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課教學設計素材作品

  在美術教學中,如果我們在每一課時、每一環節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用美術思維去進行思考,促進課程目標的落實,從根本上去提升學生的素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美術課教學設計素材和中學美術課抽象能力及創新意識。

  中學美術課教學設計素材









  中學美術課抽象概括的能力

  說到美術思維,不少人首先會想到形象思維。對於形象,我們的學生,包括不少教師,首先想到的是具體的形象,對藝術作品的思考往往依賴對具體形象、情節的想象。這些都不是美術最根本的語言,美術的根本語言是圖形思維。

  美術學科思維裡的圖形,泛指點、線、面、色彩、質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結構生成的各種美感形式,這才是美術用以傳情達意的最本質的語言。美術學習中,不從美術語言的本質去理解作品,就不能舉一反三,只能是一件件地去解釋作品,去揣測作者的想法,這樣的學習是低效的。

  懂得從內部圖形語言本身而不是藉助外部資訊對美術作品進行解讀,其實是要求我們從本質上去理解事物,要求我們有著良好的抽象概括能力——把所有的具體的形象都抽象為圖形。抽象概括的能力,是做學問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致力去引導。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畫面形象表達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圖形語言的視知覺的理解等方面去培養。

  中學美術課創新意識與習慣

  在美術學習中形成的創新意識與習慣,必然會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自由開啟更寬廣的思路。美術的創新思維,不是要教學生髮明創造,而是通過鼓勵、培養學生在視覺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維上的發散,來養成創新的意識與習慣。

  在教學中,利用發散的方式加強學生圖形思維的訓練,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還有利於學生形成創新意識與習慣。在繪畫及攝影模組的教學裡,筆者總是強調學生以不同的視角去觀察物象,將平常的物象表現出不一般的視覺效果,在畫面上創造獨一無二的畫面結構,創造“視覺驚奇”。事實表明,能堅持這樣實踐的學生,在任何時候,思維會更敏銳、思路會更寬廣。

  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的啟發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師生互動,以交流對話互動平等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對作品的不同理解、分析,不能輕易的進行否定,進行正確的審美引導,鼓勵學生髮言分享自己的感受。這就要求教師的備課準備工作一定要到位,給與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準備一桶水甚至更多才能更好的適應新的教學改革。

  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美術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節教學所倡導的“教會學生自學,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精神”的要求,學生從生疑到釋疑,從質疑到解疑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