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方法有哪些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鍵。學生識字量的多少,識字速度的快慢,識字方法的優劣,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讀寫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強弱。因此我們需要學習低年級的是指教學方法,小編整理了一些給大家學習下。

  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

  一、比較識字法

  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對於這型別的漢字,在教學時,可以把相近的字一併出現,讓學生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絡中區別漢字。這樣的識字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形義的理解。如:“口、日、目”可以這樣記住它的形,“口”像一個小方格;“日”是太陽,太陽只有一個,所以在口的中間加一橫就是“日”;“目”是眼睛,每個人都有兩隻眼睛,所以口的中間加兩橫就是“目”。類似這樣的字,在第一冊中比較多,只要指導學生從它的字音、字形與字義上去比較,這樣學生就容易記住了。

  二、加一加,減一減識字法

  像這型別的識字方法,學生很容易接受,也很喜歡;即讓學生把算術中學到的加減遷移到識字中來,又能對已學過的熟字進行加減得出要學的生字。如在第一冊中的“人、大、太、天”,可將“人”作為字據,讓學生用新增筆畫的方法記住“大”、“太”和“天”。

  又如“十、木、禾”,先讓學生觀察比較後,再總結出:在“十”的左邊加一撇,右邊加一捺,就是“木”,在“木”的上面加一撇就是“禾”。

  再如“巴、月、用、子、木”等字,可以引導學生用減部首的方法來識記字形:“爸”減去父就是“巴”,“朋”減去“月”就是“月”等,這樣簡單的加減識字法既能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識記效果,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三、觸類旁通識字法

  漢字中最常見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的特點是聲旁表音,形旁表義。在教學中,只要有意識地把這個特點告訴學生,久而久之,學生也就能舉一反三了,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如 “泡、飽、跑、抱、袍、炮”,都是左邊跟字義有關,右邊跟字音有關。又如:“柏、樹、樺”,學生一見到這樣的字,就很快地想到木字旁,聯想到樹木。類似這樣的字還有許許多多,只要學生在學習偏旁的時候,教給學生理解形旁表義的功能後,學生也就能自己根據字的形旁推測出生字的字義了,並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

  四、歌訣識字法

  歌訣法是指教師用順口的歌訣來幫助學生識記漢字的方法,目的是化難為易,讓學生易認易記。如 “千口舌”“土裡埋”“心入門,悶得慌”,“人失足,跌下臺”等。這樣的歌訣既簡單明瞭,學生又能易讀易記。

  編歌訣時還可以用偏旁歸類識字,多鼓勵學生帶出更多自己認識的字,便於複習鞏固。如:“趴”是足字旁,在左邊,一撇一捺在右邊。跑要足,跳要足,蹲著趴著都要足。歌訣識字法是字形教學中行之有效的輔助手段,但並不是唯一的手段。

  五、利用拼音教學培養讀準生字的好習慣。

  一年級的小學生從進入校園開始,首先要學習的便是漢語拼音,拼音學得好,生字學起來應該輕鬆很多。表面上看,拼音和生字的聯絡不大,但是,在生字學習中,利用已學過的拼音讓孩子自己拼讀生字是學習生字的第一步,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拼音,又讓學生覺得生字學習不是那麼難,很容易就認識它們了。會讀所學的生字,讀準所學的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讓學生形成了對生字的第一印象,再通過不斷地朗讀,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認識生字就變得不再陌生。在教學生字開始時,我便讓學生養成“拼讀—讀準—互讀—認讀—連讀”的習慣,在長時間的識字、課文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論語十則》中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利用學過的拼音知識學習漢字,養成良好的學習生字的習慣,對於孩子的今後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六、採用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生字。

  根據心理學“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的理論,在教學中恰當通過活動、遊戲、激勵、讀故事、唱兒歌等多種方式協調學生多種感官的接受能力,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低年級段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其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自主識字的能力,並能進行綜合性學習。我主要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生字教學。***1***遊戲活動識字。在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練習1》中有一個口語交際練習——課間活動 ,我讓孩子們到操場上玩耍15分鐘,然後再回到班級,讓他們說一說剛才大家做了哪些活動?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到跳繩,有的同學說到跑步,有的同學說到打卡,有的同學說到跳格子……五花八門,氣氛十分熱烈,孩子們各抒己見,精彩紛呈。再將孩子們說的活動內容,板書在黑板上,以詞語的形式展示出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他們應該首先會記住這些詞語,因為這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2***講故事識字法。低年級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故事的生動有趣,會把孩子的興趣激發出來。因此,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離不開故事。如果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學生會很容易記住它們的。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3***表演動作識字。低年級的學生好動上課有時坐不住,如果加上表演動作來識字,回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絡。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後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4***猜謎語識字法。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遊戲。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於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猜字謎能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和漢字的構字規律編寫字謎,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孩子們喜聞樂見,識字效率高。如:“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踩腳下。”—— 謎底是“全”。然後孩子自己紛紛出字謎,有的說:“大口裡面套小口”,謎底是“回”。有的說:“一口咬掉牛尾巴”,謎底是“告”。一個個謎面編出來,大家一起猜,真是其樂融融,無形之中便識字了。***5***情景生字教學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裡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教學的過程才能比較輕鬆。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1》時,我出示一幅美麗的春天的圖畫,播放兒童歌曲《春天來了》,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來臨,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小燕子飛回來了,柳樹、小草發芽了,梨花、杏花、桃花競相開放,美麗極了!在美如畫的風景中,將詞串插入其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生字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七、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象,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普及和運用,可以使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多媒體可以通過豔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所以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現更為形象、自然,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會更為深刻。多媒體課件的高效使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讓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對於一些難寫的生字,難記的生字,容易記錯的生字,我就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記憶、鞏固生字。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3》中的字“燕子”的“燕”,筆畫繁多,但這個字非常形象地對應出了動物小燕子的樣子。教學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燕子的圖片,將它的頭、身體、尾巴分別與“燕”這個字相對應,“燕”中間的“口”像身體,“北”字分兩邊,分別像燕子的翅膀。

  八、啟用學生自身的力量自主識字。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形成和激發學習需要和動機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成效受學習策略、動機、興趣、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制約,同時也受學生年齡特徵、個別差異的影響。但教學的終極目標還是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陶行知認為“教師為了不教”,這樣教師就勢必要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並在學生學習的動力不足時給學生添油加柴,使學生學習的火焰保持永久的旺盛。

  課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想讓學生學好生字,認識更多的生字,還需要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生活處處皆語文,只有將語文學習放入到生活中,處處積極學習語文,做個生活的有心人,也做個語文學習的有心人,才能將語文學習進行的輕鬆愉快。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養成在生活中識字的好習慣,才能學好生字,學好語文。

  我會採用每週一評的活動,鼓勵學生多識字,瞭解學生的識字情況,並告知他們新的認識方向。如這一週學生認識的字大多數是家裡的電器名稱。下一週,我會鼓勵學生去認識動、植物的名稱。再下一週,我會鼓勵學生去認識商鋪的名字。這樣不斷引導學生,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會認識很多很多生字,有時還能碰到我們課堂上學習的生字,在生活中得到運用和鞏固,學生一定會越來越自信,學習生字也不在覺得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