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的組建特徵

  創業團隊沒有固定的組建模式。有多少個創業團隊就有多少種建立創業團隊的方式,而且企業合夥人走到一起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創業團隊沒有固定的組建模式。有多少個創業團隊就有多少種建立創業團隊的方式,而且企業合夥人走到一起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也許是因為機緣巧合,也許是因為來自同一地區,也許是因為興趣相同,也許是這幾個人對某一特定的市場需求做出了相同的預測並有了一致的意向……但是在這些千變萬化的組成方式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一、補缺性

  補缺性是指團隊成員在性格、能力和背景上的互補。團隊成員之間可以有一定的交叉,但又要儘量避免過多的重疊。一般來說,一個新創企業的團隊是由它的創始人組織的,而創始人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企業經營中所有的方面都精通,他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之處,比如營銷或財務,那就有必要利用其他團隊成員或是外部資源來彌補。故如果團隊成員能為創始人起到補充和平衡的作用,並且相互之間也能互補協調,則這樣的團隊會對企業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二、漸進性

  並不是所有的新創企業創立之時都要配備完整的團隊,團隊的組建不一定要一步到位,而是可以按照“按需組建,試用磨合”的方式建立。在正式吸收新成員之前,各團隊成員之間最好留有相當一段時間來相互瞭解和磨合。在發展過程中,創業團隊應該清晰企業需要有哪些專業技術、技能和特長?需要進行哪些關鍵工作,採取何種行動?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公司的競爭力突出表現在哪裡?需要有些什麼樣的外部資源?企業現有的空缺大小及其嚴重程度如何?企業能負擔的極限是多少?企業能否通過增加新董事或尋找外部諮詢顧問來獲得所需的專業技能?這些問題決定了在創業的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的任務,而對完成任務的團隊成員各方面的才能也有不同要求,可以逐漸地補充團隊成員並日益完善。

  三、動態性

  一開始就擁有一支成功、不變的創業團隊是毎個創業企業的夢想,然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新創企業成功地存活下來,其團隊成員在前幾年的流動率也會非常高。在創業企業發展過程中,由於團隊成員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或者團隊成員能力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團隊成員也需要主動或被動調整。

  在團隊組建的時候就應該預見到這種可能的變動,並制定大家一致認同的團隊成員流動規則。這種規則首先應該體現公司利益至上的原則,毎個團隊成員都應認可這樣的觀點:當自己能力不再能支撐公司發展需求的時候,可以讓位於更適合的人才。此外,這種原則也應體現公平性,充分肯定原團隊成員的貢獻,承認其股份、任命有相應級別的“虛職”以及合理的經濟補償都是安置團隊成員退出的有效方式。

  團隊組建的時候應該有較為明晰的股權分配製度,而且應該儘可能地預留一些股份,一部分用來在一定時間內根據團隊成員的貢獻大小再次分配,另外一部分預留給未來的團隊成員和重要的員工。

  創業團隊的維繫與發展

  1.團隊衝突分裂的原因分析

  ①過分追求民主,沒有形成創業領袖人物

  ②創業團隊盲目自信

  ③團隊成員中個別成員有畏懼心理

  ④創業團隊成員搭配不盡合理

  ⑤因為性格、個性、興趣不合,導致磨合出現問題

  ⑥團隊成員之間缺乏共同的創業目標、利益、思路、綱領、規則等

  ⑦團隊成員中有些能力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⑧沒有明確的利潤分配方案

  2.加強團隊建設的主要方面

  ①明確努力目標

  ②堅持公平原則

  ③理性角色定位

  ④積極有效溝通

  ⑤建章立制

  ⑥擴充團隊

  創業團隊的組建程式及其主要工作

  創業團隊的組建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不同型別的創業專案所需的團隊不一樣,建立步驟也不完全相同。概括來講,大致的組建程式如圖。

  企業團隊組建的主要工作:

  1.明確創業目標。創業團隊的總目標就是要通過完成創業階段的技術、市場、規劃、組織、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企業從無到有、從起步到成熟。總目標確定之後,為了推動團隊最終實現創業目標,再將總目標加以分解,設定若干可行的、階段性的子目標。

  2.制定創業計劃。在確定了一個個階段性子目標以及總目標之後,緊接著就要研究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創業計劃。創業計劃是在對創業目標進行具體分解的基礎上,以團隊為整體來考慮的計劃,創業計劃確定了在不同的創業階段需要完成的階段性任務,通過逐步實現這些階段性目標來最終實現創業目標。

  3.招募合適的人員。招募合適的人員也是創業團隊組建最關鍵的一步。關於創業團隊成員的招募,主要應考慮兩個方面:一是考慮互補性,即考慮其能否與其他成員在能力或技術上形成互補。這種互補性形成既有助於強化團隊成員間彼此的合作,又能保證整個團隊的戰鬥力,更好的發揮團隊的作用。一般而言,創業團隊至少需要管理、技術和營銷三個方面的人才。只有這三個方面的人才形成良好的溝通協作關係後,創業團隊才可能實現穩定高效;二是考慮適度規模,適度的團隊規模是保證團隊高效運轉的重要條件。團隊成員太少則無法實現團隊的功能和優勢,而過多又可能會產生交流的障礙,團隊很可能會分裂成許多較小的團體,進而大大削弱團隊的凝聚力。一般認為,創業團隊的規模控制在2人~12人之間最佳。

  4.職權劃分。為了保證團隊成員執行創業計劃、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必須預先在團隊內部進行職權的劃分。創業團隊的職權劃分就是根據執行創業計劃的需要,具體確定每個團隊成員所要擔負的職責以及相應所享有的許可權。團隊成員間職權的劃分必須明確,既要避免職權的重疊和交叉,也要避免無人承擔造成工作上的疏漏。此外,由於還處於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創業環境又是動態複雜的,不斷會出現新的問題,團隊成員可能不斷出現更換,因此創業團隊成員的職權也應根據需要不斷的進行調整。

  5.構建創業團隊制度體系。創業團隊制度體系體現了創業團隊對成員的控制和激勵能力,主要包括了團隊的各種約束制度和各種激勵制度。一方面,創業團隊通過各種約束制度***主要包括紀律條例、組織條例、財務條例、保密條例等***指導其成員避免做出不利於團隊發展的行為,實現對其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保證團隊的穩定秩序。另一方面,創業團隊要實現高效運作要有效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方案、獎懲制度、考核標準、激勵措施等***,使團隊成員才能看到隨著創業目標的實現,其自身利益將會得到怎樣的改變,從而達到充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團隊成員作用的目的。。要實現有效的激勵首先就必須把成員的收益模式界定清楚,尤其是關於股權、獎懲等與團隊成員利益密切相關的事宜。需要注意的是,創業團隊的制度體系應以規範化的書面形式確定下來,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混亂。

  6.團隊的調整融合。完美組合的創業團隊並非創業一開始就能建立起來的,很多時候在企業創立一定時間以後隨著企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的。隨著團隊的運作,團隊組建時在人員匹配、制度設計、職權劃分等方面的不合理之處會逐漸暴露出來,這時就需要對團隊進行調整融合。由於問題的暴露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團隊調整融合也應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如圖1所示,在完成了前面的工作步驟之後.團隊調整融合工作專門針對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對前面的步驟進行調整直至滿足實踐需要為止。在進行團隊調整融合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要保證團隊成員間經常機型有效的溝通與協調.培養強化團隊精神,提升團隊士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