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中學考試管理中重要環節。考試成績的好壞,試題質量的優劣、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依靠試卷分析解決。

  ***一***

  一、 試題分析

  本試題難易度適中,知識覆蓋面較大,能突出教材重點,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查,本試題使學生在熟練應用知識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數學思維的精度、廣度、深度。試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從而滲透“數學建模思想”。給學生一種親身經歷的感覺,使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近了,感覺親了。同時使學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學以致用的快樂。另外此次試題注重學生的發展,從試卷的得分情況看,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難獲得高分的。

  本試題注重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空間觀念和觀察能力,並讓學生通過此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1***、試卷覆蓋面廣泛,內容較全面

  試卷內容涉及本冊教材重、難點,力求體現《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基礎知識覆蓋面很大,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考查,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及形成過程。既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包括分數加減法口算、筆算知識,也考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不同側面,考查學生掌握本冊教材的情況。

  ***2***、試卷注重“雙基”評價,面向全體

  試卷力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本著激勵學生學習和教師改進的教學出發,重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考內容深入淺出地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展現在學生的試卷中,並注重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的數學能力。

  二、試卷分析

  從得分來看,學生的成績較不理想,學困生較多,需要進一步提高。應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計算與理解。特別是轉化學困生更為突出。

  從各題的得分率來看,填空、、計算題、應用題失分較多,說明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動手操作、思維的靈活性還稍差一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學生答卷中反映出的問題分析

  基礎知識部分:本次考試從不同方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可從答卷情況看,有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並不紮實。一是學生審題不認真,二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三是學生學的過死,不會靈活的解決問題。在一題填空題目中的第11小題中“已知一個稜長8釐米正方體截成兩個同樣大小長方體,求增加了多少表面積”相當多的學生不對,這說明了學生的讀題不認真,不會通過正方體找出增加的表面積。在選擇題目中的第2小題中“一個正方體從中取出一個小正方體後,表面積是多少”,這個題考查學生對錶面積的意義的理解,出錯率過到了80%以上,這說明了學生的理解還處於對錶面積的認知階段,空間想象力還不夠,另外,沒有形成良好的認真審題、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

  計算部分:本次考試,學生計算題成績很不理想,幾乎所有學生在計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現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計算失分率更大。個別學困生可以說就不會計算。計算中的題目有80%的學生出錯是因為純計算錯誤,主要是對分數沒有化簡,這說明學生對分數的約分和最簡分數掌握還不夠熟練,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把分數加減法的口算、計算、混合運算教學訓練作為重中之重,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水準。

  解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待加強。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在遇到的問題時候,不會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處理,不能夠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更為遜色,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相比較而言,應用題部分失分較多。其中,第3題出錯最多。一是因為學生沒注意讀題說明學生不能根據本題問題從中找到有用的資訊,沒有掌握科學有序的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今後的教學建議:

  ***1***、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次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中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活用”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水平。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探索的科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2***繼續著眼於教材,穩紮穩打,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做前仔細審題,做時認真分析,做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3***、關注學生的弱勢群體。

  如何做好後進生的補差轉化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做好以下工作:進行預習方法指導,加強預習檢查;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5***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學生說題目的算理,也許不一定會錯,但有些同學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

  ***二***

  緊張的期末考試結束了,面對同學們的成績,感受到一點喜悅外,更多的是不足和反思。為了以後更好的調控自己今後的教學,總結經驗教訓,我進行了試卷分析。

  基本分析:

  一、卷面印象:

  測試卷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緊扣新課程理念,從概念、計算、應用三方面考查學生的雙基、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試題做到了不偏、不難、不怪,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增加靈活性,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另外,試題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給學生留有自由選擇解決問題的空間。如最後一題“動腦筋”,對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這對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一個極好的啟示。

  二、考試結果情況:

  五年級共有35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測試,總分是1647分,平均分是47.06分;及格率為28%,優秀率為11.43%。

  三、試題分析

  第一大題:填空。

  此題共有10個小題,考察內容覆蓋面廣、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第二大題:判斷。

  此題包括5個小題,這五個小題出得較好,能考察學生的能力,特別是第5個小題,這個題如果學生不去認真觀察,不去動腦想,就很容易錯誤判定。

  第三大題:選擇***請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此題考察了學生的思維靈活的能力,題意稍微變化,就容易出錯。如:第3題,大部分學生選D,此題也為教師們敲了警鐘,教學不能太死板,要靈活多樣,在發展學生的思維上下功夫。

  第四大題:計算。

  此題出錯不多,大部分同學對基本計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過程中,有馬虎、不認真現象。

  第五大題:畫一畫,填一填

  這個題考察學生兩個方面,一個是統計知識,另一個考察學生對方向與位置的理解,學生答得很好。

  第六大題:解決實際問題。

  此題共有4個小題。此題是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並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生活應用能力,但第4小題,雖然貼近實際生活,但有一部分學生不理解題意,所以此題,正確率不高。

  三、學生卷面分析:

  1、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較好。

  2、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弱。表現在學生判斷題、應用題,如:第4題,有些學生認為“兩個連續自然數的最小公倍數是這兩個自然數的乘積”是錯誤的,主要原因學生在的學習過程中對於知識體驗不深,頭腦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紮實。

  3、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在稍複雜的資料和文字都會對一些能力較弱或習慣較差的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卷面上有不少單純的計算錯誤、抄錯資料、漏做題等低階錯誤。

  四、改進措施:

  針對上面的試卷分析及學生的分數分佈情況,我將採取下面的改進措施:

  1、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發揮教師群體力量進行備課,進而彌補自身個體鑽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討教材,準確把握教材。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3、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活用”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水平。

  4、加強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五年級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複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今後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5、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做好後進生的補差工作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教”“善思”“實幹”的工作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