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課堂筆記第八章
第八章 短期經營決策
第一節 產品生產的決策分析
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經營的商品生產者,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需要決策的問題,包括生產何種產品、產量多少、生產最優批量等,本節就是解決與產品生產有關的問題的。
一、生產何種產品的決策分析
這一決策通常是處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用現有的裝置既可以生產甲產品,也可以生產乙產品,但不宜它是生產者兩種產品,這就設的企業必須根據現有的資源條件,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取捨。
這種選擇應該以利潤為目標,看哪一種產品在經濟上最為合算,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二、產品增產分配的決策分析
這一決策是處在這樣的背景下:現有的生產能力除了完成既定的生產任務外,還有一定的剩餘,為了充分利用這一部分剩餘的生產能力,就要在原來預訂投產的集中產品中選擇一種或幾種,擴大其產量。這裡,就存在增產哪一種產品較好的問題。
決策方法是,根據每一單位的生產能力***如:機器工時***在生產有關產品時,能夠提供的貢獻毛益進行分析、比較,根據實際需要和存在的可能,將剩餘的生產能力盡量用來增產每單位生產能力提供的貢獻毛益最大的那種產品。
三、產品停產的決策分析
產品停產的決策是指企業正同時生產若干種產品,其中有一種產品發生了虧損,為了轉虧為盈,企業一方面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以扭轉虧損的局面;另一方面還可以考慮對虧損產品實行停產。
進行決策時,應以其能否提供一定的貢獻毛益而定。若貢獻毛益為正數,說明它們的生產還可以為增加企業總的盈利做出一定的貢獻,可不考慮停產;否則,應考慮停產。
四、對虧損產品的轉產的決策分析
在進行這方面的決策時,主要考慮:
1.轉產的產品是利用虧損產品停產後騰出來的生產能力,不需要佔用其他產品的生產能力;
2.它所提供的貢獻毛益大於原產品的貢獻毛益,說明轉產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
五、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
這裡所說的特定訂貨,是指其銷售價格低於一般的市場價格,甚至低於該種產品按完全成本法計算出的實際成本。而企業根據目前的生產狀況,還有一定的剩餘生產能力可進行生產這種訂貨。對這類訂貨應否接受,可視其形成的貢獻毛益補償其專屬的成本後是否還有剩餘而定。若有生育,就應該接受追加訂貨,否則,不要接受這種追加的訂貨。
在進行這種問題的決策時,一般可以採用差量分析法進行分析。也就是把自制的差別成本與外購的差別成本進行比較,選擇成本最低的作為最優方案。自制的差別成本是指自制與不自制之差。在無需增加專用固定裝置的情況下,自制成本支包括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外購的差別成本僅指外購與不外購之差,外購成本一般包括買價、運費、保險費、驗收費等。
六、半成品是立即出售還是繼續加工的決策分析
半成品是立即出售或繼續加工的決策,是指有些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完成了一定的加工程式後,可以作為半成品出售,但也可以繼續加工之後再出售,後者的售價高於前者,但也要追加一定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比較那一種方案更為合算,以決定方案的取捨,一般可以將繼續加工後與其可增加的收入與進一步加工所需要追加的成本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說明進一步加工可以帶來額外的收益,是可取的;否則,就不要再繼續加工,而應該馬上出售。
七、聯產品是否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
聯產品是指利用同一種原材料,在同一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或用途不同的主要產品。這些產品的綜合成本成為聯產品成本。對這類問題的決策可採用差量分析法,也就是要弄清進一步加工後與其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預期的可分成本,如果前者大於後者,則以進一步加工的方案為優;反之,若前者小於後者,則以分離後立即出售的方案為優。
八、產品最優組合的決策分析
