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設計

  三年級是承上啟下的階段,老師應該如何設計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設計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燕子》語文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音符”等詞語。

  2.匯入新課,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春天,在農村,在城市,在樹林,隨處可以看到一種從遙遠的南方飛來,為春光增添生機的小動物,你們知道是誰嗎?***燕子***誰見過燕子?它是什麼樣子的?***出示幾張燕子的圖片***燕子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小鳥,它在田野裡、在小河邊、在村子裡飛翔,打扮著春天。你想進一步瞭解它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燕子的文章。

  ***板書課題:l燕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l***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3、小組內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1***讀生字組詞,說說生字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重點注意“倦”、“添”兩個字。通過組詞,鞏固生字的掌握。

  俊***  ***  駿***  ***  俏***  ***  悄***  ***  攏***  ***

  竣***  ***  峻***  ***  哨***  ***  梢***  ***  籠***  ***

  添***  ***  沾***  ***  倦***  ***  譜***  ***  符***  ***

  填***  ***  粘***  ***  圈***  ***  普***  ***  附***  ***

  ***2***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3***交流不理解的語句,有的問題可在小組內解決,組長歸納組內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

  ***4***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並質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課文是從燕子的外形、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燕子的飛行、燕子的停歇四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

  ***2***可讓學生談一談你最喜歡燕子哪個方面的特點,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學生提到哪個方面的特點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相應的段落。

  2、交流對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湊”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點。

  ***2***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

  ***5***背誦第1自然段。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2—4自然段,繼續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分自然段指讀全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

  2.背誦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的感受是什麼?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理解“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3、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細雨、微風、柳絲、青草、綠葉、鮮花→增添生機

  4、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段是從哪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飛行***,燕子飛行時有什麼特點?

  著重理解“掠”、“沾”這兩個動詞。

  2、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3、指導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詞、句子。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1***辨析“幾痕”和“幾根”。

  ***“幾痕”寫出了電線很高很遠,看上去淡淡的,隱隱約約的。***

  ***2***體會為什麼說“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師利用板畫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因講解難說清楚。***

  ***3***理解“春天的讚歌”,課文最後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讚美春天充滿生機,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

  1、學了本課,你有何感受?

  ***愛護鳥——人類的朋友,保護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試著背背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

  3、仿照課文喜歡的段落,進行仿寫。

  《燕子》是一篇講讀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在本課教學中,我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備課時,我發現課文的插圖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平靜的湖面,淡綠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紅的桃花,新綠的稻田。遠處,群山起伏,連綿不斷,山依著水,水繞著山。靈巧翻飛的燕子,更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在設計教案時我決定指導學生看圖,並提示學生觀察圖畫,可以按照由近到遠,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但是,假如就這樣放手讓學生去觀察的話,學生可能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伶俐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加入這百花爭豔的盛會,就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在實際教學中,我轉念一想,何不在此給學生創設一段優美的教學情境,進行閱讀教學呢。我就請同學們當小燕子,“這時候,你們從南方飛來了。啊,春天是這樣的美,你們得仔細地欣賞一下,把你們觀察的美景說出來啊!”說著,我一邊又給學生出示了一句導語:“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了,_________。”進行語言訓練。過了一會兒,一隻只小手都舉了起來。有的說:“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群山綠了,桃花紅了。”有的說:“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桃花笑紅了臉,柳枝壓彎了腰,美極了!”還有的說:“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春風把田野吹綠了,小草兒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了,嫩嫩的,多可愛!”……

  二、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連結生活實際,促進語言積累。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要讀懂這篇課文,必須要與生活聯絡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學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絡,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絡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為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角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古詩兩首》語文教學設計

