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生要方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養生,向來是個永久的話題.古代養生有什麼祕方呢,小編現在就告訴你,快來看看這篇文章瞭解詳情吧。

  

  常搖頭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做6次。常做這套動作可以使頭腦靈活,預防頸椎疾病。

  常擺腰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做扭腰動作。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位於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的“命門”穴位,做50下。反方向重複。此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預防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常揉腹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疊放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脹。

  常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

  常搓腳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的功能,有助於緩解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等。

  常扭膝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在一起,身體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

  古人養生食療方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凡欲治療,先以食療,即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下面為您介紹古人最鍾情的兩個食療養生方。

  唐代詩人王翰:最愛喝葡萄酒

  唐代邊塞詩人王翰喜歡喝葡萄酒,有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為證。葡萄的營養價值很高,其果肉、根、葉均可做藥用,用葡萄釀製的葡萄酒更是具有滋陰補脾、健胃強身、益氣安神的作用,這對於長期駐守苦寒邊塞的王翰來說,的確非常適用。

  文壇領袖蘇軾:喜食芡實粥

  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同時又是美食家兼食療專家,有《東坡養生集》傳世。

  蘇軾最鍾情芡實粥,每日一碗,將其作為自己的食療佳品,他說“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神農本草經》說芡實有“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的功效。

  七種最佳養生食物

  粥是元氣補充站。煮粥過程中,營養素釋放更多,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蔥白粥可以殺菌,粳米粥可以治腹痛。食慾不振的人,最好喝碗熱騰騰、加了蔬菜的鹹粥。

  大蒜可比抗生素。大蒜中的蒜素可起到消炎殺菌預防疾病的作用。每天一瓣蒜,還可以降低膽固醇。

  白菜能防乳腺癌。白菜能退燒解熱、止咳化痰,還具有抗癌作用,尤其能抑制乳腺癌細胞。吃火鍋時,最好涮點白菜,它是寒性食物,可以平衡火鍋的燥熱之氣。

  大頭菜保護眼睛。懷孕時嘔吐不止,吃點大頭菜做的鹹菜,能減少不適的感覺。不過,它最大的好處還是保護眼睛,其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含量非常高。

  多吃松子護心臟。松子有健腦、潤膚的作用。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還能保護心臟。

  海帶加醋防便祕。海帶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纖維,因此能防便祕。其中的膠質則能起到美容作用。加醋可讓海帶軟化,其中的營養素更易釋放。

  蕎麥降壓助睡眠。蕎麥中含有抗氧化物和維生素P,可以降低血壓和血脂,保護心臟,還有很強的助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