當企業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管理人員必須根據市場的需要和企業現有的資源,合理安排各種產品的生產量,使各種產品的生產量達到最優組合,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對這類問題的決策,運用“線性規劃”可以間接的確定一定條件下產品的最優組合。
第二節 產品定價決策
一、產品的定價決策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採用的定價方法有以下幾種:
1.完全成本定價法
就是指在利潤或利潤率既定條件下價格的組成因素。完全成本定價法是指按照產品的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銷售利潤,作為定價產品銷售價格的依據,所以又稱為成本加成定價法。其計算公式為:
產品單位銷售價格=產品預計單位完全成本×***1+利潤加成的百分比***
2.變動成本定價法
就是指以變動成本為基礎的價格組成因素。變動成本定價法是指按照產品的變動成本加上一定數額的貢獻毛益,作為制定產品銷售價格的依據。也就是說,只要產品的銷售價格能夠補償其變動成本,並可提供一定數額的貢獻毛益,這一價格就可以接受。這一方法一般適用於企業利用剩餘生產能力,接受追加訂貨是,據以決定取捨的價格。其計算公式是:
產品單位銷售價格=產品單位變動成本/***1-貢獻毛益率***
=產品單位變動成本/補償率
二、產品最優售價的決策分析
產品的售價是很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如產品銷售成本、銷售量、最終利潤等都與銷售價格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為了確定產品的最優售價,必須全面綜合考慮各個有關因素之間的關係。
當銷售價格下降時,若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邊際貢獻淨增額是正數,也就是說降價是有利的;如果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邊際貢獻淨增額是零,即表示降價對企業不利。
綜合來說,產品單位售價下降的最大限度就是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的地方。也就是,產品的最佳售價應該是最接近於邊際貢獻增加額等於零的地方。
三、產品降價的決策分析
從一個現實中的企業來說,要增加利潤,主要途徑不外乎兩個:一是降低產品成本,二是擴大產品銷售量。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企業若沒有特別領先的技術突破,降低成本的空間不會有多大。要擴大銷售量,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外,一般可以通過降低產品銷售價格來開啟銷路,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薄利多銷”,這是企業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企業處於盈虧臨界點時,也就是貢獻毛益為零,產品的銷售收入在補償了它們的變動成本後,剛好能夠彌補固定成本時,要增加利潤,就要擴大銷售量,這通常就要降低銷售價格,到底要降低多少呢?這要結合企業的目標利潤來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售價降低率=1-***1-貢獻毛益率***/[1-***固定費用+目標利潤***/以金額表現的目標銷售量]
售價降低額=原來售價-以金額表現的目標銷售量/以實物單位表現的目標銷售量
第三節 庫存決策
一、存貨決策的意義
工業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離不開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各種物資。為了保證企業供應、生產和銷售活動能過順利進行,各種物資必須要有合理的存貨。工業企業存貨主要是指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物資的儲備數量或餘額。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存貨的管理和決策採用科學的方法,使得存貨始終保持在一個最優化的水平上,就顯得特別重要。
同時,還由於存貨有以下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1.存貨是企業生產的一項潛在因素,要佔用一定的資金,只有把庫存的材料和停留在各個加工環節的在產品加工成為產成品,並把它們儘快銷售出去,企業才能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存貨是一種被暫時“凍結”的資金。
