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美術賞析課的情感教育之我見
【摘 要】:在現實的美術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卻忽略了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中的情感教育,其結果是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應成為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和措施。
【關鍵詞】:美術教學 情感教育 情感體驗
美術是一門積聚靈感、催發情感、啟用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還有助於開發智力。它能震憾人的心靈,激發人內心的情感體驗。如何讓學生接受這門藝術,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望,需要成功地運用情感教育。美術賞析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性課程,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則,無論在作品分析上,還是在美術欣賞中,都要以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為核心,以樂育人。我認為,在美術賞析課的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敏銳性
擁有敏銳的感受力是欣賞美術的基礎條件。美術是情感的藝術,更是視覺的藝術。圖片是它感性的材料。因此,要感受美術,主要應培養學生敏銳的視覺。美術欣賞活動中,僅有觀察物象特徵的敏感性、觀察物象相互關係的準確性是不夠的,更應善於發現和捕捉到欣賞物件的形象美與形式美所在,以及這些美的造型方法。
審美的觀察是以視覺感知為基礎的,有聯想、想象、情感與理解參與的觀察,含有情景交融的觀察、形式表現的觀察、形式美的觀察,等等。對審美因素的觀察是美術欣賞活動的核心,是將學生帶入美術這一特殊的視覺藝術領域,使他們在大量接觸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精細鑑賞美術傑作的過程,訓練對視覺形象的形式美的敏感觀察能力,培養起學生對視覺藝術的領悟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和高層次的審美鑑賞能力,進而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理想。
培養學生觀察的敏銳性品質,是美術欣賞活動的特徵之一,即通過美術作品形式的直接感知和賞析來品評作品的形式的情感意味。表現為敏銳地直觀感覺某一件優秀的美術作品中體現出來的藝術家的獨創精神和作品獨特的魅力成分,感覺其中的鮮活性、生動性,並體味其美的意義所在,美的內涵所在。應該注意的是,美術大師們的作品有許多是非常傑出的,其中美點眾多,因此在單位課時內應審慎地進行選擇,如有的形象突出就重點觀察分析形象的構成;有的以色彩取勝就重點感受色彩的韻味:有的以構圖見長就重點觀察體驗構圖帶來的特殊意義,以避免淺薄浮泛的“走馬觀花”,使“美”點形扇“亮”點,交相輝映。
二、選擇正確的美術作品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關鍵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啟用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可見,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中學生他們一般具有自尊心較強、求知慾強、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審美意識、審美觀念已初步形成,表現在審美物件不斷擴大,涉及到自然、社會、藝術多個領域。在他們這個階段,已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審美評價能力已初步形成,欣賞作品具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開始用自己的審美標準來評價審美物件。
我發現學生往往對自己非常熟悉的美術作品表現的心灰意懶,沒興趣,對完全陌生的作品則無動於衷。只有對那種似乎知道一些但又比較陌生的審美物件才會有極大的興趣。而那些十分新穎,富於變化,對比強烈的藝術品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因此在選擇欣賞物件時我儘量選擇形式感強的體現鮮明個性的作品。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凡高的《向日葵》等。除此以外,還要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文學情節的作品,如中國山水花鳥畫,荷蘭風景畫,俄羅斯風景畫等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還要選擇人類歷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蒙娜麗莎》等,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對比著給學生介紹,也有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美術是善於表達和激發思想情感的藝術,同其他藝術相比較,其感情特徵更為突出。在美術賞析課的第一節,教師就應向學生明確:美術給予我們的不是某種“認識”,而是營造一種“體驗”,一種直接的生動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在每次欣賞同一副作品之後都不盡相同。這也正是美術這門藝術最富浪漫的氣質所在。情感是人類複雜的心理過程,它通常表現為喜、怒、哀、樂、愁、愛、憎等情緒。在美術賞析課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首先就要讓學生在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美術中明確辨別出各個美術作品的基本情緒,這是欣賞美術最基本的要求。
常言道,音樂是最情感藝術。。音樂和美術是姐妹學科,在表情達意方面有著許多相同之處。有時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音樂來得到宣洩。因而,我經常把音樂引入課堂,通過邊聽音樂、邊欣賞繪畫來提高學生對作品情感內涵表達的感受。比如,在欣賞凡高的《麥田上的烏鴉》這張作品時,我配上巴赫的大提琴組曲片段,大提琴的低吟襯托出了繪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悲涼、絕望的情緒,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感受到了凡高作畫時“黑色的”心情。當然,教師不能滿足於讓學生停留在美術情緒體驗的層面上,而應當進一步加深他們對美術情感的深層次理解。如同樣是表現愛主題的幾部作品,教師可以導學生去體驗其中不同內涵的愛。
