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溺愛

  良好的性格品質對孩子一生都有助益。而溺愛,會“淹沒”孩子好的性格品質,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不溺愛的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溺愛的表現

  1輕易滿足

  有的父母對兒子的要求無原則地滿足,兒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甚至不顧給自己造成沉重的負擔,滿足兒子過分的需求。這種男孩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而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2剝奪獨立

  作為男孩,應該具有強烈的獨立精神。可是有的父母為了絕對安全,不讓兒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讓兒子變成了“小尾巴”,父母或老人時刻不離開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男孩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3特殊待遇

  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以及獨生子等原因,男孩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4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教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兒子還小呢。”有的父母管教孩子,奶奶爺爺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男孩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是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和睦。

  5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頑皮淘氣是男孩的天性,他們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可是,有的父母卻忽略了這些,兒子稍微有點閃失,就驚慌失措,大呼小叫。從此,孩子就打下了懦弱的烙印。

  溺愛教育孩子的危害

  溺愛危害一:讓孩子無法獨立自主

  有調查研究表明,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比被嚴厲管教以及成長在民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感統失調的狀況。溺愛保護,怕孩子出事兒長期摟抱,剝奪了孩子接觸壞境和爬行練習的機會;凡事包辦替代,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擔心孩子被別人欺負和住房單元化,孩子很少出門,接受外界感覺資訊刺激的機會少,在進入小學、中學或大學時,還要家長、同學幫他做事。由於家長溺愛和包辦替代,使孩子以後的獨立自主能力缺乏,無論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學還是就業,都有家長為其解決後顧之憂,而孩子坦然接受父母照顧。

  溺愛危害二:心理素質差 經不起挫折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愛孩子就該給孩子最好的,也要盡己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願望,而這樣不加條件地一味滿足孩子,也不考慮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