2.存貨同時又是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物資儲備。如果沒有必要的庫存,又會出現缺貨或者是停工待料的情況,影響生產的均衡進行,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經濟損失。
所以,存貨決策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權衡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既不會由於庫存太多而積壓太多資金,也不會因存貨太少而導致缺貨脫銷或者停工待料。存貨決策就是要在保證生產、銷售順利進行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最優方案。
二、與存貨決策有關的幾個基本概念
1.平均存貨量
是指一個企業存貨量的平均數。例如,某企業A材料全年的需用量為4000件,全年耗用均勻,每年訂貨四次,每次訂購1000件,平均庫量就是500件,即訂貨量的1/2,用公式表示為:平均存貨量=訂貨量/2
2.採購成本
採購成本是指物資本身的成本,像貨物的價格、運費等。它隨著訂貨數量的大小而增減,但與訂購次數多少沒有關係。
3.訂貨成本
訂貨成本是指為了獲得存貨所發生的成本,包括預訂貨有關的差旅費、到貨驗收、入庫、貨款支付手續費等費用。如果補充的庫存物資不是向外單位訂購,而是由本廠生產,那麼訂貨成本對於生產廠商來說,就是一種生產準備成本***概念見基本內容四***,是指組織一批零件生產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裝置和機器的準備與調整、產品檢驗等費用。如果儲存的是從外部採購的物資,就要考慮採購成本水平;如果儲存的是本廠自己生產的,則要考慮生產準備水平。訂購成本或生產準備成本與訂購次數或生產批次存在直接關係,它隨著訂購次數或生產批次的多少而增減,但是,它與每次訂貨數量的多少沒有多少關係。
4.儲存成本
是指物資存放在倉庫經過一定時期後所發生的全部成本。這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因為對實物的保管而發生的多種支出,如倉庫的折舊費、保險費、修理費、冷暖氣費、通風照明費等倉儲費用,以及倉庫內部的裝卸搬運費、倉庫管理費等;二是因為儲存的貨物本身佔用資金的費用,為儲存物資佔用資金而支付的利息或佔用費、物資陳舊變質、損壞、拆耗所發生的損失等。
5.缺貨損失
缺貨損失是指由於存貨的量不足,不能及時滿足顧客或者是生產上的需要而引起的缺貨損失費用。包括由於缺貨引起的停工損失、延期交貨而支付的罰金、信譽損失、市區良好的銷售基會的損失等。
6.存貨成本
是指存貨所耗費的總成本,主要包括上面說的採購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等部分。
7.安全存量
安全存量是指為了防止因生產量增加或提前領料,使當越耗用量超過計劃或因故延遲交貨等特殊與原因,必須保持一定數量的保險儲備量,稱之為安全存量。其計算公式為:
安全存量=***預計每日最大耗用量 - 預計平均每日耗用量***×提前日數
三、庫存決策方法
庫存決策的主要任務,一是計算使存貨成本達到最低的經濟訂貨量***EOQ***;二是確定再次訂貨點。現將這兩點說明如下:
1.確定經濟訂貨量
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是直接影響經濟訂貨量的基本因素。在一般情況下,採購的批量越小,採購次數越多,訂貨成本就越多,而儲存成本就會相應的降低;反之,採購的批量越大,採購次數越少,訂貨成本就越低,而儲存成本則會相應的升高。確定使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之和達到最低的經濟批量的計算方法有列表法、圖解法和數學模型法。
***1***列表法
它是根據提供的資料及計算公式***即全年的訂貨成本與儲存成本***分別採用不同的訂貨量列表逐次進行測試,得出使訂貨成本與儲存成本的總和達到最低水平的訂貨量,作為經濟訂貨量。
***2***圖解法
根據提供的有關資料在直角座標系中描繪出儲存成本線、訂貨成本線,前者隨著每次訂貨量的增加而上升,後者隨著每次訂貨量的增加***訂貨次數的減少***而下降,經濟訂貨量位於這兩條成本線的交點處,這一點,正是訂貨與儲存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3***數學模型法
為了建立計算經濟訂貨量的數學模型,可以用微分法或者基本不等式法求經濟訂貨量的全年總成本為極小值時的訂貨量。其公式是:
其中,Q*代表經濟訂貨量;
Kc代表單位存貨每年平均的儲存成本;
D代表年度材料耗用量;
K代表一次訂貨的訂貨的訂貨成本;
TC***Q****代表經濟訂貨領的全年總成本。
2.確定經濟訂貨點
