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課堂筆記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標準成本系統 
第一節 標準成本及作用 
一、標準成本的概念
  所謂標準成本,是事先制定的一種預定的目標成本。它是根據企業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在有效的經營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成本。
  在一般情況下,工業企業的產品成本,是依據生產產品的實際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製造費用計算出來的。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實際成本,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項重要資料,但實際成本只是一種歷史成本,它是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的事後記錄,其成本無論高低都已經成為事實,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不能起到積極的控制作用,因此,標準成本作為控制、管理成本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應運而生了。
  二、制定標準成本的作用
  標準成本的作用的作用有以下六條:
  1.便於企業編制預算。因為標準成本是一種預計成本,可以作為編制預算的依據,以明確企業在預算期的目標。
  2.用於控制日常發生的經濟業務,指示實際成本同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並分析發生差異的原因,保證企業預定目標的實現。
  3.標準成本可以作為評價和考核工作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據。通過對實際成本偏離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可以評價各有關部門和人員的成績,分清他們的管理責任,確定經濟管理活動的效果,並進一步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4.標準成本可以可以為正確進行經營決策提供有用的資料。評價不同經濟效果要用到差別成本,而標準成本為差別成本提供了現成的資料。
  5.為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存活的計價提供了客觀合理的基礎。
  6.促進和簡化了產品成本的計算。在標準成本系統中,將標準成本和差異分別列示,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銷售成本等平時均可以按照標準成本入賬,這就大大簡化了日常帳務處理工作。
  三、標準成本的種類
  1.基本的標準成本
  它是以實施標準成本的第一年度或選定某一基本年度的實際成本作為標準,用以衡量一個年度的成本高低,據以觀察成本升降的趨勢。這種標準成本一經制定,多年保持不變,它可以使各個時期的成本以相同的標準為基礎進行比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的生產技術和企業經營情況會發生變化,使原有的標準成本顯得越來越過時,不能很好的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所以,這種標準成本在實際工作中較少採用。
  2.理想的標準成本
  它是以現有的技術、裝置在最好的經營管理條件下,所發生的成本水平作為成本標準。採用這種標準成本,是意味著實際發生的成本應該達到現有條件理想的最低限度,不允許任何浪費存在。這種標準成本由於過於嚴格,在實際工作中較難達到,所以採用也較少。
  3.正常的標準成本
  它是根據企業的正常生產能力,以有效經營條件為基礎而制定的標準成本。可以採用企業過去較長時期內實際資料的平均值,並要考慮到未來的變動趨勢。由於在制定這種標準成本時,把那些現實條件難以完全避免的超額耗費也計算在內,所以,它既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達到的,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第二節 標準成本的制定 
  產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和製造費用三個成本專案組成的。應該按照這些專案的特點分別制定其標準成本。其基本形式,是數量標準乘以價格標準得到各有關專案的標準成本。可以分別根據直接材料的標準用量和標準價格,直接工資的標準共識和標準工資率以及製造費用的分配率標準具體計算。數量標準主要由工程技術部門制定,價格標準則由會計部門會同有關責任部門,如採購部門、勞動部門等,研究制定。
  一、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
  制定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要先確定單位產品的用料標準和材料的標準單價。
  1.單位產品的用料標準的確定,主要應根據已經達到的生產技術水平,以正常經營條件為基礎,同時還要考慮到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再生產中不可避免的損耗。如果一種產品需要耗用多種原材料,則應分別制定標準。
  2.材料的標準單價,相當於材料的計劃單價,它包括材料的買價和運費等,要按照各種材料分別計算。
  材料的用料標準和價格標準確定後,就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得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 = 單位產品的用料標準 × 材料的標準單價

二、直接工資的標準成本
  耗用人工的成本是由單位產品耗用人工的工時數乘上每小時工資率組成。因此,制定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要先確定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和每一工時的標準工資率。
  1.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相當於我國單位產品的工時定額。通常它是在現有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需用的人工時間,包括對產品直接加工的時間、必要的間歇和停工時間、不可避免的廢品所用的時間。
  2.每一工時的標準工資率,就是每一個標準工時應該分配的工資,其計算公式如下: 
   小時標準工資率=預計直接人工工資總額÷標準總工時
  確定了有關人工的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和每一工時的標準工資率之後,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出直接工資的標準成本:
   直接工資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的標準工時×小時標準工資率
  三、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製造費用是指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由於製造費用分為變動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製造費用兩部分,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也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分別確定。
  1.變動性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單位產品變動性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一般是以其直接工資的標準工時乘上每一標準工時變動性製造費用的標準分配率求得。公式如下:
  單位工時變動性製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變動性製造費用預算總額÷直接工資標準總工時
  單位產品變動性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單位產品直接工資的標準工時×每工時變動性製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2.固定性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固定性製造費用主要包括廠房、裝置的折舊、維修費、保險費等,它通常是根據事先編制的固定預算來控制其費用總額。
  這裡只分析採用完全成本法的情況。這種成本計算方法下,固定性製造費用與變動性製造費用一樣,也要通過分配計入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中去。其分配方法,可以根據預計的直接人工的標準工時,先計算出固定性製造費用每單位的標準分配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性製造費用每工時的標準分配率     =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總額÷直接工資標準總工時
  單位產品固定性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
    =單位產品直接工資的標準工時×單位工時固定性製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根據上述方法計算出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和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按產品加以彙總,就可以確定各該產品的標準成本。 
第三節 成本差異的分析 
  分析成本差異,對於管理當局來說,是進行成本控制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分析,可以掌握差異形成的具體原因和責任,進而採取相應的措施,消除不利差異,發展有利差異,以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不斷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產品的標準成本是一種預定的目標成本,是用來控制實際成本的。在成本發生的具體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產品的實際成本與預定的標準成本會發生偏差,這種差額稱為成本差異。如果實際成本超過標準成本,所形成的差異稱為不利差異,反之,則是有利差異。
  由於標準成本是根據標準用量和標準價格計算的,而實際成本是根據實際用量和實際價格計算的,成本的總差異就是由“量差”和“價差”共同構成的。其一般模式是: 
   
