4.2***歲,觀察組患者中有12例發生脛腓骨骨折,20例發生股骨骨折,23例發生腰胸椎骨折;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分佈在20~69歲之間,平均年齡***33.2±3.7***歲,對照組患者中有8例發生脛腓骨骨折,21例發生股骨骨折,26例發生腰胸椎骨折。全部110例患者入院第一天經X線檢查並結合患者症狀均確診為骨折患者。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具有比性。

  1.2方法

  對對照組只實施一般化的常規護理,即進行普通的責任排班護理,由護士長為各護理人員分配護理工作。對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護理,其具體包括以下護理內容。發現護理風險:護理人員應當努力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充分結合自身的護理經驗進行護理風險發掘;區別於傳統的被動護理,護理人員要主觀上積極主動地去實施護理,在患者辦理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根據護理知識和經驗量化出各個治療階段患者所可能遇到的各種護理風險,然後根據這些風險內容制定出詳細的護理措施;對於無法避免的護理風險,護理人員應儘可能將其降低,例如患者疼痛護理、關節訓練、壓瘡及肢體活動等內容,護理人員應當列舉出充分的應對措施。提出控制風險措施:在發現各種護理風險所在以後,護士長組織所有護理人員進行護理風險解決措施的討論,根據各種護理風險的特點,依次將風險劃分為高風險護理專案、中風險護理專案、低風險護理專案。護士長要求全體護理人員就護理風險的處理意見進行提議,然後再把這些風險控制措施加以收集和總結,最終統一出科學完整的護理工作步驟,隨時用來應對各種護理風險。在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並加以實施以後,護士長要及時就措施的執行情況及問題進行評價總結,使風險控制措施得到不斷優化的同時,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升。規範護理文書書寫:護理文書是對治療整個護理過程的實時反應,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應,當醫患糾紛發生時護理文書能夠作為最有效的證據。因此,應當提升護理人員對相關護理文書準確性、真實性、及時性的書寫要求,初護士長定期對各個護理文書資料進行檢查外,醫院還要設立一定的獎勵懲罰機制,從制度上約束不規範書寫護理文書的行為,從而保證護理文書的有效性。高風險預警:護理人員要對本科室所有患者的墜床、壓瘡、跌傷等問題實施詳細的評價,一旦某些患者的評價結果顯示為高風險狀態,護理人員就要及時在患者床頭掛上防止壓瘡、防止跌傷、防止墜床的警示牌。

  1.3觀察指標

  在觀察組與對照組入院5d以後,對所有110例骨折患者進行科室自制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價的問卷調查表。調查表中護理滿意度的答案收集採用封閉式的選項,結果可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類,其中滿意率等於滿意與非常滿意的例數和與總例數的百分比,即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護理質量是患者根據自身感受對近5d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最低分0分。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資料處理時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χ2檢驗。

  2結果

  經過不同方法的護理後,兩組患者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均有所差別,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總體滿意情況明顯較為優秀,二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程度對比。對對照組實施一般化常規護理,對觀察組進行風險管理護理以後,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於對照組,二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3討論

  風險管理護理工作的開展需要遵循科學的工作流程,從護理工作交流中發現護理風險並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後,制定出有效的護理風險應對措施,之後再根據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嚴格的執行。這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因此護士長應當明確自身的責任所在,通過多次召開交流討論小組來徵求各方意見,之後再製定出科學、高效、合理的風險應對措施。此外,護理工作執行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也要積極提升自我專業水平,按照有關風險應對措施的要求進行嚴格的護理工作,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風險管理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範文二:老年骨科護理風險管理研究

  為了對風險管理在老人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我院特進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來我院骨科老年患者60例,按照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28例,觀察組患者32例。對照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齡範圍在60~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45±2.25***歲,住院時間為15天~30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為***21.48±4.65***天;觀察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範圍在64~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2.16***歲,住院時間為10天~25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為***20.98±5.32***天。患者均符合相關的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的護理方式基本一致,只在管理方面存在不同。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①在護理工作人員中成立風險小組,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風險管理的強化教育,普及相關的思想觀念,強化護理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②由掌握風險相關知識的工作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對風險管理進行簡單的介紹,突出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依從性,使治療更加順利;③對深靜脈栓塞情況、脂肪栓晒情況、跌倒情況、墜床情況等進行風險評估,並且需要在風險發生之前做好準備措施,以免發生異常情況時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④在對危險因素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監督,另外還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預防教育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全面地對患者實行保護;⑤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並且按照相關的要求嚴格執行,充分保證患者的安全[1]。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觀察護理缺陷和潛在護理隱患發生機率。

  1.4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患者各項記錄資料進行分類和彙總處理,採取統計學軟體SPSS19.0對上述彙總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護理缺陷方面,對照組有3例患者,所佔比例為10.71%,觀察組有1例患者,所佔比例為3.13%。經統計學分析後發現,x2=3.902,P=0.03,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在潛在護理隱患方面,對照組有13例患者,所佔比例為4***3%;觀察組有1例患者,所佔比例為3.13%,經統計學分析後發現,x2=8.407,P=0.003,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在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方面,對照組患者平均得分為***83.14±3.47***分,觀察組患者平均得分為***92.78±3.47***分,T=11.62,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斷地提高,與健康、法律相關的知識普及程度也越來越高,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這就給醫院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醫院整體的護理質量、減少醫患之間糾紛發生的機率成為醫院發展的重點[2]。醫療工作本來就是一種較為複雜的工作,主要從事的是對人體生命未知領域的探索,具有加強的未知性,從患者角度上來看,需要治療的物件又具有特殊性的特定,因此醫療活動的風險較高,並且能夠引發風險的型別較多,危害極為嚴重[3]。老人骨科患者由於年齡較大,不確定因素比成年人更多,護理工作量也更大,因此對其進行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風險管理護理是現代醫院進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強調對醫院的環境、相關的工作人員、規章制度、技術裝置等存在的風險進行控制,這一做法能夠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機率[4]。從本文研究結果上來看,對照組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存在護理缺陷所佔比例為21.43%,存在潛在護理隱患所佔比例為3.13%;觀察組患者存在護理缺陷所佔的比例和存在潛在護理隱患所佔比例均為3.13%。在觀察組患者人數基數較大的情況情況下,還能夠保持較低的護理缺陷比例和護理隱患比例,體現了上述觀點的正確性,並且與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風險管理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和護理的質量,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