影響訂貨點的主要因素除了上述所說的經濟訂貨量外,還有“正常消耗量”、“提前其”和“安全儲備量”等。“支出消耗量”是指產品在正常生產過程中預計的每天或每週材料的正常消耗量;“提前期”是指從提出訂貨到收到訂貨的時間間隔。
四、最優生產批量的決策分析
所謂最優生產批量,就是要確定一個適當的生產批量,從而使生產準備成本與儲存成本之和達到最小。生產準備成本是指一批產品投產前需花費的準備成本,如調整機器裝置、準備工具模具、準備生產作業記錄等項工作所發生的成本。這類成本是固定的,不以每批產量的多少為轉移。儲存成本是指單位產品儲存一個單位期間的儲存成本,比如,倉儲及其裝置維修費、保險費、折舊費、保管人員工資等。這類成本是變動的,隨著每批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最優生產批量,可以按照相關公式進行,推導過程詳見教材。
五、ABC庫存分類管理方法
1.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思想與原理
ABC庫存分類管理法又稱為重點管理法。其基本點是:將企業的全部存貨分為A、B、C三類,屬於A類的是少數價值高的、最重要的專案,這些存貨品種少,而單位價值卻較大,實務中,這類存貨的品種數大約只佔全部存貨總品種數的10%左右,而從一定期間出庫的金額看,這類存貨出庫的金額大約要佔到全部存貨出庫總金額的70%左右。屬於C類的是為數眾多的低值專案,其特點是,從品種數量來看,這類存貨的品種數大約要佔到全部存貨總品種數的70%左右,而從一定期間出庫的金額看,這類存貨出庫的金額大約只佔全部存貨出庫總金額的10%左右。B類存貨則節與這兩者之間,從品種數和出庫金額看,大約都只佔全部存貨總數的20%左右。管理時,對金額高的A類物資,作為重點加強管理與控制;B類物質按照通常的方法進行管理和控制;C類物資品種數量繁多,但價值不大,可以採用最簡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2.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程式
實施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程式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1***把各種庫存物資全年平均耗用量分別乘以它的單價,計算出各種物資耗用總量以及總金額。
***2***按照各品種物資耗費的金額的大小順序重新排列,並分別計算出各種物資所佔領用總數量和總金額的比重,即百分比。
***3***把耗費金額適當分段,計算各段中各項物資領用數佔總領用數的百分比,分段累計耗費金額佔總金額的百分比,並根據一定標準將它們劃分為ABC三類。分類的標準如下表所示:
物資類別 佔物資品種數的百分比***%*** 佔物資金額數的百分比***%***
A 5~10 70~80
B 20~30 15~20
C 50~70 5~10
3. ABC分類控制方法
上述ABC三類存貨中,由於各類存貨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可以採用下列控制方法:
***1***對A類存貨的控制,要計算每個專案的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儘可能適當增加訂購次數,以減少存貨積壓,也就是減少其昂貴的儲存費用和大量的資金佔用;同時,還可以為該類存貨分別設定永續盤存卡片,以加強日常控制。
***2***對B類存貨的控制,也要事先為每個專案計算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同時也可以分享設定永續盤存卡片來反映庫存動態,但要求不必像A類那樣嚴格,只要定期進行概括性的檢查就可以了,以節省儲存和管理成本。
***3***對於C類存貨的控制,由於它們為數眾多,而且單價又很低,存貨成本也較低,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每次訂貨數量,減少全年的訂貨次數,對這類物資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採用一些較為簡化的方法進行管理。常用的是“雙箱法”。
所謂“雙箱法”,就是將某項庫存物資分裝兩個貨箱,第一箱的庫存量是達到訂貨點的耗用量,當第一箱用完時,就意味著必須馬上提出訂貨申請,以補充生產中已經領用和即將領用的部分。
第四節 生產裝置最優利用的決策分析
在現實企業中,同一種產品往往可以利用不同的生產裝置來生產。為了充分發揮生產裝置的作用,同時又能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取得綜合的最大經濟效益,就有必要計算分析不同型別裝置之間產品加工批量的成本平衡點,然後根據所要加工的產品的批量的大小,來選擇用何種裝置加工比較合適。