  詠柳——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生學習詩歌賞析。

  2.教師以《詠柳》和《<詠柳>賞析》為例,幫助學生跨入詩歌欣賞之門。

  【教學設想】

  1.本課上兩課時。

  2.儘可能調動學生自學,因此採用“討論式”“問答式”的教學方法。

  3.千方百計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方法是充分利用課後練習。

  4.本教案的總體結構是“總—分—總”式。

  5.本教案中的***一******二******三***是結構層次;“△”號表示一個教學步驟與需從講授中剝離的部分;“******”內是教師的操作,學生的動作等。

  6.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本單元全部課文。

  第一課時

  △齊讀:“單元提示”“學習重點”“預習提示”。

  △提問:這一單元與上一單元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

  △訂正:它們各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一單元是自然景物:這一單元是經濟文化生活。它們的關係是並列的。今天學習的《<詠柳>賞析》中的《詠柳》一詩是你們在小學學過的,可是“賞析”從未學過,你們一定很有興趣。

  ***一***總體認識***板書******出示投景片①***

  1.釋題

  2.複習《詠柳》

  ①背誦本詩。②從體裁來分類:③從內容來分類:④本詩主題:

  3.關於賞析

  ①本文的主題:②本文的基本結構:

  4.學法

  △請同學依次補出冒號後的內容。***學生補出***

  △訂正:《<詠柳>賞析》就是對《詠柳》的欣賞與分析。學習怎樣欣賞詩歌,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欣賞,是老師的教學目的。

  △全班背誦《詠柳》。

  △訂正:明確《詠柳》是七言絕句,是詠物詩。

  △請學生在“預習提示”中抓三個動詞和三個名詞,並搭配起來。

  △訂正:那就是揣摩含義——再現形象——引入意境。***板書***這就是本文的主題和學法。本文的結構很清晰,第4段是過渡,全文分為兩部分,前部分是對《詠柳》作語言分析;後部分是對《詠柳》的藝術鑑賞。

  ***二***閱讀課文

  △請同學們帶表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1—3段,討論投景片②上的題***五分鐘***。

  1.作者怎樣串講第一句?為什麼抓住“碧玉”進行分析?通過什麼進而分析全詩?

  2.作者怎樣串講第二句?為什麼抓住“綠絲絛”進行分析?怎樣進而分析全詩?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詩中哪一個關鍵詞進而引出了“春風”的?

  △訂正:明確“碧玉”是描繪柳樹整體的關鍵詞;作者是通過揭示“碧玉”的雙關意義進而分析全句的。“綠絲絛”是描繪柳枝的關鍵詞;作者通過想象,化靜***萬條垂下***為動***隨風飄拂***,進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誰”自然地引出了春風。

  △請同學們歸納第一部分大意。明確第一部分是對詩的語言分析,讓讀者從總體上理解表層含義,初步感受詩歌塑造的意境。

  △提問:第4自然段怎樣承上啟下?

  △訂正:用總說本詩的句數和字數來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內容來啟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樞紐作用。

  △學習第5段,討論投影片③上的題***1分鐘***。

  第一題:在第5段中,作者是從詩的類別的角度來鑑賞的。他是怎樣從表層內涵深入到深層內涵的?

  第二課時

  △訂正:明確詩人是藉著柳樹歌詠了春風,歌詠了春天的到來。這樣就由表及裡了。

  △提問:春與柳有何關係?

  △訂正:作者提到了“五九、六九,隔河看柳”。這則民諺全文如下:***出示投影片④***。

  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田中犁。***齊讀一遍***

  △提問:“看柳”為什麼要“隔河”?

  △訂正:早春,柳梢新芽隱約可見,要藉助於隔河遠望,背景烘托才得見。與韓愈的絕句中的“草色遙看近卻無”同一理。

  △學習第6段,討論投影片⑤上的題***l分鐘***。

  第二題:第6自然段是從詩的什麼角度來鑑賞的?作者調動了哪些詞和修辭方法來分析春風?

