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人稱指示英漢語用對比

    [摘要] 指示詞是語用學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指示詞進行了研究。一般來說指示詞分為五類:人稱指示、時間指示、地點指示、語篇指示和社交指示。這篇論文主要是從人稱指示的語用角度分析為什麼說話者在選擇使用人稱指示時選擇這種而不是其他,文中用了大量的例項說明如何使用人稱指示詞來增進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情感。?
    [關健詞]人稱指示 說話者 聽話者 親密度
    一、人稱指示和語用分析
    人稱指示是指通過篇章中詞彙和語法特點來解碼篇章資訊。斐爾莫***Fillmore***和列文森***Levinson***將人稱指示分為五類:人稱指示、時間指示、地點指示、語篇指示和社交指示,此文將從語用角度出發來分析人稱指示。人稱指示“無法避免的把主觀性引入到自然語言的詞彙結構”***Lynons 1977, 646***.在說話人使用語言的時候對人稱指示的選擇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觀因素的影響。大多數語言基本上存在三種人稱代詞: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是指說話人,第二人稱是指聽話人,第三人稱是指除說話人和聽話人之外的人。說話人對人稱指示詞的選擇會表現出說話人在特殊的情況下對聽話人的感情、態度和與聽話人的關係,在這篇論文中作者會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從語用的角度來分析英語與漢語中說話人如何選擇人稱指示來增進感情。
    列文森***Levinson 1983***提出了“指示中心”的觀點,指示中心是指把說話者作為中心點來解釋人稱指示詞。根據指示詞與指示中心的距離,指示詞可以分為近指指示詞***proximal deixis***和遠指指示詞 ***distal deixis******Levinson 1983,81***。Lyons也提出了“情感指示”***empathetic deixis***的說法,也就是說說話人選擇近指指示詞還是遠指指示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說話人的心裡經驗,說話人選擇人稱指示詞來縮短他與聽話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從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友誼、親密關係或者是疏遠、冷淡。
    耿德本提出了情感等級***empathy hierarchy***,說話人與參與者X之間通過語言傳達的關係被稱作情感價值,情感價值用E***x***來表示,說話人面對不同的物件可能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價值,耿德本的人稱情感等級可以如此表示:E***1st***>E***2nd***>E***3rd***,也就是說,情感價值最高的是第一人稱代詞然後是第二、第三人稱代詞。?人稱指示詞的語用分析
    1.第一人稱複數代替第一人稱單數
    1***在這篇論文中,我們將介紹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種結合了結構法和交際法兩者之長處的教學法是我們多年從事英語教學的經驗總結。***The speaker is the only on author of this paper.******何自然1988***
    2***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何自然1988***.
    當說話人在談論自己的所獲得的成績時通常用複數形式來表示謙遜,在這種用法上英語與漢語有相似之處,英語和漢語中的第一人稱複數形式都有包括式***we-inclusive-of-addressee***和排除式***we-exclusive-of-addressee***之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在英語中主要表現為“let us”和它的縮寫 “let’s”上,“Let us”有時包括聽話人有時排除聽話人,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判斷到底是包括還是排除,而“Let’s”通常只是包括聽話人。在漢語中,“咱們”是包括式而“我們“是排除式,但有時也是包括式。當說話人主動地向別人提供幫助時,說話人通常用“let’s”來代替“let me”來表示聽話人也是這個動作的參與者從而減少給予者與接受者之間的矛盾保全了聽話人的面子。在漢語中說話人用“咱們”、“我們”從而使自己進入到了聽話人的情形而縮短了說話人和聽話人的距離加深了感情,這樣就實現了說話人的交際意圖。為了尋找共同點,說話人也通過用人稱代詞“we”、“咱們”、“我們”把聽話人引到自己的情況下。 
   萊考夫用了一個例子來說明說話人可以利用指示詞的包括式和排除式來達到交際的目的,以下是美國總統里根的一段演說:
    “by beginning to rebuild our defenses, we have restored credible deterrence and can confidently seek a secure and lasting peace, as well as a reduction of arms. As I said Wednesday night, American is back and standing tall. We’ve begun to restore great American values: the dignity of work, the warmth of family, the strength of neighborhood and the nourishment of human freedom. But our work is not finished.”
    在里根總統的這段演說中如果我們不考慮篇章,我們就不知道這裡“we”和“our”指的是誰,實際上“we”和“our”都是指美國政府、美國人民或者是兩者,里根總統這樣用的目的是要讓美國人民認同他們的目標與美國政府達成一致。
    2.第一人稱代替第二人稱
    根據不同的場景說話人會表達不同的情感,為了達到這種效果,說話人會選擇用第一人稱來代替第二人稱,這樣說話人就把自己引到聽話人的情況下從而縮短了說話人和聽話人的距離。例如,一個領導來到一戶人家說“咱們家***你們家***今年過得怎麼樣?”漢語中還有以下例子:
    3***你要記住, 我們***你***是學生, 我們***你***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4***同志,咱們/我們這兒有萬寶牌電冰箱賣嗎?
    這種用法在英語中也很常見,例如一個妻子對飯前不洗手的丈夫和孩子說“We wash our hands before and after dinner to keep fit.”,一個父親提醒他的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到了,他可能這麼說“Tom,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這樣就比較具有說服力,聽話人就很容易接受。
    這種指代資訊使得聽話人聽起來比較親切,所以這種用法在正式場合主要是長者或者是領導會這麼說,在非正式場合消費者或者家長這麼說。
    3.第一人稱代替第三人稱? 在漢語中,第一人稱經常用來指代第三人稱,例如:
    5***第一年分水的時候確實影響了我們農民的收入,……
    這個句子裡第一人稱“我們”實際上是指“他們—農民”,用“我們”代替“他們”這樣就有效地縮短了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表示出親切的關係。?4.第三人稱代替第一、二人稱
    因為第三者不是會話的直接參與者,所以第三人稱代詞是遠指指稱。所以說話人使用第三人稱代詞會讓人感到有距離感。在某些會話場景中,說話人不用“你”或者“you”來指代聽話者而是表示第三人稱的名詞短語,例如,在廚房的一位妻子對她懶惰的丈夫說:“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這位妻子用“his highness”來代替“you”顯示出她與懶惰的丈夫的距離和不親密感,幽默嘲諷的口氣也暴露無遺。第三人稱代詞也常常用來表示責備,例如,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但是,如果第三人稱代詞或者短語用在長者與小孩之間的對話中,情形就完全變了,它不再是表達不滿和責備而是表達親密,增進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感情,這在英語漢語中都很常見。例如,
    6***寶寶乖,寶寶快別哭,媽媽帶你上街去買糖糖。
    7***這回你就聽老師一句話吧!
    8***Baby: Mum, tell us a story.
    Mother: Ok, but if I tell you a story, will you go to sleep for Mama?
    這說明第三人稱代詞有時可以縮短說話人和聽話人的距離從而讓人感到親密感。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與漢語中人稱指示詞的使用在緩和人際關係,增進感情方面有很多共同點,這些人稱指示詞能幫助說話人很好地達到交際目的,說話人在日常交流中要學會使用這些人稱代詞,巧妙地處理好人際關係。
    參考文獻:?
    [1]Jaszczolt, K.M.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Lyons, John. Semantics, 2 vols. London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4]關德英. “人稱指示在漢語、英語中的語用對比分析”[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劉森林.語用策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8]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9]周雷,牛忠光. “人稱指示語話語選擇及其語用動機”[J]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