一般情況下,一批產品的一次調整裝備費的發生額總是固定的,因此,如果每次加工的產品批量越大,單件產品一次調整裝備費分攤的就越少;反之越大。產品的單件加工費在一定條件下是相對固定的,不受加工批量大小的影響。但產品加工費總額卻要隨著每次加工批量的變動而相應的發生增減變動。正因為如此,同一種產品用不同的裝置加工,其加工成本總有高低之差。在實際計算時,可以針對每種可以有的組合,分別計算其總成本,選擇其總成本最低的方案。
第一節 產品生產的決策分析
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經營的商品生產者,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需要決策的問題,包括生產何種產品、產量多少、生產最優批量等,本節就是解決與產品生產有關的問題的。
一、生產何種產品的決策分析
這一決策通常是處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用現有的裝置既可以生產甲產品,也可以生產乙產品,但不宜它是生產者兩種產品,這就設的企業必須根據現有的資源條件,在這兩者之間進行取捨。
這種選擇應該以利潤為目標,看哪一種產品在經濟上最為合算,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二、產品增產分配的決策分析
這一決策是處在這樣的背景下:現有的生產能力除了完成既定的生產任務外,還有一定的剩餘,為了充分利用這一部分剩餘的生產能力,就要在原來預訂投產的集中產品中選擇一種或幾種,擴大其產量。這裡,就存在增產哪一種產品較好的問題。
三、產品停產的決策分析
產品停產的決策是指企業正同時生產若干種產品,其中有一種產品發生了虧損,為了轉虧為盈,企業一方面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以扭轉虧損的局面;另一方面還可以考慮對虧損產品實行停產。
進行決策時,應以其能否提供一定的貢獻毛益而定。若貢獻毛益為正數,說明它們的生產還可以為增加企業總的盈利做出一定的貢獻,可不考慮停產;否則,應考慮停產。
四、對虧損產品的轉產的決策分析
1.轉產的產品是利用虧損產品停產後騰出來的生產能力,不需要佔用其他產品的生產能力;
2.它所提供的貢獻毛益大於原產品的貢獻毛益,說明轉產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
五、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
這裡所說的特定訂貨,是指其銷售價格低於一般的市場價格,甚至低於該種產品按完全成本法計算出的實際成本。而企業根據目前的生產狀況,還有一定的剩餘生產能力可進行生產這種訂貨。對這類訂貨應否接受,可視其形成的貢獻毛益補償其專屬的成本後是否還有剩餘而定。若有生育,就應該接受追加訂貨,否則,不要接受這種追加的訂貨。
在進行這種問題的決策時,一般可以採用差量分析法進行分析。也就是把自制的差別成本與外購的差別成本進行比較,選擇成本最低的作為最優方案。自制的差別成本是指自制與不自制之差。在無需增加專用固定裝置的情況下,自制成本支包括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外購的差別成本僅指外購與不外購之差,外購成本一般包括買價、運費、保險費、驗收費等。
六、半成品是立即出售還是繼續加工的決策分析
半成品是立即出售或繼續加工的決策,是指有些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完成了一定的加工程式後,可以作為半成品出售,但也可以繼續加工之後再出售,後者的售價高於前者,但也要追加一定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比較那一種方案更為合算,以決定方案的取捨,一般可以將繼續加工後與其可增加的收入與進一步加工所需要追加的成本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說明進一步加工可以帶來額外的收益,是可取的;否則,就不要再繼續加工,而應該馬上出售。
七、聯產品是否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
聯產品是指利用同一種原材料,在同一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或用途不同的主要產品。這些產品的綜合成本成為聯產品成本。對這類問題的決策可採用差量分析法,也就是要弄清進一步加工後與其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預期的可分成本,如果前者大於後者,則以進一步加工的方案為優;反之,若前者小於後者,則以分離後立即出售的方案為優。
八、產品最優組合的決策分析
當企業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時,管理人員必須根據市場的需要和企業現有的資源,合理安排各種產品的生產量,使各種產品的生產量達到最優組合,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對這類問題的決策,運用“線性規劃”可以間接的確定一定條件下產品的最優組合。
