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的相關知識

  陶藝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也產生了各式各樣的變化。那麼,關於陶藝的知識,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陶藝的介紹

  陶藝,廣泛講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從歷史的發展可知,“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澱歷程。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無法割捨的傳承與比照關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介入,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陶藝”的概念也一度成為了陶瓷藝術界的新時尚。

  陶藝體現的仍然是一種東、西方文華的矛盾與碰撞。諸如“何謂陶藝”,“陶藝與陶瓷藝術的關係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問題的基本的問題,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統一認識和標準。至今陶藝已經形成了以功夫小瓷為代表的一條完整的教育產業鏈,在全社會普及開來。

  陶藝的分類

  陶瓷藝術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樣貌繁多,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陶瓷藝術一直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也由於傳承年代久遠,技術不斷更新,加上歷經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與生活方式影響了中國陶瓷的發展方向,若要加以分類,就非單一條件所能完整涵蓋,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產地來加以分類。

  傳統陶瓷:一般指年代較久,使用傳統技法來從事創作的陶瓷器,此種陶瓷器與官方的需求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同時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為主,若以釉彩來分類約可分為釉上彩與釉下彩。

  釉下彩 —青花***青花是一種釉下彩,就是在坯體完成乾燥後,在表面上用藍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鈷***畫上各式圖案。之後再淋上透明釉,即可進行釉燒。因為藍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為「釉下彩」,此種方式通常色料的燒成溫度不能與透明釉相差太大***、釉裡紅…等。

  釉上彩 —粉彩***明朝年間研發出來的明「五彩」,對陶藝色彩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在坯體上先施用一層色釉***通常為白色***後, 先釉燒一次,再以有顏色的釉藥繪上各種花紋圖案,以低溫燒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燒的底色燒成溫度較色釉為高,由於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稱為釉上彩。因為需要釉燒兩次 或是多次,故亦稱為「二次燒」。***在經驗上,在進行多次燒時,應從最高溫燒到最低溫,以確保髮色準確。

  現代陶藝:隨著朝代及製陶技術的演進,陶瓷品在人類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實用的價值,同時因為文化的演變,陶瓷漸漸成為一項重要的藝術文化,多樣化的風格及不同的型態用途,所代表的是人類審美觀及生活品質的改變。

  生活陶藝 是指陶藝類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傳統創新是運用傳統技法,釉彩表現現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的實用作品。 現代陶藝則表現造型結構與思想理念的創作,與其他藝術型態的結合,讓陶瓷藝術已不再是單純的拘泥於土與釉的結合,融合更多的人文與空間因素,使得陶瓷藝術更加有內涵。

  由於現代對於化工原料知識的進步,與釉燒技術的發展, 加上工業化後機器的製造與發明,陶瓷藝術已經漸漸分家,實用陶瓷與藝術陶瓷各有不同的發展空間,而釉上彩與釉下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的絕對,所以硬要用任一種分類的原則來規範陶藝的種類,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

  陶藝交易的好處

  隨著現代化社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社會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素質人才。而兒童陶藝在現代素質教育的領域裡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來被廣大學校認同和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經過一些家長的親歷與實踐,他們為大家總結了陶藝交易的幾大好處:

  1.親近自然,塑造未來

  陶土溼潤柔軟,陶藝的學習使少年兒童感到親近、自由輕鬆。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大自然,親近泥土的天性。泥土多變的特性,是孩子釋放自我、闡述童真的一種手段;是通過觸覺、視覺,感覺引人向善的一種樸實的方式;是施潔淨於人心的體現;也是他們幼小心靈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措施。上陶藝課,無拘無束,身體自由活動,雙手可敲打、揉搓、拉、團,動作自由、隨心所欲,學習熱情高漲,思維處在積極主動狀態。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兒童的興趣。”陶藝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減輕兒童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把金鑰匙。

  2.提高審美及藝術素養

  陶藝是集繪畫、書法、雕塑、裝飾、人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精美絕倫的陶藝作品能啟迪孩子去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和表現美,在陶藝活動學習中可以不斷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泥塑作品的直觀性、形象性是實施兒童美育提高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陶藝教育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本質,是美育的生動體現,對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3.陶藝啟迪智力,發展個性,培養創造力

  通過陶藝的學習,孩子捏、揉、搓、拉泥巴時,手、眼、腦並用,促進了左右腦的細胞活動,對孩子的手、眼、腦協調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鍛鍊其雙手,才能啟迪其心智,促進藝術發展,雙手活動是思維產生的源泉。陶藝是一門需要耐心、需要細心、需要認真用心體會的課程。一件作品,需要花不少時間反覆修改和製作,通過先塑型、到上釉、到燒製的過程,通過這些,孩子們能在不斷的實踐中瞭解泥塑的規律和要求,慢慢地學會了細心和耐心,形成了細緻做事的習慣,塑造健全而優良的人格。

  4.改善親子關係

  陶藝創作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兒童的智力發展起源於動作,而學陶藝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同時父母與孩子一起做一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共同動手的過程是親切的,這對親子關係更是一種很好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