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護身心健康的方法

  心理的健康與否影響著我們的生理健康,因此老年朋友們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對於身處老年階段的朋友們來說,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利用哪些心理技巧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老人維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老人維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1、鞏固愛情

  老人長壽同婚姻關係有密切聯絡。俗話說少時夫妻老來伴,敬愛夫妻多長壽。愈是老年愈要珍惜、鞏固愛情。

  2、體驗老情

  “五百里內人尊老大,九十歲了心猶少年。”這是學者胡適給故鄉教師程本海的老祖父寫的一副壽聯,說出了老者的心聲,意境深遠。

  3、愉悅心情

  人老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心胸開朗,逢事淡然處之,名利置之度外。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盡力培養自己的愛好,能寫的寫,愛畫的畫。無論琴棋書畫、種花養鳥,都是最佳選擇,沒有優劣之分。只要心情愉快,自可陶醉其中。

  4、堅持練情

  要以動為綱,持之以恆。活動要量力而行,不可牽強,散步、打太極拳都是極好的活動專案。適度的運動能調節、改善機體的生理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老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1、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個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生活中才能體驗出幸福感和滿足感。例如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對其所從事的工作無興趣,也不適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夠體驗成功感和滿足感。相反,如果他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但能力很差,力不從心,也會感到很煩惱。

  2、充分地瞭解自己

  就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並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勉強去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會得不到想象中的預期結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敗的打擊;過低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低,缺乏自信心,常常會產生抑鬱情緒。

  3、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層次的環境條件,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其中家庭環境對安全感的影響最為重要。家是躲避風浪的港灣,有了家才會有安全感。

  4、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家庭條件及相應的社會環境來制定生活目標。生活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實際,還要留有餘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經濟能力的範圍。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

  老年人常見心理特徵

  1、情緒多變

  當腦組織老化或伴有某些腦部疾病時,常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難以平靜下來,其情緒激動程度和所遭遇不順心的事情之程度並不相對應。

  有時為周圍環境及影視中有關人物的命運而悲傷或不平,迅速出現情緒高漲、低落、激動等不同程度的情緒的變化,時而天真單純,忽而激動萬分等情緒多變的特徵。有的老人也許前一分鐘罵了你,後一分鐘又熱情的和你打招呼,都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我們就要把他們當做小孩看待。

  2、疑病

  在老年人,有半數的人可出現疑病症狀,會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偷了,那個又在背後說自己了,總覺得別人想害他……這是由於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已從對外界事物的關心轉向自己的軀體所致,加上這些關心可因某些主觀感覺而加強,並因頑固、執拗的個性,更易出現疑病症狀,常出現頭部不適、耳鳴、胃腸道功能異常以及失眠等。一旦發現老人有這種情況,我們會立馬與老人溝通、交流,解除他的疑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