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中學考試管理中重要環節。考試成績的好壞,試題質量的優劣、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依靠試卷分析解決。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這套一年級數學試題較好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豐富,結構寬闊

  本試卷是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同時根據整套教材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發展總體結構進行設計的。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適當考查了教學過程,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卷面看分這樣幾部分:

  平面圖形的認識、事物的分類與整理、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及計算、認識人民幣、圖形的拼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顯本領、數學推理等。

  2、趣味性強,貼近生活

  《標準》認為數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本卷為學生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且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知識,設計的情景、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的風格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3.注重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在數學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比如給圖形找規律接著畫下去,從實物圖中解決問題。

  4.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一、質量分析。

  現將試卷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填空題,該題正確率90%。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第1、2、3、4、5、7題正確率較高。老師在教學中注重了事物的分類及整理、100以內的數的順序和組成教學。學生對人民幣的換算掌握較好。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6題數字找規律填空部分學生找不出規律或者計算時出錯;

  第8題有個別同學找出排列規律後,填空時出現歧義;

  第9題數字分類,數數字時,太粗心,有部分同學寫錯。

  ***二***、選擇題。本套試卷的難點考查就設定在本大題中:

  其中第1、2題考查了學生拼分的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許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動手能力較差造成本題的失分。

  第3題考查了學生的人民幣之間的兌換和退位減法,難度較大,出錯率較高。

  第4、5題主要考查了數學語言的理解和兩位數的運算,卷面反映較好。

  ***三***、計算題。

  18道口算有個別同學錯了1—2道題,算的太快,造成錯誤,加上沒好好地檢查。

  ***四***我會用數學、數學運用於生活。

  本題中所有題目都是看圖列式計算,學生只有看懂了圖意轉化為數學資訊才能去做題。大部分學生做的都比較好。都能列出正確的算式,但計算時很多同學馬虎出了不應該的錯誤。

  二、教師的教學思考

  1、繼續加強數學“雙基”教學。

  數學“雙基”的教學始終是數學的主體,也是各級各類考試考查的主體。教學中對“雙基”的認識要與時俱進,要在知識的發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體現“雙基”的本質,體現“雙基”的內涵。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要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首次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屬於自己“活用”的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水平。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必要的生活情景,應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完整的學習任務。在情景中,“數學問題”是存在的,需要學生去發現、去提出;解決問題的條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學生去發現、去創造,這樣的教學更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購物的情景。

  3、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引導。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複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學,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和綜合性練習,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進行訓練和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使用學具的習慣等。

  4、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望。

  另外,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餘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二***

  一年級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簡單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加強了對基本運算能力、用簡單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空間觀念能力的考查,下面就我班學生答題情況與試題整體情況進行分析:

  一、試卷題型整體情況:

  本次期末試卷從總體來看試卷抓住了一年級數學下冊書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試題內容全面,共計五個大題。注重測試基礎知識學生掌握的程度,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注重數學與小學生生活的聯絡,體現數學人文性化。能給學生學習的啟示,讓學生從答題中感悟數學與自己生活中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答題情況:

  期末考試,我班應考人數為50人,實考人數50人。考試的學生反應良好,一學期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基本功紮實,形成了一定的數學基本技能。

  第一大題、第二大題出錯較少,答題情況較好只有個別同學粗心出錯,正確率幾乎是95%.。

  第三大題,細心算,就能算對。共有2個小題。由於平時在這方面加強了對學生的訓練,大多數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失分特別少。

  第四大題,我會統計。失分較多的是第二小題,主要原因是粗心,大部分學生將題看漏,導致漏做。

  第五大題,我會用數學。要求學生仔細讀題,明白題意,然後根據題意要求列式計算。但由於學生的審題能力較差, 致列式錯誤,造成失分較多。因此,今後還要加強對題意理解的訓練。

  縱觀整個做題情況,大部分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對於少數學生存在的問題,今後教學中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加強補弱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知識全面的發展。

  三、今後教學努力方向:

  針對上述考試分析情況,我決心在今後的教學中做到:

  1、教學中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努力設計形式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練習。使練習題層次化、靈活化。數學內容生活化、趣味化。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主動積極、輕鬆愉悅中掌握知識。

  2、加強應用題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讀題,弄清條件和問題,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正確列式計算。始終注意通過直觀教學和引導學生操作,揭示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間的關係,掌握好解題思路。

  3、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引導。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複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學,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和綜合性練習,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進行訓練和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使用學具的習慣等。

  4、在遊戲活動中學習新知。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們平時在教學中要想辦法儘量把數學知識和遊戲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及注意力,一年級的孩子,只有當他們對學習感興趣了,聽課的效果才會好。如果是老師強迫他們來聽,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