  由於標準成本是分別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制定的,所以,差異的分析和計算也應該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一、原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生產過程中耗用原材料的成本是由單位產品耗用材料的數量乘上材料單價組成的,所以原材料成本差異的分析包括原材料的消耗數量差異分析和價格差異分析。其計算公式是:
  原材料成本總差異=原材料實際成本-原材料標準成本
  原材料成本消耗量差異
    =***原材料實際消耗數量-原材料標準消耗數量***×原材料標準單價
  原材料成本價格差異
    =***原材料實際單價-原材料標準單價***×原材料實際消耗數量
  影響原材料消耗數量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合理下料、修舊利廢和綜合利用等,都是降低材料消耗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說,生產用原材料耗用量的差異,應該由生產部門負責,但有時也可能是採購部門的工作所引起的,例如,採購部門以較低的價格購進了質量較差的原材料,由於不能完全適應生產的需要,也會引起耗用量的增長,由此而形成的材料數量的不利差異,就應該由採購部門負責。
  影響材料價格變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材料價格差異一般應該由採購部門負責。影響材料實際價格變動的因素很多,除了國家及供應單位調整價格外,採購的數量、運輸方法、數量折扣、材料的質量等,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因素脫離了制定標準成本時的預定要求,都會影響價格差異。所以對價格變動的原因和責任,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作進一步的分析。
  二、工資成本差異分析
  工資這個專案是受人工效率和工資率這兩個因素影響的,因此,工資成本差異的分析包括人工效率差異的分析和工資率差異的分析,計算公式如下:
  工資成本總差異=工資實際成本-工資標準成本
  工資成本人工效率差異=***實耗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工資成本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實耗工時
  上式中,人工的效率差異就是人工數量差異。這是因為,完成一定的生產工作,用的工 時少,說明生產效率高;反之,說明生產效率低。所以,為了完成一定的生產工作,所用的工時數量正是其生產效率高低的具體表現;而工資率差異就是人工“價格”差異。
  影響工資成本中人工效率和工資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應該區分不同情況分清責任。如果是由於生產部門安排不周,把技術不熟練的工人安排去做複雜的工作,必然會造成實際工時超過標準工時,這當然應該由生產部門負責;但如果由於採購了不使用的材料,加工時花了較多的工時,或者由於生產工藝過程的改變,需延長或縮短加工時間等,這些都不是生產部門所能控制的因素,應由相關部門承擔責任。
  三、製造費用差異分析
  製造費用分為變動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製造費用兩部分,製造費用差異的分析也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分別進行。
  1.變動性製造費用
  變動性製造費用,包括變動性製造費用耗用差異和效率差異,其計算公式如下:
  變動性製造費用耗用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分配率-標準分配率***
  變動性製造費用效率差異=標準分配率×***實際工時-標準工時***
  2.固定性製造費用
  固定性製造費用主要是同生產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維護相聯絡的,生產活動水平在一定範圍內變動,並不會對它直接發生影響,因此,對於固定性製造費用,主要是按一定期間編制預算,在一定的相關範圍內採用固定預算而不是彈性預算,根據固定性製造費用的特點,其差異包括效率差異、耗費差異和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它們的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性製造費用耗費差異
    =實際固定性製造費用-固定性製造費用預算數
  固定性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固定性製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
  生產能力利用差異
    =固定性製造費用標準分配率×***預計應完成的總工時-實際工時***

第四節 成本差異的帳務處理

  對成本差異的帳務處理方法,現在還沒有一致公認的意見,大體有下面三種:
  1.如果實際成本同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比較大,這種差異原則上不應全部轉入本期的產品銷售成本,而應該在期末在在產品、產成品和本期產品銷售成本之間按比例分配。這樣處理,在本期產品的銷售成本、產成品和在產品等帳戶中均按實際成本結轉,資產負債表上的產成品和在產品專案,也將按實際成本結轉。
  2.各種成本差異在每月月末,不辦理結轉手續,而是在成本差異帳戶中積累下來,直到年底,才將當年累計的各種成本差異一次結轉。如果成本差異為數過大,就要按比例在銷售成本、在產品、產成品之間分攤;若不大,就可以全部結轉到銷售成本中。這樣,資產負債表上平時所反映的產成品和在產品是標準成本,到年底,則按實際成本反映***成本差異較大那種情況***,或按標準成本反映***差異較小的***。
  3.如果所制定的標準成本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成本差異數字不大,可以將差異的數額全部結轉到當期產品銷售成本中,不必再分配給產成品和在產品。這樣處理的理由是,產成品和在產品按標準成本記帳,帳務工作可以大大簡化。而且,本期發生的多種成本差異,屬於本期成本控制的業績,理應完全反映到本期利潤中去。因此,這種方法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