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反思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十二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有哪些關於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從本週起,我們將學習《全等三角形判定》,對於剛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這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幾何與代數最大的區別是:幾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代數中特別是函式則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就本章內容,希望能給我們的孩子點燃學習的火種,指明學習的方向,其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就這麼簡單。
我用四課時完成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學習。我的最大收穫就是無論證明何種型別的全等題,學生都很少出現用SSA***假命題***證明全等的情況,而且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能比較清楚地表達驗證的過程,並準確選擇方法進行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所以說,本部分的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既給學生留下了比較充分地探索空間***如第一節課***,又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出發***如第二課時***,同時注重了必要的練習鞏固***如第四節課***。就第三節課來說,首先,本節課設計了探究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好奇心得以持續發展。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想、操作驗證、歸納概括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對問題的本質理解更為深刻。學生不僅知道了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而且明白為什麼可以通過它們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也對“邊邊角”不能作為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篇二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十二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進行證明,而我所講授的是第一課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SSS***》,它是後面幾種判定方法的基礎,也是本章的重點及難點。教材看似簡單,仔細研究後才發現,對八年級學生來說有些困難,處理不好是難以成功的,況且對學生以後學習幾何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在上這一課時,我精心設計,從確定一個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這個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大膽猜想,實踐操作,相互交流驗證,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任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認真備課,教學設計整體化,內容生活化。首先我讓學生動手剪兩個三角形使其全等,既提問複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又很好地過渡到確定一個三角形需哪些條件的問題上來,然後以“配玻璃”引入新課,激起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感覺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從而設計一個探究問題:怎麼畫一個三角形就能和剪的三角形全等?你認為至少需哪些條件?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讓學生自由交流討論、大膽猜想,在課堂上引導讓學生髮現問題並通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
二、重點關注:“一個條件、“兩個條件”包括的情形,以及不能形成的原因,讓學生自行找出***或老師引導***。通過這節讓學生實踐,形成認知。
三、認真設計了“邊邊邊”定理判定的演示,形成直觀印象,課前我準備了每兩根長短相同的6根小木棍,讓學生擺成兩個三角形,猜一猜是不是全等?後通過重合驗證所猜結論,以及所需的結論。
四、利用尺規畫一個三角形和手中剪的三角形全等,引導學生試著畫圖,並讓學生髮現存在的問題,最後給出確的畫法,以學生的畫圖為主,展開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從實踐中獲得“SSS”條件,培養學生探索、發現、概括規律的能力。
本節課在難點的突破、激發學生的興趣、動手操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在以後教學中,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1***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學具***如紙、剪刀、圓規等***,分組時,優差互補,讓人人學有所得。***2***教學時應多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後,雖然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但少數後進生仍然不理解。***3***要多列舉學生中的案例,如:補全損壞的三角形。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考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儘量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平臺,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主動探索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結構,發展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髮展服務,這正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篇三
由於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因而它具備一般三角形所沒有的特殊性質。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理解已經學過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四種方法均可以用來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同時通過探索得出“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判定方法,並能熟練地利用這些方法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在研究的過程中,注意滲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本節課改變了教材的情境設定,擇取了一個更便於學生理解、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的例項――集裝箱的裝運,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在思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辯駁,教師始終是一位引導者、組織者,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鮮明特色:一是重視組織和開發課程資源,關注和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材料,如集裝箱、滑梯等,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為出發點,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學校走向社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二是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體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活動時間和想像空間,鼓勵每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到活動和實踐中來。教學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學習方式貫穿數學學習的始終,促進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願望和積極參與的意識,最終使教學的過程成了師生激情與智慧共生的過程。
在本節課的整個活動過程中,突出了標準的基本理念。從內容方面看,情境內容、議練內容都很貼近學生生活,問題串的難易程度合理,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和實用性。從形式方面看,有學生的觀察感受、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有生生的合作交流,有師生的合作小結,體現了普及性、平等性、合作性。從環節方面看,分層次的變式訓練強化了知識及其應用的多樣性,遵循了學生認知的自然規律,同時也把問題上升到多角度分析、靈活處理、恰當選擇的數學思維高度,從而體現了數學課程的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