  △訂正:明確作者的鑑賞角度是意境鑑賞。作者首先指

  出“似剪刀”,是以剪刀喻春風。又從原詩劃出一串擬春為人的四字排比句“裁出細葉,剪好絲絛,妝成碧樹”。以下又揭示“剪刀”之喻的妙處。

  △教師範讀第6段。

  △請學生找本段最後三個長句中的關鍵語句。

  △訂正:最重要的關鍵語句是“讚美了一切創造性的勞動”、“言近而意遠”和“啟示性”。它們之間的關係:***板書***

  △學習第7段,討論投影片⑦上的題。

  第三題:請在第7段中抓三句話,概括本段的主要內容,說明詩的後兩句開闢了什麼新的意境?

  △訂正:明確三句話是“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很富於層次的變化”。“這首詩前兩句和後兩句寫法也不一樣……垂下來”。“詩人只是猜測誰裁出了這美麗的細葉”。詩人通過“誰”的設問,不露形跡地把描寫重點轉移到春風,達到了讚美春風以及一切創造性勞動的目的,開闢了新的意境。***此處可分析具體些***

  ***三***複習與總結

  △學生再讀一遍課文。教師板書:

  △請學生完成課後全部練習。

  春日- 教學設計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註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遊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遊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讚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努力學習,勸告大家多讀書***。***指著學生板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在孔子的書籍中尋求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想嗎?能有知識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認識嗎?正因為朱熹酷愛讀書,才學淵博,他才成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這首暗喻讀書的《春日》詩,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咱們應該像朱熹一樣在書海中求知,因為書海中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享受春日,古詩短而精,間接而含蓄,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細細品嚐。

  教學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

  古人寫詩,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誦讀古詩,不能“千詩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約,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揚,有急有緩。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

  詩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無限好!我和孩子們也在享受春日,從詩句中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

  從描寫春天的好詞佳句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彷彿就在眼前!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佳境,隨著詩人暢遊,享受萬紫千紅、百花爭豔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寫過一首《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運用自然景物來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開闊而不陳腐,就應不斷吸取新知識。而《春日》詩,同樣採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蘊更為深藏: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好比美麗的春色,使詩人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詩人不僅僅是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更是在享受讀書的樂趣!孩子們學了這首詩,肯定會有所啟發。

  古詩教學,有待“親密接觸”,因為她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珍珠泉》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按珍珠泉所在的位置,潭水四周和泉水湧動的特點,以及“我”對家鄉泉水喜愛的順序進行描寫,抒發了對大自然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課文選擇了有特點的景物,描寫細膩生動、語言優美,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家鄉深厚的感情,富於感染力。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大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自讀自悟,樂於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師:同學們我國有許多神奇的泉水,西藏的羊八井熱泉附近雪山連綿起伏,銀光閃閃,泉中沸水翻滾,熱氣升騰;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傳說而聞名天下。***出示製作的關於泉水的課件,播放的同時教師做介紹,學生欣賞。***

  2.在作者的家鄉也有一眼泉水,家鄉人稱之為珍珠泉。讓我們去欣賞珍珠泉的倩影吧!***板書課題:4*、珍珠泉***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讀課文,碰到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出示帶讀詞語。

  開火車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自學自悟

  1.引導學生讀懂連線語,明確閱讀要求。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

  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也可以和同伴討論討論。

  自己讀書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那麼你是喜歡珍珠泉的綠、清,還是水泡的晶瑩、閃亮?請你再細讀課文,劃出句子,用句式來說一說:

  “我喜歡珍珠泉的*** ***,因為*** ***

  ①感悟“綠”

  引導學生劃出文字中表示綠的詞語,並展開想象。在頭腦裡想象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把想到的情景互相說一說。

  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背一背積累。

  ②感悟“清”

  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說說水裡還看見了什麼?

  ③感悟“深”

  引導大家讀出一種讚歎,而不僅僅只有惋惜。

  ④感悟冒水泡的“有趣”

  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水泡的有趣?

  在作者眼裡,這些水泡還僅僅是水泡嗎?

