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流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直來直去,有稜有角,可能這些人不太討人喜歡,因為他們往往性格直爽,感情外露,過於血氣方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可以給交往保溫加熱

  人際交往,如果從情感聯絡的角度來說,要不斷地進行情感交流。這隻有依靠不斷運用的口才技巧來向對方示好,及時傳遞出情感訊號,表達出真誠的願望,維護情感聯絡狀態,對雙方關係進行保溫。隨著交往的發展,再掌握火候提升感情熱度,給交往加熱增溫,將交往關係推進一步。文學青年小姚,面對已在文學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前輩主動示好,這樣兩人開始有了交往,形成一定關係。小姚很珍惜這層關係,通過見面時主動熱情的態度、一定週期的拜訪談心、取得成績後的通報、節假日的特殊問候,表達他與前輩的不尋常的關係。這樣兩人關係不斷得到鞏固,不斷得以升溫,成了一對十分投合、親密的文友。

  二、可以化解交際矛盾

  交際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這時,如果你能運用口才技巧主動示好,就表明你心中的陰雲已經散去,有恢復關係的願望。在你的態度召喚下,對方會大受感染,排除疑慮,敞開心扉,接受你的友好表示。我以前的兩個鄰居,因為住房擠,雙方都在樓道里擺放雜物,結果因為這個發生矛盾。兩人從口沫飛揚地指鼻子罵娘,到推推搡搡大打出手,別人拉也拉不開。後來兩個人形同陌路,誰也不理誰。可住在一起,低頭不見抬頭見。有一次兩人對面相遇,其中一個本想低頭過去,可這時另外一個鄰居卻主動向他打招呼,這個人見對方表示出友好的態度,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這一下子就把往日的恩怨都甩得遠遠的了,以後又重新建立了友好關係。

  三、可以達成交往關係

  與任何一個人的交際都是從陌生開始的,這就需要主動向他人表示友好。主動向一個不熟悉的人示好,表達了交往的願望,容易為對方所接受,並會得到對方友好的表示,這樣雙方就有條件實現交往,成為朋友。有一個青年在某個晚上百無聊賴,沿著公園的道路一個人無所事事地閒逛。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迎面走過來,親切隨和地同他打招呼、搭話。我的朋友感到對方很友好,便回以相應的態度。很快兩人漸入佳境,聊得十分投機、痛快,直到很晚兩人才依依不捨地話別。此後兩人保持並不斷髮展著關係,成為“忘年交”。那位老者是研究青年問題的學者,兩個人的交往對青年大有幫助,老者也有收穫。這種美妙的交往關係就是靠主動示好形鹹的。現實中有許多人不善於示好,不要說關係較遠的人,就是自己身邊的同事、鄰里也冷漠相向,視而不見,結果把關係弄得很疏淡,這是令人遺憾的。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人際交往中提問的技巧:

  1、掌握雙方問答程序,提問要有明確目的

  提問在交際活動中處於主動地位,它決定了對方說不說,說什麼,怎麼說;也決定了雙方的交談程式和交際氣氛。所以,提問也應有控制技巧。兩人問答,氣氛是冷淡或是融洽,對社交的效果有很明顯的影響。社交氣氛可由提問的問題和方式來控制。選擇問句的句式和嚴肅的語氣,使氣氛緊張,能對被提問的人的心理產生壓力。

  2、選好物件,有針對性地提問

  ①根據對方的心理特點。

  在問答過程中,提問的人,提問的內容、提問的方式,甚至提問行為的本身都會對被問人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提問人必須根據被問人的心理特點進行提問,這樣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在提問的時候,被問人總是處於一定的心境之中,比如我們去探望病人,人家正在為病情焦灼不安,我們就不應問:“病情會不會惡化呀?”另外,被問人總會對提問人的問題本身採取一定的態度,從而產生種種心理活動,如抗拒心理、迴避心理、揣測心理等。

  ②適應對方的年齡、身份、文化素養、性格等特點。

  你對小朋友可以問“你幾歲啦?”對老年人就不宜這樣問。再如你可以對一箇中國人問:“你在哪兒工作?”“收入不錯吧?”“家裡有幾口人?”這是關心尊重對方的表示;但這樣問一個美國人,就是打聽別人隱私的不禮貌行為。被問人有的熱情直爽,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文靜安詳,有的急躁毛草;有的高傲,有的謙虛;有的誠懇,有的狡黠。性格不同,氣質各異,提問的方式也應當有相應的變化:或單刀直入,或迂迴進攻,或敞開發問,或試探而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3、講究方式提問,提高提問水平

  ①話題的選擇是一大關鍵。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要使對方樂於答話,莫如挑他擅長的來說。其實,提問也如此。比如一個人羽毛球打得好,就可先問:“聽說你對羽毛球很拿手,是嗎?”問話的提問正像打羽毛球時的發球,你以對方的特長髮問,就像特意發了個使對方容易接的球,他當然樂意還擊,一來一往,暢談不休。所以,有人把提問稱為“談話的發球”,這一比喻是很恰當的。

  ②技巧要與實際相適應。

  有位青年人走進一家裝潢別緻的咖啡廳,拿起餐巾圍在脖子上。店主看見了,就對夥計說:“你過去告訴他,他弄錯了。不過講話要注意方式。”服務員走過去,對顧客說:“對不起,先生,您要刮臉,還是理髮?”這個青年人聽後卻拉下了臉。這個提問由於不符合社交場合,誰也不會跑到西餐館來刮臉或理髮,於是這種委婉提問在青年人聽來就可能是諷刺與嘲弄,是達不到交際效果的。

  ③運用技巧要講究效果。

  有位父親想知道兒子畢業後找什麼工作。他提問:

  “寶兒,你長大要幹什麼?”

  “當飛機駕駛員!”兒子說。

  “當駕駛員幹什麼?”

  “周遊世界!”

  這位好心的父親啟發式的提問之所以未能達到效果,是因為提問的導向不明確,故兒子不可能如他預想的那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