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1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 新課程標準 體驗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1次歷史性的變化。每1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實現新的蛻變,新的跨越。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1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1、注重各學科的滲透性
美術不是1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比如說許多理念要運用影象來闡明科學的內容,瞭解事物的本質問題,只用語言文字元號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如運用影象符號則1目瞭然,而且影象從視覺上、意識上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科教學,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絡,是拓寬審美教育的1條良好方法。 由於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美術教師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維空間裡,千篇1律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對於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師將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結合了許多其他課程,涉及到音樂,文學,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在美術這1學科裡學到除了畫畫以外的東西。
2、注重情感與審美能力的協調性
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1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1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基於這幾個方面,教師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動。3、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1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誰畫的魚最大”教學中,創設學生捉魚的機會,體驗魚的活力與手感;通過觀看海洋熱帶魚的視聽體驗,豐富了學生對各種美麗的熱帶魚的認識;通過動手繪畫漂亮的大魚的體驗,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1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1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四、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性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滾動樂園”教學中,學生在把玩、撫摸水果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水果圓的實體,果皮的細嫩、光滑、舒服;通過鼻子對水果的嗅覺體驗,聞到了水果的清秀與芬芳;通過滾動水果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圓,而且發現滾動的水果與靜止的水果的區別;通過動手繪畫體驗,才發現平面上的圓與生活中的圓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絡。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1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五、注重教材內容的靈活性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效能、特徵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型別可分為:觸控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學習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內容融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設恰當的體驗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地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如“讓我的飛機上藍天”的教學,教師利用送1件看不見、摸不著的禮物給學生的懸念,吸引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禮物的體驗,學生從聲音中辨別是飛機,於是進行了動手製作飛機的體驗,最後讓自己做的飛機在藍天上飛翔。在和諧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製作飛機成功的喜悅,當飛機在藍天翱翔時,也放飛了孩子們的理想。身心愉悅,神物交融,這是多麼鮮活的生命體驗。
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絡,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1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複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從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1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新課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1系列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此過程中也將會有1些困難,我相信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將在新課改中譜寫更美的篇章。
關鍵詞:美術教學 新課程標準 體驗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1次歷史性的變化。每1位教師都將在這場變革面前實現新的蛻變,新的跨越。中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1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不是1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有特色,但不孤立,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絡。比如說許多理念要運用影象來闡明科學的內容,瞭解事物的本質問題,只用語言文字元號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如運用影象符號則1目瞭然,而且影象從視覺上、意識上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配合各科教學,加強與各學科的聯絡,是拓寬審美教育的1條良好方法。 由於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美術教師也大多固守在自己的思維空間裡,千篇1律的上課,這與教師的教法有關。對於新課程的改革,使教師隨之走進不同以往的課堂氛圍,美術教師將隨著新課程教學的改變而重新尋找自己的教學方法。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我結合了許多其他課程,涉及到音樂,文學,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在美術這1學科裡學到除了畫畫以外的東西。
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1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1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所以,學生個體積極性結構的心理分析,包括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方面。基於這幾個方面,教師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使之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力的調動。3、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習的過程是主客體交融的過程,就是學習主體對知識客體融會整合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自閉性、被動性,甚至排他性;為學生主體增加了障礙和困難;學習主體與教材客體成了1對矛盾。開展體驗性學習,教師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閉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就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如在“誰畫的魚最大”教學中,創設學生捉魚的機會,體驗魚的活力與手感;通過觀看海洋熱帶魚的視聽體驗,豐富了學生對各種美麗的熱帶魚的認識;通過動手繪畫漂亮的大魚的體驗,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口語交流的體驗。有機地創設體驗學習情景和體驗學習氣氛,體驗學習的契機。使學生對認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愛意,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去體驗和感悟,能動地擁抱知識,認識知識,學習主體與知識學習活動融為1體,在主客體的交融體驗學習中,知識融入了學生的生命之中,使學生嘗試到每1次學習體驗都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而獲得對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四、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性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式,體驗性學習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滾動樂園”教學中,學生在把玩、撫摸水果的過程中,通過手的觸覺,體驗到水果圓的實體,果皮的細嫩、光滑、舒服;通過鼻子對水果的嗅覺體驗,聞到了水果的清秀與芬芳;通過滾動水果的觀察、視覺體驗,不但認識了圓,而且發現滾動的水果與靜止的水果的區別;通過動手繪畫體驗,才發現平面上的圓與生活中的圓有很大的差別,但又互相聯絡。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是在感知覺體驗認識的基礎上,進1步調動思維和情感的體驗,逐步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和認知。五、注重教材內容的靈活性
在美術教學中,開展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按人體的功能可分為感觸覺體驗,視覺學習體驗,動手實踐體驗,思維想象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效能、特徵的體驗,對雙基知識的認知過程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體驗性學習的型別可分為:觸控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審美體驗等等。學習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把教材內容融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切入點,創設恰當的體驗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和諧地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如“讓我的飛機上藍天”的教學,教師利用送1件看不見、摸不著的禮物給學生的懸念,吸引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禮物的體驗,學生從聲音中辨別是飛機,於是進行了動手製作飛機的體驗,最後讓自己做的飛機在藍天上飛翔。在和諧的體驗學習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僅獲得了學習的興趣,還獲得了製作飛機成功的喜悅,當飛機在藍天翱翔時,也放飛了孩子們的理想。身心愉悅,神物交融,這是多麼鮮活的生命體驗。
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互相聯絡,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1個利用視覺、聽覺、手感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複合體和共同體。各個器官的學習功能既不能互相替代,也無法割裂分離。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從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1堂課都成為學生對客觀世界意義的領悟,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和對生命價值的體驗。提倡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自由地發展,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新課程的改革使原先存在的1系列問題都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在此過程中也將會有1些困難,我相信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將在新課改中譜寫更美的篇章。
▸ 中學美術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