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的素質與思想教育
美術,作為一門以視覺為主的美育教育,除培養學生繪圖的能力之外,還有許多的潛在價值,其中包括: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美育作用等等。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中學美術課體現素質教育
民族振興的希望在教育,義務教育是重中之基。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具有優秀的民族特徵並富於創新的人才。《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強調讓學生“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瞭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並作出明確的具體要求。
作為中學美術教育的一部分,美術欣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導向,向學生展示和弘揚優秀的中華乃至世界文化,積極致力於培養具有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質的現代人才,凸顯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感受自然美,瞭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美術名家和美術作品,以及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係,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
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逐步提高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使學生提高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態度。
中學美術課凸顯思想教育
張揚個性主體,激發學生的潛質,是素質教育對美術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之一。首先,美術欣賞課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到優秀的中華文化及世界世界文化,感受歷史的發展和變遷,瞭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瞭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和生活。
其次,學生通過美術欣賞可以感受作者本人那獨特的人格魅力,在欣賞的同時體會做人的道理,有助於學生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和人生態度。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喚起心中讚美、熱愛、悲哀、痛苦等種種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精神品質的薰陶,激發愛國的情懷、團結協作的精神、堅強的意志與高尚的品質,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培養豐富的情感,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欣賞傅抱石、關山月的《江山多嬌》圖,在山舞銀蛇的北國風光和鬱鬱蔥蔥的江南景色有機地統一的國畫之中,學生感受到了山河的壯美,也體會到只有充滿對人民、對祖國滿懷情感的人,才能筆下生花、創作“絕唱”。再如欣賞齊白石老人的《水墨螃蟹》,理解老人寄憤怒於書畫的抗戰背景,
學生從“濃墨塗抹”、“輕筆細描”中看到齊白石老人剛正不阿的高尚人格,愛國情懷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裡。
中學美術課建立輕鬆的教學氛圍
課堂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地方,法國的哲學家蒙田曾說:“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輸,而是激情的激發。”課堂氛圍是師生共同在課堂上創造的心理和環境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會產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學生願意更多的表達自己。有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學生會因為內容的生動和形式的新穎而對教學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願做人梯,做幕後“導演”,把學生推向美術課堂的舞臺。
“興趣是成功的動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激發興趣、自主參與”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促進學生的充分互動,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教學效果。
課堂上老師的話不一定很多,但要能給學生以啟發和引導。老師在主導教學時應努力營造出一種寬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針對不同型別的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中得到輕鬆地展現自我的機會,那麼學生就會把對老師本人的喜歡遷移為對美術學科的熱愛。
美術學科更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學習也會有成功與失敗,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不給學生過多的指導和框框加以限制,讓學生在多次嘗試與失敗中自我反思,不斷進步。對學生的作品要多肯定。對學生作品中所蘊含的創新意識,哪怕是隻有一丁點的智慧火花,我們也必須像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地精心保護,多給他們成功的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訓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