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歷史的建議

  對於初學學生來說,歷史是新增加的一門課程,通過20多年的歷史教學,我發現一開始大多數同學都興致很高,但學著學著就不太想學了,怎樣才能讓學生對學歷史充滿興趣?怎樣才能更好地學好歷史?在這裡給同學們提幾點建議。

  一.善於交流。人需要交流,尤其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是很有幫助的。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問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不僅能瞭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對系統掌握歷史知識很有幫助。

  二.學會記憶。歷史本身就是一種人類的記憶。學習歷史知識就是在記憶歷史。對於學生來說,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是比較頭疼的事,甚至是煩惱的事,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必要的。從記憶的策略上講,要遵循一些記憶的規則,如學習與記憶的結合、及時進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集中記憶與分散記憶結合等。從記憶的技巧上講,記憶方法也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邏輯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

  三.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初學歷史時,可以多到圖書館、閱覽室或網上看一些歷史小故事,看一些有關歷史的電視劇:如《秦始皇》、《漢武大帝》、《雍正王朝》…… 你對歷史有了瞭解,下次歷史老師講課時你能對答如流,還能說一些課外的,這樣不但同學羨慕你,佩服你,老師也會對你有所關注和重視,對你擁有那麼多知識所讚歎,有了這種信心,相信你一定會更加喜歡歷史的。

  四.勤於觀察。歷史學習的內容,有很多是以具體直觀形象化的形式出現,如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遺址、歷史建築等。對這些形象化的學習材料進行觀察,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歷史資訊,並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對這些形象化材料進行觀察時,既要把握其整體的面貌、情況,又要關注具體的細節和特點。把觀察與所學的文字材料聯絡起來,能幫助你更好地學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