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穴位

  人與天地相呼應,春季,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舒發。因此,春季養生也要掌握春養陽氣的原則。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春季養生祝福語,希望對你有用!

  

  1、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2、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3、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裡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春季養生方法

  1、防風禦寒

  春天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心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根據初春天氣乍暖還寒,一日三變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要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

  2、調節飲食

  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製品,蛋類,胡蘿蔔,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菠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春季食補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蔥、蒜、韭菜是益肝養陽的佳品,菠菜舒肝養血,都宜常吃。大棗性平味甘,養肝健脾,春天可常吃多吃。春季除保肝外,還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動、植物,如海魚、海蝦、牛肉、鵪鶉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黃花菜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有利於保健養生。

  3、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條理應做到疏洩條達。心胸來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看柳,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4、鍛鍊身體

  春天陽氣升發,風和日麗,樹林、河水邊的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對人體很有利,人們應儘量多到這些地方去活動。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體育鍛煉,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以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迴圈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體質虛弱,病患滋生。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與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

  5、防病保健

  春季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傳播很快,易發生流感,肺炎,支氣管炎,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晒衣服,除害蟲,開窗通風,提高防禦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