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要有愛心

  有愛心的孩子,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起到積極向上正能量的作用。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教育孩子要有愛心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要有愛心方法

  適當引導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維的,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把自己心裡的想法說出來。比如說,在路邊碰上了受傷的小貓,媽媽問“怎麼辦”,孩子可能回答“包紮一下或者送到醫院去吧”。孩子對於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解決方式,有時的無能為力和束手無策,主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孩子的愛心就能自己冒出來的。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父母的言行會最大程度的影響孩子的人生態度,培養愛心的最佳方式就是言傳身教。孩子在初入人世的時候對社會的態度很多都是從家庭氛圍中培養的,耳濡目染的都是父母的一言一行。譬如說在下雨天碰上沒傘的路人,順路的話就遮一程;看見體弱的老人如果父母攙扶了一把,孩子在今後也很可能會效仿,這樣無形之中就培養了他的愛心。

  旁敲側擊

  不要小看一句讚賞的力量,它會讓孩子確定心中的榜樣是誰。譬如,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正好走在一個難走的坡路上,可以告訴你的孩子,自己上次走在這裡的時候就差點摔倒,幸好一個和你差不多大的孩子扶了一把之後才倖免。話裡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讚賞,可以讓你的孩子在日後可以在比爾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家長培養孩子的愛心方法

  1、以身示教,勝於言傳

  父母、親人是愛心傳遞的使者,尊老愛幼,用心去影響孩子,包括尊敬鄉鄰,愛護一草一木,珍惜光陰等,潛移默化中使孩子擁有愛的感知,同時,耐心的給孩子講解什麼是愛,父母為什麼這樣做,結合生活中孩子破壞玩具,撕毀圖書等壞行為,進行教育,使愛具體化。孩子會從熟悉的人的生活和言行中汲取愛。

  2、轉移壞習慣,引導正確的方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冷靜的對待孩子的缺點,要寬容的給孩子嘗試性錯誤的機會,善意的批評要講方式,用博大的愛心去感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這才是愛。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你會有新的體會,才能有目的的、恰當的進行評議,也只有恰當的評議才能使孩子信服、接受你的建議。不直接地去指責,埋怨,多給孩子建議性的引導;不說不能怎麼樣,多說如果能怎麼樣會更好。作為父母,放下架子,身入童境,循循善誘是關鍵。不怕孩子出錯,就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孩子壞習慣的糾正,全在父母的轉移和引導上。

  3、欣賞孩子的變化,促使自愛、自立、自強心的形成

  日常生活中,父母儘可能避免正面批評現狀,而是讚揚幼時“現狀”。不僅巧妙地讓孩子知道什麼不對,應該怎麼做,而且使他感覺到自己原來很優秀,感到自己在變化中長大,從而產生自愛、自立,努力把握正確的方向達到自強。

  4、巧設意境,不失時機地進行情感教育

  父母要做愛的發現者和講解員,及時進行愛的傳遞,讓愛從小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長。如看到母雞保護小雞時,可介紹母愛的偉大、無私和奮不顧身;雪後的草地上,我似乎聽到小草在呼喊:“哎喲,雪壓的我喘不過氣,誰來幫幫我?”孩子會主動開始剷雪。講故事、閱讀書籍也是培養愛心的方式之一。

  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方法

  第一,愛心要從小抓起。

  父母要經常愛撫孩子,對孩子微笑,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是孩子萌生愛心的起點。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夥伴,陪孩子游戲、聊天、學習,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被愛的幸福,為孩子奉獻愛心打下基礎。

  第二,愛心要榜樣示範。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父母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等,讓孩子覺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兒童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比如,在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她們坐到這裡來吧。”鄰居老人生病,家長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幫老人做事。新聞報道有人缺錢做手術,生命垂危,家長帶孩子去捐款,獻上一份愛心……經常看到大人是怎麼同情、關心、幫助他人的,對於培養孩子善良品質是最好不過的了。

  第三,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謂移情能力是指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讓孩子把自己的痛苦狀態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的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移情。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長啟發孩子:“想想你摔倒時,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難受,快去扶起他,幫他擦擦臉。”某地發生災情家長可引導孩子:“那裡的小朋友沒有飯吃,很餓,沒有衣服穿,凍極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裡,會怎麼樣?我們去捐點衣服、食品送給在區的人吧!”

  第四,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

  許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愛孩子,卻忽略了給孩子提供奉獻愛心的機會。其實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如果讓孩子只是接受愛,漸漸地,他們就喪失了施愛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並且覺得父母關心他是理所當然的。有的父母以為給孩子多點關心和疼愛,等他長大了,他就會孝敬父母,疼愛父母。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你沒有給孩子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們怎麼會關愛父母呢?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學習好了,將來才會有一個好的前程,於是什麼事都為孩子著想,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習慣、品質、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更重要,並且這些都需要在生活、學習中培養的,不會一蹴而就。持之以恆的培養才會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心裡紮下了根,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