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

  隨著天氣的轉冷,涮羊肉、麻辣燙等熱食、熱湯成了不少人的選擇。熱的東西固然可以暖胃,幫助身體禦寒,但進食過燙食物,會造成口腔黏膜損傷,引起口腔潰瘍等疾病,所以,大家應該注意冬季口腔保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冬季怎樣保持口腔健康,歡迎閱讀。

  冬季怎樣保持口腔健康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口腔和食道溫度一般處於36.5℃―37.2℃間。而火鍋食物的溫度大多會達到60、70℃,甚至更高。這麼高的溫度不僅會燙壞口腔,造成口腔粘膜起泡、潰爛等,還可能燙壞食管粘膜,甚至胃部粘膜,長此以往會形成這些部位的慢性炎症,嚴重的可能會引發口腔癌、食道癌等。

  日常生活中,適宜的飲食溫度是10℃―40℃左右,千萬不要貪圖“趁熱吃”,剛煮好的食物、剛沏好茶等,最好先涼一涼,待溫度適合再***。

  在日常飲食中,還應少吃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或過硬食物,並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將食物嚼爛、磨碎後再吞嚥;同時適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食物過熱對口腔和食道的傷害。

  另外,在平時的起居生活中,我們還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 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2.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現牙結石及時清理***洗牙***,同時清除附著在牙齒上的牙菌斑、牙垢,以預防牙齦炎症。對於其它的口腔病症及時處理。

  3.冬季飲食應以清淡食物為主,不可過多攝入油膩、辛辣的食物,

  否則,會造成體內內火旺盛,誘發口腔異味。同時,避免過多受到冷、熱、酸、甜的刺激。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柑橘、獼猴桃、西紅柿等。因為維生素C可促進骨膠原的生物合成,利於組織傷口的更快癒合;同時有促進骨骼及牙齒的生長,防止牙齦出血的作用。

  4.一定要定期到醫院的口腔科進行專業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口腔問題並進行處理,以保證口腔及全身健康。

  保持口腔衛生與健康生活

  什麼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皮如舌、頰、口底、顎、牙齦等部位的惡性腫瘤,其中鱗狀細胞癌***鱗癌***所佔比例在90%以上,所以我們提到的口腔癌常泛指口腔鱗癌。在我國,口腔癌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發病率的1.5%~5.6%,位居全身惡性腫瘤的第6位。口腔癌雖然發病率不高,但由於我國人口龐大,每年約有3-5萬新發病例,而且死亡率較高,給人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口腔癌常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患者,男性較多見,腫瘤生長迅速,破壞性強。初期病變僅侷限於黏膜表層,對於極早期者,觸之質地較柔軟,和正常的組織相似。病變進一步發展可形成質地較硬的腫塊。當其向周圍侵潤生長時,可破壞鄰近的組織器官出現不同的功能障礙,如最常見的舌癌主要表現為舌疼痛、麻木,侵犯舌肌時可引起舌運動受限,進食困難,語言表達不清等症狀;牙齦癌多以牙齦出血,牙齒疼痛、鬆動等症狀就診。對不同部位口腔癌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的方法各有不同,修復相應組織器官缺損的方法也不同。

  口腔癌的病因

  口腔癌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涉及的病因及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病毒感染、營養不良、飲食習慣和區域性刺激等等,其中尤以吸菸的危險j生最大。

  吸菸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菸與口腔癌的發病有關。吸菸主要通過兩條途徑發揮其潛在的致癌作用:一是菸草刺激直接接觸口腔黏膜,二是菸草中的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後通過血液迴圈對口腔組織再發生作用。確診為口腔癌的患者一半以上有吸菸病史,且吸菸量的大小和吸菸史的長短與口腔癌的發病風險成正比。

  過度飲酒

  近年來,口腔癌有年輕化、女性患者比例增加的趨勢,這主要與青少年及女性吸菸人數增加有關,另外被動吸菸對這類人群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過度飲酒是另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它主要增加舌癌和口底癌的發病風險,酒精可引起黏膜燒傷從而增加致癌物質的吸收。同時,吸菸和飲酒還對口腔癌的發生起協同作用。

  長期慢性刺激

  除了上述兩種主要的致癌因素外,長期慢性刺激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例如中老年患者口腔內可能殘留許多殘根,銳利的牙尖,不良修復體等,如果不能及早治療,它們會損傷對應部位的黏膜組織,一方面破壞了正常的黏膜屏障,降低了區域性組織對致癌因素的抵抗力,同時也促進了這些物質的吸收。許多舌癌和頰癌患者在臨床檢查時可以發現腫瘤對應的牙槽突上有殘根、殘冠或不良修復體滯留。