當然,對學生來講,他們經歷簡單,對許多複雜情感的作品一時難以真正理解。因此,教師應當給學生一種情感體驗上的正確引導,並讓他們懂得,美術情感的體驗不會只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而是在生活中積累深化。
總之,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它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美術作品是情感的表達,美術賞析課的實質是以圖育人,以美育人,在美術欣賞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和感受,提高審美情趣,完善人格。
【關鍵詞】:美術教學 情感教育 情感體驗
美術是一門積聚靈感、催發情感、啟用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還有助於開發智力。它能震憾人的心靈,激發人內心的情感體驗。如何讓學生接受這門藝術,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望,需要成功地運用情感教育。美術賞析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性課程,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則,無論在作品分析上,還是在美術欣賞中,都要以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為核心,以樂育人。我認為,在美術賞析課的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敏銳性
審美的觀察是以視覺感知為基礎的,有聯想、想象、情感與理解參與的觀察,含有情景交融的觀察、形式表現的觀察、形式美的觀察,等等。對審美因素的觀察是美術欣賞活動的核心,是將學生帶入美術這一特殊的視覺藝術領域,使他們在大量接觸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精細鑑賞美術傑作的過程,訓練對視覺形象的形式美的敏感觀察能力,培養起學生對視覺藝術的領悟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和高層次的審美鑑賞能力,進而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理想。
二、選擇正確的美術作品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關鍵
所謂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啟用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可見,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中學生他們一般具有自尊心較強、求知慾強、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審美意識、審美觀念已初步形成,表現在審美物件不斷擴大,涉及到自然、社會、藝術多個領域。在他們這個階段,已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審美評價能力已初步形成,欣賞作品具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開始用自己的審美標準來評價審美物件。
我發現學生往往對自己非常熟悉的美術作品表現的心灰意懶,沒興趣,對完全陌生的作品則無動於衷。只有對那種似乎知道一些但又比較陌生的審美物件才會有極大的興趣。而那些十分新穎,富於變化,對比強烈的藝術品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因此在選擇欣賞物件時我儘量選擇形式感強的體現鮮明個性的作品。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凡高的《向日葵》等。除此以外,還要選擇一些沒有具體文學情節的作品,如中國山水花鳥畫,荷蘭風景畫,俄羅斯風景畫等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還要選擇人類歷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蒙娜麗莎》等,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對比著給學生介紹,也有很好的效果……
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美術是善於表達和激發思想情感的藝術,同其他藝術相比較,其感情特徵更為突出。在美術賞析課的第一節,教師就應向學生明確:美術給予我們的不是某種“認識”,而是營造一種“體驗”,一種直接的生動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在每次欣賞同一副作品之後都不盡相同。這也正是美術這門藝術最富浪漫的氣質所在。情感是人類複雜的心理過程,它通常表現為喜、怒、哀、樂、愁、愛、憎等情緒。在美術賞析課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首先就要讓學生在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美術中明確辨別出各個美術作品的基本情緒,這是欣賞美術最基本的要求。
常言道,音樂是最情感藝術。。音樂和美術是姐妹學科,在表情達意方面有著許多相同之處。有時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音樂來得到宣洩。因而,我經常把音樂引入課堂,通過邊聽音樂、邊欣賞繪畫來提高學生對作品情感內涵表達的感受。比如,在欣賞凡高的《麥田上的烏鴉》這張作品時,我配上巴赫的大提琴組曲片段,大提琴的低吟襯托出了繪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悲涼、絕望的情緒,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感受到了凡高作畫時“黑色的”心情。當然,教師不能滿足於讓學生停留在美術情緒體驗的層面上,而應當進一步加深他們對美術情感的深層次理解。如同樣是表現愛主題的幾部作品,教師可以導學生去體驗其中不同內涵的愛。
當然,對學生來講,他們經歷簡單,對許多複雜情感的作品一時難以真正理解。因此,教師應當給學生一種情感體驗上的正確引導,並讓他們懂得,美術情感的體驗不會只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而是在生活中積累深化。
總之,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它不是靠理性的灌輸,而是靠心靈的感受。美術作品是情感的表達,美術賞析課的實質是以圖育人,以美育人,在美術欣賞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和感受,提高審美情趣,完善人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