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課堂設計精美的作品素材

  初中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要豐富美術課堂,把課堂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美術課堂充滿靈性與活力,使學生的個性、潛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發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美術課堂設計精美的作品和中學美術課堂的注意事項。

  中學美術課堂設計精美的作品









  中學美術課堂:將遊戲溶入課堂教學

  我覺得美術課堂中可以將枯燥的知識設計成遊戲的樣式,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

  如:在《森林之歌》這一課,教材在體現大自然美好的同時,著意引起學生對色彩的關注,引出本課的知識點:色彩基礎知識。然而,要讓學生快速明白的瞭解“三原色”、“間色”、“複色”、“色相”、“明度”、“純度”等相關知識,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解,學生們是很難理解的,於是我採用這樣的做法:用水彩顏料調好紅、黃、藍三種“原色”的彩色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瓶內,再拿許多玻璃杯作備用,一齊放在講臺上。

  課堂上把三種彩色的水兩兩調和出更多的色彩,在調和的過程中學生能清晰直觀的感受到色彩由“原色”變成“間色”,“間色”變為“複色”的過程,同時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彩色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大家在感嘆顏色的變化時,更是情不自禁的想自己動手,興趣很濃。

  我演示完,讓學生以前後桌組成小組,大家親自動手去做實驗,讓學生把自己調出的顏色塗畫在我預先繪製好的空白“色相環”中,再以遊戲的形式比一比,哪組的色相環最美,這樣,親身的經歷和體驗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牢記了色彩知識,學會了調色方法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美術課堂:關注學生間的交往與合作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常把一些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傳遞給學生,因為民間美術有獨特的風格,語言的質樸,率真的表達是其獨特的審美品格和永恆的魅力。在教授民族畫時,我常會先讓同學們來表演,因為表演具有情境性,不僅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而且通過表演可以幫助學生再現情景,形成表象,從而下筆如有神。

  如要讓學生畫《過年》這樣的題材,我會讓同學們先提前討論平時過年前後的情景,等上這堂課時讓學生們幾人一組,把“過年”搬進了教室,利用課堂中的前十分鐘左右時間,大家演演“過年”的情景,哈,這下教室可熱鬧了,一組演“殺豬”、一組演“打粑”演得像模像樣,不要以為這哪象美術課,在浪費時間,其實不然,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等大家坐下來畫的時候,學生們的畫面可豐富了,有人物、有場景,都栩栩如生,因此,表演不僅滿足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更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們常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時間,讓他們能在美術活動中有更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動性、獨立性、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有意安排一些強調合作的課程,自己並不做示範,讓學生探討完成。

  如《五彩繽紛的風箏》一課,教材內容已有非常詳細的圖片介紹:如風箏的起源、不同的樣式、製作材料、製作過程都很詳細。我安排了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前,學生自由組合3-4人為小組,分工週末自己準備的所須材料,第一課以製作為主,有了明確的目的,有了明確的分工,同學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動手操作、動口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課時就組織學生到球場放風箏,大家快樂極了,這不僅是讓自己的作業起飛,更是放飛夢想和成就,當然也有的小組的風箏飛翔不佳,但一點都不影響他們的快樂和對失敗的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很少,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相互交流,學生間的交往與合作,同樣能給美術課堂帶來活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