  多麼可愛的水泡!多麼天真的孩子!誰願意來讀一讀。

  多麼富有生命力的調皮的小水泡呀!讓我們一起讀。

  4.討論:

  在知道這泉水為什麼叫“珍珠泉”?

  5、教師出示思考問題:

  珍珠泉周圍的景物怎樣?

  潭水是什麼樣的?

  6.學生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

  四、課後拓展

  1、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語句,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還可以把一些優美的語句抄寫下來。

  2、“我們的家鄉也有這樣美好的景物,讓我們課後回憶回憶,也可以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下節課請你給大家介紹介紹。”

  學生可以隨時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大家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出兩點閱讀要求:1.交流讀後的感受;2.討論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可以同桌間互相交流,共同提煉出泉水綠、深、清和水泡晶瑩、閃亮的特點。

  我喜歡珍珠泉的清綠,因為綠得像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

  “一嘟嚕一嘟嚕”把泉水聲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來了。從“搖晃著、綻開、撲哧一笑”一系列的動詞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已經把他們當作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

  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①“開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閃亮……珍珠啊!”③“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

  佈置學生課後回憶.觀察,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將圖文結合,聲情並貌地將課後資料袋的內容介紹給學生,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增加了閱讀興趣。

  正確認讀生字詞是理解課文的基礎,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只要在有需要的時候組織學生討論理解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詞語。

  在對課文的理解上強調學生的自讀自悟,有效的結合交流合作的方式,由學生參照提示語獨立閱讀、思考,自己提出關鍵問題“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再由學生自己在自學和討論中完成。

  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引導學生感受文字描寫的流動中的美,色彩的絢麗。

  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邊讀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描寫得細膩和觀察得仔細,和融入其中的喜愛之情。指導讀出喜悅的心情,語氣要輕鬆、活潑,好像在誇獎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家鄉景物的可愛與美麗之處,激發學生熱愛美麗的大自然。

  設計特色:

  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連線語中的學習提示,自學自悟,教師適時地進行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連線語,明確閱讀要求: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然後根據要求自學課文:初讀,讀準字音,瞭解課文內容,交流自己讀後的印象和感受;再讀,就課文提示,展開討論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最後教師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感,積累優美語句,進行課後延伸。

  1、本課的資料袋介紹了有關泉的內容:西藏的羊八井泉、河北的噴魚泉、臺灣的水火泉。我將資料袋的內容在播放課件時作為介紹由老師揭示出來,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目的是豐富學生知識,增加閱讀興趣。

  2、因為是略讀課文,從生字、詞到課文的理解放手讓學生運用之前掌握的學習方法自學。在對課文的理解上強調學生的自讀自悟,有效的結合交流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將課文的內容讀懂,提高閱讀能力。先由學生參照提示語獨立閱讀、思考,自己提出關鍵問題“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再由學生自己在自學和討論中完成。

  3、讀課文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引導學生感受文字描寫的流動中的美,色彩的絢麗,在頭腦裡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還可以把想象到的情景互相說一說。還可指導學生邊讀邊理解內容,體會作者描寫得細膩和觀察得仔細。比如,讀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時,“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當作人來寫,融入了人的感情,從中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指導讀的時候,要著重體會這種感情,語氣要輕鬆、活潑,好像在誇獎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指導朗讀課文時,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再和大家交流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怎樣讀才能表達出感情。比如,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是發自內心的自豪和讚美,要強調重音和停頓,讀出自豪感。

  4、適時背誦,積累語言,課後延伸。本課語言優美,雖然是略讀課文,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讓學生在熟讀基礎上,有選擇地背誦,還可以把一些優美的語句抄寫下來。這裡可不做統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優美語言,培養積累的習慣。文中的泡泡“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美好的景物……”在課文學習後,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家鄉景物的可愛與美麗之處。這裡只佈置學生去想,去回憶,去觀察,為口語交際課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