  不良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

  所謂“病從口入”,一些特殊或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習慣,也可能造成口腔癌的發生。很多口腔癌患者都有喜歡吃燙食的嗜好,食物的高溫會燙傷口腔黏膜,而口腔黏膜的代謝非常旺盛,這層燙傷而脫落的表層黏膜會很快的被新鮮的上皮所替代,如此反覆,容易引起黏膜的異常增生,從而增加口腔癌的發病風險。另外,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咀嚼檳榔的習慣,長期咀嚼檳榔也是口腔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在這些地區口腔癌的發病率要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精神因素

  此外,口腔癌的發生與一些內在因素如精神心理因素、遺傳因素、機體免疫等因素相關。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失衡會造成人體功能失調,可能利於腫瘤的發生發展。

  遺傳因素

  和其他許多惡性腫瘤一樣,遺傳因素和口腔癌的發生發展之間的關係也非常複雜。我們在對口腔癌患者採集病史時發現,許多口腔癌患者存在家族病史。這種所謂的“遺傳”,和一般意義上的先天性遺傳病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它並不是將口腔癌疾病本身遺傳給下一代,而是其下一代相對更容易發生口腔癌,相同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是這種遺傳的重要原因。

  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口腔癌的發病部位一般比較表淺,加上口腔黏膜感覺比較靈敏,所以口腔前部的腫瘤容易早期被發現。

  口腔後部的腫瘤直視困難,並且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多是在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時才能發現。

  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

  口腔癌的治療

  口腔癌的治療目標是切除腫瘤,保護和儲存重要的器官結構和功能,避免或儘量減少後遺症,預防口腔癌的再次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目前口腔癌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提倡多個學科的綜合治療。對於早期腫瘤,單純手術往往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患者遺留的功能障礙更輕微。而晚期患者,如果有手術條件,仍建議手術治療,術前或術後配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並在手術切除腫瘤的同時做缺損組織的修復重建,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由於頭頸部有許多重要的組織結構,包括大血管、重要的神經等,因此早期患者手術難度較小,患者更易於恢復。而晚期患者腫瘤可能已經臨近或者直接侵犯重要的神經血管,很難保證徹底切除,手術效果也大打折扣。對於那些已經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則不屬於手術治療的範圍。對此類患者應採取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綜合治療。

  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醫生在設計腫瘤最佳治療方案時,同樣也要慎重考慮患者的職業、經濟承受能力、主觀意願和依從性等。在這些因素當中,患者的依從性將會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臨床上很多患者在術後並不能及時甚至繼續堅持從前的吸菸、酗酒等不良嗜好,如果這些危險因素持續作用,那麼會促使腫瘤復發。

  目前很多關於中醫治療癌症的宣傳,因此很多患者因擔心手術或者放化療造成的併發症,盲目選擇中醫治療,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應該指出,中醫對於調節自身的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口腔癌的治療中,中醫並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正如前面所述,早期的口腔癌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對於晚期患者,在進行綜合治療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將中醫作為一種調節自身免疫力的輔助手段,但是應根據自身的病情,並且遵循專科醫生的醫囑執行,切不可盲目使用,貽誤甚至錯誤治療。

  複查時間

  口腔癌患者在手術治療後要非常重視下次複查的時間和術後的各種注意事項。在手術治療後一兩年內是復發和轉移的高發時期,如及時發現可能需要再次接受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術後第一年每個月複查一次,第二年每2個月複查一次。同時如果患者發現任何口腔異常,應及時複查。此後根據病情及主治醫師意見安排複查時間,有些患者需要複查的時間較長,甚至終生定期複查。

  很多患者由於地理因素的原因並不能做到上述較頻繁的複診,有些患者還以信件、網路等方式向醫生反饋自己的病變情況,但是由於對專業知識的缺乏,患者提供的資訊並不準確,所以還是建議廣大患者,如果懷疑自己出現了復發的跡象,應及時到專科就診,外地的患者也可以先到當地醫院進行初步檢查,根據檢查情況決定下一步計劃,這樣不僅確保了您的健康,也節省了患者和醫生的時間。

  口腔癌的預防

  口腔癌總體的5年生存率在65%左右。早期發現口腔癌病變可大大改善患者的術後功能狀況及疾病的發展結果,但遺憾的是,許多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因而要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就要力爭做到早期發現和診斷治療。

  首先要認識到口腔癌的危害性,提高對癌瘤的警惕性,瞭解一些防癌知識。例如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吃過燙、刺激性強的食物,提倡戒菸並控制飲酒,瞭解早期癌症症狀的特點,有懷疑時及時發現就診。其次消除或減少各種致癌因素,及時處理殘根、錯位牙,以及磨平銳利的牙尖,去除不良修復體,以免口腔黏膜經常損傷和刺激,在接觸其他有害工業物質環境下工作時,要注意加強防護措施。再者要早期發現並治療各種癌前病變。

  我國口腔癌患者的人數位居世界前列,因此,預防和治療口腔癌,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項艱鉅任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特別是對中老年人,或者存在家族病史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