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如何教,使學生在學數學的課堂上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這是每個教小學數學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使學生愛上數學課,愛專研數學問題,這也是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第一:以編故事、講故事的方式,把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例如,可以拿吹氣球來編一個加法或減法題,注意:裡面可以適當新增“一不小心氣球爆炸,嚇了某人一大跳”等類似繪聲繪色的敘述內容,來吸引學生注意。

  第二:還可以採用誇張或搞笑的鼓勵法。例如,有個孩子回答對了問題,我偶爾這樣鼓勵他:“你真棒,你真牛,你是牛牛!”結果,答題的孩子開心地笑了,其他孩子也開心地笑了。

  第三:可以把班級內的學生新增到故事中,引起全班同學注意。我曾經多次試過此種方法,深得孩子們喜愛。

  第四:可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數學,比如利用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通過手的操作、腳的運動或遊戲方式;各個學科相溶的方式來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堂。

  2、教學方法一

  1.利用數字圖書館,精心備好課:老師可查閱數字圖書館,將下節課要上的內容精心設計好匯入這一環節,匯入要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2.課堂巧設教學情境:老師在課堂上巧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一起思考問題,而不是被動等待結果,在一起探索中步步前進,激發學習熱情。

  3.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課堂教學中多聯絡生活中的實踐,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們感覺學了數學很有用,體會到學好數學的價值。

  4.課堂語言生動、風趣和幽默: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要生動、風趣和幽默,這樣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樂於學數學,將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其樂無窮。

  3、教學方法二

  1. 讓孩子習慣數學的存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教學齡前孩子學好數學,並且對學數學感興趣,是每位家長必須好好規劃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家長從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

  2.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對數學基礎有了廣泛的應用,數學就不要再老是背加法表、減法表、乘法表,而是學習一些可以實際應用的。家長可以培養小孩子有數學的思維能力。

  3.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孩子有了學數學的興趣,家長就要調動這興趣,不時的拿生活常見的問題來詢問小孩子,讓孩子自己發揮主見,表達自己的意見。比如家長帶著孩子在超市購物,孩子看見很好的玩的玩具,家長可問他想買幾個,或是想喝酸奶則問他想買幾盒。與數量有關的都可以問小孩子,讓他對數有個概念。

  4.平時多些技巧性的練習。小孩平時在家中,家長可以教孩子把數字1至10寫好,數數和認寫數字。提高對數的反應能力,家長還可讓孩子在白紙上練習,家長報聽寫數字,讓孩子在白紙上根據聽到的數字寫出來,這個練習好後,家長還可以教些圖形的數學概念。

  4、教學方法三

  一、家長應當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孩子在初學習的時候,會有學習困難,特別是上學期離開了家不習慣。所以孩子剛入學的兩個月,家長應該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氛圍,不能過分看重成績。

  二、孩子在學校中也有一些表現好的時候,家長一個方面要告訴孩子不能驕傲。另一個方面在取得好成績時,家長也不要吝嗇你的讚美,當然讚美也是點到為止,別把自己孩子誇得天下無敵了,往往會起反效果,使得孩子虛榮心膨脹。

  三、家長教育孩子的日常習慣時,不能總說孩子笨,淘氣。他心裡會抵抗。聰明的家長應該是幫助孩子分析事情哪裡做得不好,怎樣做才能更好。讓孩子自己從心裡認識到錯誤,而不是家長罵一罵他被迫接受了,要讓孩子心悅誠服的接受。

  四、現在學校有很多作業是要求親子共讀或者親子共作的。那是為了拉近親子關係而設立的。家長總是說忙,孩子往往內心需要陪伴。家長不妨下班回家陪伴孩子畫一幅畫或者親子製作,其實也花不了家長多少時間,但是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慢慢地聽你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