第二節 產品定價決策
一、產品的定價決策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採用的定價方法有以下幾種:
1.完全成本定價法
就是指在利潤或利潤率既定條件下價格的組成因素。完全成本定價法是指按照產品的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銷售利潤,作為定價產品銷售價格的依據,所以又稱為成本加成定價法。其計算公式為:
產品單位銷售價格=產品預計單位完全成本×***1+利潤加成的百分比***
2.變動成本定價法
就是指以變動成本為基礎的價格組成因素。變動成本定價法是指按照產品的變動成本加上一定數額的貢獻毛益,作為制定產品銷售價格的依據。也就是說,只要產品的銷售價格能夠補償其變動成本,並可提供一定數額的貢獻毛益,這一價格就可以接受。這一方法一般適用於企業利用剩餘生產能力,接受追加訂貨是,據以決定取捨的價格。其計算公式是:
產品單位銷售價格=產品單位變動成本/***1-貢獻毛益率***
=產品單位變動成本/補償率
二、產品最優售價的決策分析
產品的售價是很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如產品銷售成本、銷售量、最終利潤等都與銷售價格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為了確定產品的最優售價,必須全面綜合考慮各個有關因素之間的關係。
當銷售價格下降時,若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邊際貢獻淨增額是正數,也就是說降價是有利的;如果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邊際貢獻淨增額是零,即表示降價對企業不利。
綜合來說,產品單位售價下降的最大限度就是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的地方。也就是,產品的最佳售價應該是最接近於邊際貢獻增加額等於零的地方。
三、產品降價的決策分析
從一個現實中的企業來說,要增加利潤,主要途徑不外乎兩個:一是降低產品成本,二是擴大產品銷售量。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企業若沒有特別領先的技術突破,降低成本的空間不會有多大。要擴大銷售量,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外,一般可以通過降低產品銷售價格來開啟銷路,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薄利多銷”,這是企業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企業處於盈虧臨界點時,也就是貢獻毛益為零,產品的銷售收入在補償了它們的變動成本後,剛好能夠彌補固定成本時,要增加利潤,就要擴大銷售量,這通常就要降低銷售價格,到底要降低多少呢?這要結合企業的目標利潤來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售價降低率=1-***1-貢獻毛益率***/[1-***固定費用+目標利潤***/以金額表現的目標銷售量]
售價降低額=原來售價-以金額表現的目標銷售量/以實物單位表現的目標銷售量
第三節 庫存決策
一、存貨決策的意義
工業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離不開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各種物資。為了保證企業供應、生產和銷售活動能過順利進行,各種物資必須要有合理的存貨。工業企業存貨主要是指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物資的儲備數量或餘額。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存貨的管理和決策採用科學的方法,使得存貨始終保持在一個最優化的水平上,就顯得特別重要。
同時,還由於存貨有以下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1.存貨是企業生產的一項潛在因素,要佔用一定的資金,只有把庫存的材料和停留在各個加工環節的在產品加工成為產成品,並把它們儘快銷售出去,企業才能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存貨是一種被暫時“凍結”的資金。
