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生語錄***4***

  45、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46、嗜慾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清·陳夢雷《古今圖書整合》

  47、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亂。——戰國·韓非《韓非子》

  48、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明·呂坤呻吟語》

  49、食慾少而數,不欲頓多難消,常如飽中飢,飢中飽。——南朝·樑·陶巨集景《養性延命錄》

  50、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51、食莫若無飽,思莫若勿致。——春秋·託名管仲《管子》

  52、食不語,寢不言。——春秋戰國·孔丘《論語》

  53、食畢,飲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臍。——明·鄭宣《昨非庵日纂》

  54、聖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西漢·劉安等《淮南子》

  55、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明·王文祿《醫先》

  56、生身以養壽為先,養身以卻病為急。——明·高濂《尊生八箋》

  57、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58、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59、善攝生者,先除慾念。——明·陳繼儒《食色紳言》

  60、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宋·陳直《養老奉親書》

  61、若邪盛為害,則乘元氣未動,與之背城而一決,勿使後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術也。——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

  62、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明·高濂《尊生八箋》

  6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晉·皇甫謐《帝王世紀》

  64、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晉·葛洪《抱朴子》

  65、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

  66、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餘強半。——明·張景嶽《景嶽全書》

  67、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鬱則秋。——清·程杏軒《醫述》

  68、人勤於體者,神不外馳,可以集神;人勤於智,精不外移,可以攝精。——清·樑章鉅《退庵隨筆》

  69、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洩。——元·王珪《泰定養生主論》

  70、人能執天道生殺之理,法四時運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長年可保。——宋·陳直《養老奉親書》

  71、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清·曹廷棟《老老恆言》

  7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李耳《老子》

  73、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清·樑章鉅《退庵隨筆》

  74、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清·朱錫綬《幽夢續影》

  75、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明·胡文煥《養心要語》

  76、男貴寡慾養精,女貴平心養血。——明·萬全《廣嗣紀要》

  77、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飯。——明·胡文煥《類修要訣》

  78、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節血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宋·蒲虔貫《養生要錄》

  79、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鬱郁閼,可以養生。——明·胡文煥《類修要訣》

  80、老人血氣多滯,拜則肢體屈伸,氣血流暢,可終身無手足之疾。——清·陳夢雷《古今圖書整合》

  81、老年肝血漸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應,每至急躁益甚,究無濟於事也。當以一耐字處之,百凡自然就理。——清·曹慈生《養生隨筆》

  82、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唐·張湛《養生要集》

  83、勞極則精罷,思極則精離,飲食少則精減,房欲頻則精耗。——明·王文祿《醫先》

  84、君若欲壽,則順察天地之道。——馬王堆漢墓帛醫書

  85、聚精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坤儀《攝生三要》

  86、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明·陳繼儒《食色紳言》

  87、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明·汪綺石《理虛元鑑》

  88、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明·胡文煥《續附·養生要訣》

  89、節飲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明·胡文煥《續附·養生要訣》

  90、患生於多欲,禍生於多貪。——明·高濂《尊生八箋》

  91、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其亦由是。——《宋·官修聖濟總錄》

  92、寒暖適體,勿侈華豔,可以延年。——《南朝梁·陶巨集景養性延命錄》

  93、谷肉果菜,食養盡心,無使過之,傷其正之。——《素問·五常政大論》

  9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道。——春秋·李耳《老子》

  95、腹為五臟之總,故腹本喜暖。——清·曹廷棟《老老恆言》

  96、服餌不備五味四氣而偏食之,久則臟腑偏傾,而生其病矣。——金元·劉完素《素問玄機病原式》

  97、夫人夜臥,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數遍,名曰幹沐浴。——宋·蒲虔貫《寶生要錄》

  98、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西漢·劉安等《淮南子》

  99、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100、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當念病從口入,惕然自省。——明·萬全《養生四要》

  101、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102、凡食物不能廢鹹,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其味真性俱得。——清·曹廷棟《老老恆言》

  103、凡食熱勝冷,少勝多,熟勝生,淡勝鹹。——宋·蒲虔貫《養生要錄》

  104、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

  105、發,血之窮也,千過梳髮,發不白。——唐·張湛《養生要集》

  106、多飲酒則氣升,多飲茶則氣降。——明·陳繼儒《養生膚語》

  107、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唐·張湛《養生要集》

  108、讀書悅心,山林逸興,可以延年。——明·龔廷賢《壽世保元》

  109、鬥一鬥,瘦一瘦;讓一讓,胖一胖。——明·胡文煥《類修要訣》

  110、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元·邱處機《攝生訊息論》

  111、冬不宜極溫,夏不宜窮涼。——《備急千金要方》唐代孫思邈

  112、調理脾胃為醫中之王道,節飲食乃卻病之良方。——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

  113、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

  114、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清·樑章鉅《退庵隨筆》

  115、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三國·嵇康《養生論》

  116、慈、儉、和、靜四字可以延年。——明·袁坤儀《攝生三要》

  117、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後,早忌雞嗚前。——明·胡文煥《養生要訣》

  118、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在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119、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抒滯懷,以暢生氣。——元·邱處機《攝生訊息論》

  120、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機。——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