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尊老愛幼

  尊老敬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怎樣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w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孩子尊老愛幼方法1

  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尊敬老人的帶頭人。孩子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缺乏獨立性,心理活動帶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們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

  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遜、彬彬有禮、關心照顧、體貼入微,如在家給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還可利用英雄模範人物、現實生活及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覆練習,養成習慣。

  練習是強化記憶痕跡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將良好的行為轉化為習慣,長久保持下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須處處留意,對孩子從“小事”入手,加強培養。如:經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見”、“謝謝”、“請慢走”等***,關心、慰問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訓練,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成。

  第三,利用有關節日,啟發誘導。

  可藉助老人生日、重陽節***老人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誘發良好行為。如詢問孩子:“明天是××節***××日子***,你應該做些什麼?怎樣使爺爺***奶奶***高興呢?”孩子就會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

  第四,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出錯,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禮的舉動,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成人一定要捨得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使孩子認識錯誤。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良習慣。

  最後,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增進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隨之行事,非常被動,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

  教孩子尊老愛幼方法2

  1、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從小到大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且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如果家長尊重自己的父母,多關心照顧老人,在給孩子添置衣服的同時,也不忘記老人;如果老人生病了,要及時送到醫院,並悉心照料;如果在吃飯的時候,讓老人坐在上座,並親自為老人夾菜;如果平時經常為老人“捶捶背、揉揉肩”,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另外,家長還可利用英雄模範人物、現實生活及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2.利用節日啟發誘導

  家長可藉助老人生日、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暗示,誘發孩子的良好行為。比如詢問孩子:“明天是某某節日,你應該做些什麼?怎樣使爺爺高興呢?”孩子就會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爺爺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送奶奶一件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對這樣的回答,家長應予肯定和鼓勵,並協助孩子做到。

  3.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易衝動,自制力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容易產生錯覺,常常做出對老人無理的舉動,比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睬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管教,嚴肅批評,耐心說服,防微杜漸。要使孩子認識錯誤,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嚴格把關。要知道,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養成不尊敬老人的習慣。

  4.建議老人多與孩子交往

  有些孩子不是對老人敬而遠之,就是漠不關心,這往往是與老人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緣故。在交往中,很多孩子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隨之行事,非常被動,比如給老人搬凳子、說“再見”等。做家長的既要教育孩子多與老人交往,也要建議老人多帶孩子,主動與孩子多交流,從中增進相互感情。

  教孩子尊老愛幼方法3

  家庭秩序的建立

  在一個家庭中,若是沒有秩序,是無法培養好孩子的。

  所謂家庭秩序是指首先要將爺爺***姥爺***、奶奶***姥姥***放在最優先的位置,然後再到爸爸、媽媽,著重於按照年齡的順序來排列,這樣可以讓家庭秩序受到保護。

  先給小孩是錯誤的

  比如,假設一家人在吃橘子。在這時,經常是從最小的孩子開始按順序分發橘子。

  但是,這是錯誤的做法。正確的方法是,對孩子說:“來,這個橘子要先給爺爺***姥爺***”,接下來,“給奶奶***姥姥***”,“給爸爸”……就這樣從年長者開始按照順序分發下去,能讓孩子切身地掌握“要先分給大家,自己最後去拿”這一原則。

  然而,通常,人們容易把小孩放在最高處,顛倒了家庭秩序。

  多子女關係處理

  父母若是重視年紀小的孩子而忽視年紀大的孩子,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糟糕。年紀大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嫉爐,對弟弟妹妹不那麼溫柔和善了,心中隨之會產生“為什麼我要在後面”的不滿情緒。那是無意識之心在發揮作用。明明自己是先出生的,理所當然應該被放在前面,可是弟弟妹妹卻受到更多的重視,所以他無法理解。

  如果父母說:“哥哥是先出生的,所以要在前面”,並且把年紀大的孩子放在優先位置,他就會很滿足,會溫柔而和善地對待弟弟妹妹。如此一來,家中就有了正確的秩序,年紀大的孩子會照顧年紀小的孩子,溫柔而和善地對待他們,不會產生糾紛麻煩。這樣的兄弟姐妹即便是步入社會之後,彼此間的關係也還會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