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總結

  剛剛升上初一的同學,意識形態還處於小學階段,對於初中的數學學習模式也許還不能完全適應過來。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中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總結,希望對您有用。

  初中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總結篇一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對很多知識都很陌生,習慣上存在老師講推一步走一步。初中數學很了很多新觀點,比如情景創設,認識圖形等等的知識點都需要學生髮揮想象學會總結。“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一語道出提問題的重要性,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發現並提出問題

  利用教材插圖形象豐富的優勢,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這是發現問題的前提。先看著圖上畫了些什麼?你看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考慮到開始提問學生有一些困難,這些問題由老師提出,過了一段時間,試著讓學生看圖提出問題,教師驚奇發現,不僅大部分同學能模仿老師的問題,而且還提出了一些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比如在講“比較”這一內容時,同學提出:圖中畫了哪些小運動,他們都有幾隻?小鹿姑娘說了什麼話?”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名同學提出:“我們學習‘比較’,書上為什麼要畫這幅圖呢?”這個問題的提出,不僅說明學生觀察仔細,而且能透過表面的東西發現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絡,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2?在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中發現並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專心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學生提出好問題,師生共同分析原因,使他們積極動腦。課堂上同學的提問有針對性,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同學出現的問題。如課堂上常出現: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有更好的辦法;我想問問他;我給你提一個好建議,這都是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良好效果。課堂上呈現了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的現象,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3?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中,進一步提高質疑問難水平

  如:教師為學生每人制定了表格,將每天預習提出問題記載下來。在指導閱讀方法上,首先讓學生通過看圖瞭解要學的什麼知識?解決這個知識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能這樣解決?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有什麼發現?在培養質疑過程中,學生自學是有層次的,針對這些問題學生解決問題是層次清楚的,質疑的水平也有所提高。

  總之,數學教學給了教師更大的發揮其主體性,創造性;使學生拓展思維的空間,真正達到用中學,學中用,輕負優質,提高學生的素質,使教師不只是在進行數學教學,而且在進行數學教育。

  初中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總結篇二

  一、初中數學學習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惰”字***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勤奮”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突出一個勤字,克服一個“懶”字,怎麼突出“勤”字

  “聰”:怎麼個勤法,從這個字面上來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聽,眼睛看,接受資訊***

  “口勤”***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講話,消化資訊***“腦勤”***善於思考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吸收、儲存資訊***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點就行了呢?不是。這個字還有缺陷,在聰下面加上“手”

  “手勤”***動手多實踐,不僅光做題,做課件,做模型***

  這樣的人聰明不聰明?

  最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課認真聽講***這是根本***回家先複習再做題如果課聽不好,就別想消化知識

  2.學好初中數學還有兩個要點,要狠抓兩個要點:

  學好數學,一要***動手***,二要***動腦***。

  動腦就是要學會觀察分析問題,學會思考,不要拿到題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間有什麼聯絡,多問幾個為什麼,

  動手就是多實踐,多做題,要“拳不離手”***武術***“曲不離口”***唱歌*** 同學就是“題不離手”,這兩個要點大家要記住。

  “動腦又動手,才能最大地發揮大腦的效率”

  3.做到“三個一遍”

  大家聽過“失敗是成功之母”聽過“重複是學習之母”嗎?

  培根***18-19世紀英國的哲學家***——“知識就是力量”

  “重複是學習之母”

  如何重複,我給你們解釋一下:

  “上課要認真聽一遍,動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課 看 ”

  “考試前 ”

  4.重視“四個依據”

  讀好一本教科書——它是教學、中考的主要依據;

  記好一本筆記 ——它是教師多年經驗的結晶;

  做好做淨一本習題集——它是使知識拓寬;

  記好一本心得筆記,最好每人自己準備一本錯題集

  二、分課前、課上、課後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數學的學習。

  1.課前做什麼,預習。有的同學會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上課聽老師講講不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花時間預習。其實預習非但不浪費時間,而且有很大的益處。首先,預習是對自己自學能力的鍛鍊。老師不可能教給你全部的知識,很多的知識都是靠自己自學得到的,這就需要

  我們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其次,通過自己預習得到的要比通過上課聽老師講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該如何預習,預習些什麼內容呢?第一,要看課本,看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題,對這部分內容要做到理解。因為這就是基礎,萬變不離其宗,後面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這個基礎。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完成課後的隨堂練習。因為通過什麼來檢測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過題目。課後的隨堂練習的設定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後的簡單的運用。如果預習的過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書上做好記號,上課時就要著重聽這部分內容;如果內容簡單,自己能理解,那上課時就要聽老師是如何講解的,和自己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或者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思路

  2.課上做什麼,認真聽講。聽課是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是準確的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課上認真聽十分鐘勝過課後自己看書三十分鐘。那麼上課該如何認真聽講,聽什麼。第一、帶著在預習中未懂的問題聽課,注意力集中,儘可能把疑點在課中解決。 第二,對於在預習中認為弄懂了的問題,主要聽老師的講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糾正自己在預習中對一些知識的片面理解或錯誤理解。 第三,在預習中沒有弄懂的問題,通過老師講懂了或還有疑問,要在課堂上把關鍵的地方記下來,課後要及時進行向老師請教,弄懂、弄明白。

  初中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總結篇三

  初一學生是從小學六年學習結束過來的,思維模式還是在小學生的那個階段。而踏進初中的大門,學習方式也就要更加的進步。那麼如何學好數學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預習。

  初一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預習時應做到: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採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初一數學學習方法之:聽課。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係。“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在聽的過程中注意:***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好課後小結。“思”是指思維。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自主學習的主體能動作用。

  三、多想

  主要是指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思考的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習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

  聽課方面:

  在聽課方面要處理好“看”、“聽”、“思”、“記”的關係。

  “看”就是上課要注意觀察,觀察教師的板書的過程、內容、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

  “聽”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在聽的過程中明確:***1***聽每節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習要求;***2***聽新知識的引入及知識的形成過程;***3***理解教師對新課的重點、難點的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問***;***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思”是指思考問題。沒有思考,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古人說的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對於老師的講解,學生不僅僅只是會做,而且要經常思考;在思考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明確:***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如:本節課教師為什麼要這樣講?這道題為什麼要這樣做?等等;***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如:23*27=62138*32=1216 46*44=202473*77=5821上述這些數的計算有什麼規律?應如何計算?怎樣表徵規律?又如何驗證呢?***4***樹立辯證意識,學會反思。如:73*33=2409又有怎樣的規律?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思”是“聽”的深層次掌握,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考才會學習。

  總的來說,初一數學的基礎問題,只有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自由應對初一的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