2.存貨同時又是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物資儲備。如果沒有必要的庫存,又會出現缺貨或者是停工待料的情況,影響生產的均衡進行,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經濟損失。
所以,存貨決策的主要任務就是如何權衡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既不會由於庫存太多而積壓太多資金,也不會因存貨太少而導致缺貨脫銷或者停工待料。存貨決策就是要在保證生產、銷售順利進行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最優方案。
二、與存貨決策有關的幾個基本概念
1.平均存貨量
是指一個企業存貨量的平均數。例如,某企業A材料全年的需用量為4000件,全年耗用均勻,每年訂貨四次,每次訂購1000件,平均庫量就是500件,即訂貨量的1/2,用公式表示為:平均存貨量=訂貨量/2
2.採購成本
採購成本是指物資本身的成本,像貨物的價格、運費等。它隨著訂貨數量的大小而增減,但與訂購次數多少沒有關係。
3.訂貨成本
訂貨成本是指為了獲得存貨所發生的成本,包括預訂貨有關的差旅費、到貨驗收、入庫、貨款支付手續費等費用。如果補充的庫存物資不是向外單位訂購,而是由本廠生產,那麼訂貨成本對於生產廠商來說,就是一種生產準備成本***概念見基本內容四***,是指組織一批零件生產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裝置和機器的準備與調整、產品檢驗等費用。如果儲存的是從外部採購的物資,就要考慮採購成本水平;如果儲存的是本廠自己生產的,則要考慮生產準備水平。訂購成本或生產準備成本與訂購次數或生產批次存在直接關係,它隨著訂購次數或生產批次的多少而增減,但是,它與每次訂貨數量的多少沒有多少關係。
4.儲存成本
是指物資存放在倉庫經過一定時期後所發生的全部成本。這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因為對實物的保管而發生的多種支出,如倉庫的折舊費、保險費、修理費、冷暖氣費、通風照明費等倉儲費用,以及倉庫內部的裝卸搬運費、倉庫管理費等;二是因為儲存的貨物本身佔用資金的費用,為儲存物資佔用資金而支付的利息或佔用費、物資陳舊變質、損壞、拆耗所發生的損失等。
5.缺貨損失
缺貨損失是指由於存貨的量不足,不能及時滿足顧客或者是生產上的需要而引起的缺貨損失費用。包括由於缺貨引起的停工損失、延期交貨而支付的罰金、信譽損失、市區良好的銷售基會的損失等。
6.存貨成本
是指存貨所耗費的總成本,主要包括上面說的採購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等部分。
7.安全存量
安全存量是指為了防止因生產量增加或提前領料,使當越耗用量超過計劃或因故延遲交貨等特殊與原因,必須保持一定數量的保險儲備量,稱之為安全存量。其計算公式為:
安全存量=***預計每日最大耗用量 - 預計平均每日耗用量***×提前日數
三、庫存決策方法
庫存決策的主要任務,一是計算使存貨成本達到最低的經濟訂貨量***EOQ***;二是確定再次訂貨點。現將這兩點說明如下:
1.確定經濟訂貨量
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是直接影響經濟訂貨量的基本因素。在一般情況下,採購的批量越小,採購次數越多,訂貨成本就越多,而儲存成本就會相應的降低;反之,採購的批量越大,採購次數越少,訂貨成本就越低,而儲存成本則會相應的升高。確定使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之和達到最低的經濟批量的計算方法有列表法、圖解法和數學模型法。
***1***列表法
它是根據提供的資料及計算公式***即全年的訂貨成本與儲存成本***分別採用不同的訂貨量列表逐次進行測試,得出使訂貨成本與儲存成本的總和達到最低水平的訂貨量,作為經濟訂貨量。
***2***圖解法
根據提供的有關資料在直角座標系中描繪出儲存成本線、訂貨成本線,前者隨著每次訂貨量的增加而上升,後者隨著每次訂貨量的增加***訂貨次數的減少***而下降,經濟訂貨量位於這兩條成本線的交點處,這一點,正是訂貨與儲存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3***數學模型法
為了建立計算經濟訂貨量的數學模型,可以用微分法或者基本不等式法求經濟訂貨量的全年總成本為極小值時的訂貨量。其公式是:
其中,Q*代表經濟訂貨量;
Kc代表單位存貨每年平均的儲存成本;
D代表年度材料耗用量;
K代表一次訂貨的訂貨的訂貨成本;
TC***Q****代表經濟訂貨領的全年總成本。
2.確定經濟訂貨點
影響訂貨點的主要因素除了上述所說的經濟訂貨量外,還有“正常消耗量”、“提前其”和“安全儲備量”等。“支出消耗量”是指產品在正常生產過程中預計的每天或每週材料的正常消耗量;“提前期”是指從提出訂貨到收到訂貨的時間間隔。
四、最優生產批量的決策分析
