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育兒知識分享

  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讓孩子保持高效率學習的方案

  要想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教育專家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方案。當然這樣的一套方案是需要根據不同的孩子而制定的,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制定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案呢?下面介紹幾種生活中常用的方案,供家長參考使用。

  一、 複述策略:

  複述是指為了保持記憶而對資訊進行重複記憶的過程。不論是在簡單的任務還是在複雜的任務中,都需要運用複述。常用的複述策略有畫線、邊看書邊講解材料內容,大聲重複關鍵術語,在閱讀時做摘錄、抄寫、圈重點等。有實驗證明,讓孩子閱讀後再勾畫出重要部分,比單純重複讀課文的學習效果要好。但是畫線必須針對重要資訊,否則畫出的無關資訊會降低最重要資訊的回憶。此外,在畫線時還有一些技巧,比如用不同顏色的畫線表明不同重要的程度,可用直線表明重要的地方,用波浪線表明更重要的地方。

  二、 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是指讓孩子對學習的材料做精細的加工活動,從而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使新材料的意義得到充實或理解。精加工策略有許多種,如筆記、補充細節、舉例、作推論、自問自答、分段、總結段意等。做筆記是心理學中研究較多的一種精加工技術,研究表明,做筆記有助於注意和識別重要資訊,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絡,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構融洽的橋樑。讓孩子能更加容易的理解和記住知識。

  三、 組織策略:

  組織是指要求孩子將提煉出來的知識點按類分別、層次或其他關係加以整理,達到理解和記住知識的目的。常用的組織策略有裂提綱和畫網路圖兩種。列提綱是指以簡潔的語言列出學習材料的大小標題及其層次,它有助於學習者清晰地看出學習材料的內在邏輯關係。花網路圖也是組織策略中的一種重要方法。網路圖以樹狀方式表示學習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十分便於孩子的理解和記憶。因此,父母在教會孩子運用列提綱和畫網路圖這些組織來進行學習,顯然是非常有幫助的。

  總結:學習不是靠蠻勁的,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因此,要想讓寶寶儘快而且牢固的掌握住知識,就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可以採用以上方法試一下。

  二

  孩子不開心你該怎麼辦呢?

  首先筆者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並不是只有成年人才有,孩子也不例外。我們也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是處在開心的狀態下,但很多時候孩子有哭有鬧很不開心,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該怎麼辦呢?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心情變化,如果孩子不開心,家長應該積極採取適當的辦法幫孩子寬心。

  一、 不分離,當孩子心情不好時,家長要停下手頭上的事情,專注認真的傾聽孩子的心聲,並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和孩子分開會讓孩子受傷更深。

  二、 轉移注意力,別責備孩子,責備並不能糾正孩子的行為,只能讓孩子感覺更加沮喪,自信心也隨之降低。恰當的做法是陪孩子玩遊戲,最好是比較輕鬆、活潑的戶外體育遊戲。

  三、 允許發脾氣。孩子的哭,說明他心理深藏著一種痛苦和壓抑,而哭泣可以癒合這種創傷。要允許孩子發脾氣、大哭,以排解創傷,發洩平日的積聚的缺憾。

  四、 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父母可以經常帶孩子參加兒童或成人的社交活動,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如何結識新朋友,如何與小朋友在遊戲中合作,如何解決遊戲中的分歧等。讓孩子知道,不要把快樂侷限在某件事或某個小朋友身上,開心隨處都有,只要你去尋找。

  五、 讓孩子適當的發洩不滿,孩子的需求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哭鬧不止,父母沒有必要強行制止。應該讓孩子將心裡的不滿發洩出來。因為發洩不滿是心裡疏通的一種通道,可以將心裡的鬱積全排解出來,然後父母再引導孩子。如果強行制止孩子的不滿,不讓孩子發洩,時間久了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也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閉。

  六、 多多傾聽。多次傾聽之後,動不動大哭的頻率會大大降低,哭得歷害的孩子,說明平時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傾聽。雖然平息了今天的折騰局面,但少說話這一點做得還很不到位,今後注意多多修練傾聽的技巧了。

  總結:無論大人和小孩都會有心情不舒暢的時候,在家長面對孩子心情不舒暢時該如何辦呢?家長不必強行制止孩子的不滿,因為如果強行制止孩子的不滿,時間久了會讓孩子變的孤獨自閉,更不善於與人接觸。因此,家長可以適當的讓孩子發洩心中的不滿,並且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時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三

  善於預習能讓孩子事半功倍

  預習對於學習很有幫助,能讓孩子初步瞭解到將要學習的知識,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工作。據調查顯示,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學習成績差,感到課程難度大,跟不上學習進度的要求,並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善於預習或者根本就不預習。為此,家長應教育孩子明確預習的重要性,並指導孩子正確學習。

  一、 幫助孩子認識預習的重要性: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學習而言,預習就如同磨刀,它將對其後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習因式分解前的預習中,可以先複習一下乘法公式部分,從而準備好學習新的知識,所必須的舊知識,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掃清障礙。此外,還鞏固了自己的知識,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

  二、 指導孩子正確學習:

  預習應該根據時間學習計劃來靈活安排,若空餘時間多,預習就深入一點兒,若時間少,則要淺一點兒;另外,學習計劃中的基礎學科和劣勢學科一定要多預習,而一般學科和優勢學科可適當的少預習或不預習。預習不可能在段時間內就取得效果,因為預習只是學習的環節之一,只有在預習的同時,也搞好其他環節,學習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三、 教給孩子預習的方法:

  1閱讀法,這是最常用的一種預習方法,是指通過閱讀教材,對新知識進行初步的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的步驟是:第一步,通讀教材,先粗讀,再細讀,邊讀邊想,找重點、難點和疑點。第二步,掃清障礙,利用參考書和工具書,對遺忘的或不懂的內容進行查詢,分析,並把經過努力仍不懂的問題標出來,以便於聽課時加以解決。第三步,通盤梳理,對新課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考進行梳理,思考一下,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以及第二者之間的聯絡是什麼?現存的疑難問題是什麼?第四步,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做一些習題檢測一下預習的效果。

  總結:在實際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賣力,但是到最後考試的成績不見得有多理想。這不是該學生學習不努力,只是他的學習方法有問題,沒有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即便再努力學習的效果也不會有多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妨先教孩子該如何預習新的課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