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穴位保暖的按摩方法

  穴位按摩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保健按摩;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一到冬季的時候大家後就會怕冷,那麼一些穴位也是可一保暖的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冬季穴位按摩保暖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季保暖穴位按摩方法

  大椎穴

  取穴:大椎穴在脖子後面最突起的骨頭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鍼灸學中督脈循行的部位,督脈可以調節全身的陽經,按揉頸腰可以疏通督脈經絡調暢氣血,具體操作是兩手搓熱緊按頸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頸椎病的患者可以經常揉按大椎穴。

  合谷穴

  取穴: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再介紹一種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

  足三裡穴

  取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控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裡穴。

  合谷穴和足三裡這兩個穴位都是陽明經穴,陽明是多氣多血之經,對於經絡氣血的通暢關係重大。如果能每天堅持按摩合谷穴,足三裡穴還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冬季室內保暖方法

  1、地面潑水調室溫

  冬天的氣候偏於乾燥,常向室內潑些清水,既保持一定的空氣溫度,又可使室內溫度升高1∽2℃。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居室頂部的氣溫比居室地面的溫度高許多,而潑些清水可促使房間頂部的熱空氣向地面流動,所以室內溫度略有上升,感到房間的空氣既溫暖又清新。

  2、住在正方形的房間裡

  由於地面呈正方形的房間保暖效果最好,適合作臥室使用,所以若有兩間屋子可供居住,而一間呈長方形,一間呈正方形,那麼,最好在正方形的房間裡。

  3、改變室內裝飾風格

  為了視覺上的溫暖效果,在冬季,可以採用布藝傢俱來代替實木或者鐵製藤製傢俱,或者用布藝材料包裝木質座椅,客廳、臥室的石材和瓷磚地面鋪裝地毯,照明裝置也最好更換為暖光源的,牆面掛壁毯並換上質感厚重、深色系的窗簾。

  4、溫暖的擋風隔斷

  為了提升溫度,改變氣流在空間內的運動方向,房間內的空間格局也可以做出適當變化。在寬敞空曠的空間內或是窗前放置小件傢俱和軟包屏風,可以阻止冷風長驅直入。用書櫃等小傢俱當作隔斷,不會在視覺上有突兀感,也讓陽光能夠灑到每個角落裡。

  5、讓陽光直接照射進屋子

  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如遇陽光晴好的日子,最好拉起窗簾或者開啟窗戶,讓陽光直接照射進屋子,不僅可使室內空氣保持新鮮流通,還能升高室內的溫度。

  6、給玻璃穿衣服

  玻璃的導熱係數較大,有許多熱量透過玻璃傳到室外而白白浪費。如果在封上窗戶縫的同時,將透明的塑料薄膜釘在室外的窗框上,那麼因增加新的空氣隔熱層,既不致室內昏暗,又可使室溫提高3-5℃。

  7、換上厚窗簾

  與夏天輕薄的紗簾不同,秋冬季的窗簾不僅能起到調節光線的作用,一套厚重、超長的窗簾,還能具有擋風密閉的效果。冬季的窗簾布料的選擇,在要求厚重、溫暖的同時,也還是要根據朝向在布料上進行選擇。朝南的窗戶,陽光充足,冬天可以有多種選擇,而朝北的房間,經常陰冷灰暗,冬天時一定要慎重選擇,顏色以深而暖的色調為主,材質可選擇棉或者絨布等更為溫暖的材質,除隔熱效果外,還有一定的防塵隔音作用。

  8、勤晾晒被子

  冬天由於室內比較陰冷,被子要經常拿出去晾晒。最佳的晾晒時間是中午11點到下午2點。一般人在晒被子的時候都有拍打的習慣,但是被子拍打後保暖效果必然受到影響。所以不要拍打。另外,晾晒時最好是被裡面向陽光,一來保護被面的材質,二來讓被裡直接接觸陽光才能收到最好的晾晒效果。

  9、門窗加裝和更換密封條

  老式的鋁合金門窗和鋼窗沒有密封條、還有一些新式的門窗密封條使用一段時間以後會出現密封條老化問題,造成室內熱量的散失。

  10、軟化空間減少冷漠

  衛浴空間是家裡溼氣最重的地方,在冬季,可以多使用柔軟亮色的軟飾來軟化空間。在衛生間和浴室擺設綠色植物,也是提亮空間的好辦法,驅趕空間的陰冷氣息。此外,衛浴空間要注意打掃衛生,保持乾燥,也會減少一分“冷漠”。

  冬季室內保暖的注意事項

  用取暖裝置要注意安全

  在使用類目中,使用的取暖裝置大多都是供電使用***如暖手寶,充電保暖鞋等***,無論外形和功能多麼有創意,切記注意安全第一。購買時需要關注這件產品是否具有相關標識,是不是經過檢驗的合格產品。此外,一些取暖器屬於大功率電器,還需要注意避免插線板過載,同時在關閉電源後也要檢查相關連線,避免潛在危險的產生。

  室內溫度調節

  冬天,室外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超過這個溫度會使人感到悶熱或乾熱而心煩,時間長了,令人頭昏腦漲,萎靡不振。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而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造成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爐燒煤取暖的房間,溫度過高時,特別容易引起外感風寒。若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散熱過快,消耗人體的熱能,令人感到寒冷,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顫,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甚至引起關節炎等。

  室內溼度調節

  室內的溼度也要適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室內溼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溼度高於80%,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

  室內正常溼度一般以30%~70%為宜,一般北方地區冬季降水量少,風多風大,氣溫乾燥,室內溼度也較低。特別是冬天燒爐子,暖氣取暖,室內空氣更是乾燥,室內溼度過低,空氣乾燥,人的呼吸道乾澀難受,造成口乾舌燥。向地面噴灑水,使水蒸發,增加空氣溼度。當然買臺加溼器也是不錯的選擇。

  開窗室內通風

  寒凝大地,冷氣逼人,有些人為了防寒保暖,整天門窗緊閉,致使室內長期得不到更新換氣。有些家庭為了節煤,甚至把煤爐也搬進了臥室,一邊取暖,一邊做飯、炒菜,這種做法對健康極為不利。如果經常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汙濁空氣可飄走,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生與繁殖。所以,冬天即便再寒冷,也應定時開窗換氣,既可以使空氣保持新鮮流通,也能保證室內空氣質量。

  別讓暖氣傷了健康

  集中供暖最讓人頭疼的一點,就在於溫度不能自主調節。人們體質不同,對溫度的需求也大相徑庭。有的人喜歡涼快些,有的人則偏好身體能微微出汗的狀態。

  其實,溫度偏低一些,反而對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證明,熱帶地區的人壽命短,而寒帶地區的人壽命相對更長。冬季室內溫度控制在23—26攝氏度,且儘量靠近下限,是比較合適的。因此建議每個家庭可以買個溫度計,便於控制室內溫度。空調溫度過低容易腿抽筋。

猜你感興趣:

1.冬季艾灸養生方法

2.秋冬季養生的方法

3.最簡單的臉部按摩方法介紹

4.冬季養生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5.緩解緊張的按摩穴位方法

6.按身體哪些穴位能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