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負面影響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中國全境的半封建半奴隸制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國地區的征服王朝。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我們在肯定元代對中國歷史作出貢獻的同時,始終不能忘卻,遊牧民族對農業民族的征服,必然會對農業民族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對封建經濟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

  ***一***政治上:

  蒙古軍隊在統一戰爭中,即採用分而治之的辦法控制被征服民族。元建國之初為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採取了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將全國人分為四等,分別在政治、經濟、法律、科舉等方面區別對待,構成了人為的民族等級。以致造成民族、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成為元帝國短命的重要因素,社會正常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二***經濟上:

  蒙古族在經濟發展中的落後因素造成了元帝國生產關係某些方面的落後。如;蒙古軍隊在統一戰爭中,在已佔領的土地上,退耕還牧,造成了農業生產的極大破壞.元朝建立後,又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大量奴役驅口進行勞動。這種奴隸制的殘餘形態與中原長期以來的封建生產關係是格格不入的。然而它竟一直與元帝國相始終,最終阻礙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再如:元代官辦手工業中實行工匠和匠戶制度。重新加強了對手工工匠的人身依附關係,致使官辦手工業各部門生產效率極低且質量差。

  ***三***文化上:

  元朝雖然最先把程朱理學規定為考試取士的標準。對明、清兩代科舉制有重大影響。但是元朝本身對科舉並不重視。有例為證:有元一代,共開科16次,取士人數僅佔文官總數的4%。科舉制可謂跌入了歷史的最低深淵,這對文官的素質和社會風氣都產生了不利影響。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之說。因此元時大批文人受歧視,有的甚至被下放,社會地位極低,以致於不少文人才士隱匿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