所謂最優生產批量,就是要確定一個適當的生產批量,從而使生產準備成本與儲存成本之和達到最小。生產準備成本是指一批產品投產前需花費的準備成本,如調整機器裝置、準備工具模具、準備生產作業記錄等項工作所發生的成本。這類成本是固定的,不以每批產量的多少為轉移。儲存成本是指單位產品儲存一個單位期間的儲存成本,比如,倉儲及其裝置維修費、保險費、折舊費、保管人員工資等。這類成本是變動的,隨著每批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最優生產批量,可以按照相關公式進行,推導過程詳見教材。
五、ABC庫存分類管理方法
1.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思想與原理
ABC庫存分類管理法又稱為重點管理法。其基本點是:將企業的全部存貨分為A、B、C三類,屬於A類的是少數價值高的、最重要的專案,這些存貨品種少,而單位價值卻較大,實務中,這類存貨的品種數大約只佔全部存貨總品種數的10%左右,而從一定期間出庫的金額看,這類存貨出庫的金額大約要佔到全部存貨出庫總金額的70%左右。屬於C類的是為數眾多的低值專案,其特點是,從品種數量來看,這類存貨的品種數大約要佔到全部存貨總品種數的70%左右,而從一定期間出庫的金額看,這類存貨出庫的金額大約只佔全部存貨出庫總金額的10%左右。B類存貨則節與這兩者之間,從品種數和出庫金額看,大約都只佔全部存貨總數的20%左右。管理時,對金額高的A類物資,作為重點加強管理與控制;B類物質按照通常的方法進行管理和控制;C類物資品種數量繁多,但價值不大,可以採用最簡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2.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程式
實施ABC庫存分類管理法的程式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1***把各種庫存物資全年平均耗用量分別乘以它的單價,計算出各種物資耗用總量以及總金額。
***2***按照各品種物資耗費的金額的大小順序重新排列,並分別計算出各種物資所佔領用總數量和總金額的比重,即百分比。
***3***把耗費金額適當分段,計算各段中各項物資領用數佔總領用數的百分比,分段累計耗費金額佔總金額的百分比,並根據一定標準將它們劃分為ABC三類。分類的標準如下表所示:
物資類別 佔物資品種數的百分比***%*** 佔物資金額數的百分比***%***
A 5~10 70~80
B 20~30 15~20
C 50~70 5~10
3. ABC分類控制方法
上述ABC三類存貨中,由於各類存貨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可以採用下列控制方法:
***1***對A類存貨的控制,要計算每個專案的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儘可能適當增加訂購次數,以減少存貨積壓,也就是減少其昂貴的儲存費用和大量的資金佔用;同時,還可以為該類存貨分別設定永續盤存卡片,以加強日常控制。
***2***對B類存貨的控制,也要事先為每個專案計算經濟訂貨量和訂貨點,同時也可以分享設定永續盤存卡片來反映庫存動態,但要求不必像A類那樣嚴格,只要定期進行概括性的檢查就可以了,以節省儲存和管理成本。
***3***對於C類存貨的控制,由於它們為數眾多,而且單價又很低,存貨成本也較低,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每次訂貨數量,減少全年的訂貨次數,對這類物資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採用一些較為簡化的方法進行管理。常用的是“雙箱法”。
所謂“雙箱法”,就是將某項庫存物資分裝兩個貨箱,第一箱的庫存量是達到訂貨點的耗用量,當第一箱用完時,就意味著必須馬上提出訂貨申請,以補充生產中已經領用和即將領用的部分。
第四節 生產裝置最優利用的決策分析
在現實企業中,同一種產品往往可以利用不同的生產裝置來生產。為了充分發揮生產裝置的作用,同時又能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取得綜合的最大經濟效益,就有必要計算分析不同型別裝置之間產品加工批量的成本平衡點,然後根據所要加工的產品的批量的大小,來選擇用何種裝置加工比較合適。
一般情況下,一批產品的一次調整裝備費的發生額總是固定的,因此,如果每次加工的產品批量越大,單件產品一次調整裝備費分攤的就越少;反之越大。產品的單件加工費在一定條件下是相對固定的,不受加工批量大小的影響。但產品加工費總額卻要隨著每次加工批量的變動而相應的發生增減變動。正因為如此,同一種產品用不同的裝置加工,其加工成本總有高低之差。在實際計算時,可以針對每種可以有的組合,分別計算其總成本,選擇其總成本最低的方案。
▸ 管理會計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