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立夏吃什麼

  現今世界人們不再會為吃不飽而發愁了,現在的我們追求的是物質的享受,我們對吃的要求也高了,傳統的吃食對於我們這些吃慣了漢堡、炸雞等食物的我們,下面就跟著小編我來看看上海文化立夏要吃什麼。

  節氣食俗之上海立夏要吃什麼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能量消耗大 進入“立夏”節氣後,人體的心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比較大。所以,人體在白天所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來補充,如果睡眠不足,必然會破壞體內新陳代謝的平衡,使人精神委靡不振,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立夏”節氣應從飲食上適當進補以促進睡眠。

  “立夏”這天,贛東北有吃“立夏餜”的習慣,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

  “立夏餜”的製作很簡單:將大米煮得半熟、搗爛、揉搓、壓成塊、切成片、用油煎炸,謂“幹”;搓成似湯圓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薹、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湯煮,謂“湯”。“幹”用手抓著吃,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示豐盛,味道也是極美的。

  吃“立夏餜”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品種越多越喜慶。“閒了一冬,忙了一春”,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餜”,便是最大的滿足。所以無論再窮苦的人家,就是借米,這一餐“立夏餜”也是要吃的,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如今農村吃“立夏”的檔次高了,上等的白米還要加入少許的糯米,吃起來餈而不膩。若是“湯”,則必加進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

  “立夏餜”還有早、中、晚餐吃的區分。據說早吃補腦,中吃壯腰,晚吃健腿。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吃了‘立夏餜’,農家門掛鎖”。立夏時節,麥子要打場,油菜要收穫,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農家別提有多忙乎了。

  立夏時節人體生理反應

  立夏之際,天乾物燥,風多雨少,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再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人體易上火。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而致使人體的大腦指揮失靈而引起“上火”症候。具體表現為咽喉乾燥疼痛、眼睛紅赤乾澀、鼻腔熱烘火辣、嘴脣乾裂、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等。

  容易心煩氣躁 炎熱易引起人的“心躁”,務請戒躁戒怒,努力培養急事不驚、煩事不爭,做到心淨。

  能量消耗大 進入“立夏”節氣後,人體的心臟功能處於旺盛時期,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比較大。所以,人體在白天所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來補充,如果睡眠不足,必然會破壞體內新陳代謝的平衡,使人精神委靡不振,進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立夏”節氣應從飲食上適當進補以促進睡眠。

  立夏注意飲食

  1.口舌生瘡多進稀食

  對於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之後,人們大量排汗會造成人體陽氣不足;面板腠理易於開洩,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藥品,可以使面板腠理適當收縮。烏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斂、固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洩瀉、虛汗等病症。夏季裡,推薦大家自己動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祕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據說熬立夏粥講究在村頭巷尾進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鐵鍋,點火熬粥,炊煙裊裊。操持此粥的人,絕對是位慈祥善良、群眾威望高的老奶奶。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熱,又能補養身體,有利於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此外,鴨肉、蝦、鯽魚、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同樣具有增進食慾、補充營養、消暑健身的功效。

  2.腸胃不適嘗新嚐鮮

  立夏前後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人們免疫機能隨之逐漸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強,造成腸胃抗病功能較弱,感冒發燒、腸胃不適也益發猖獗起來。民俗裡,立夏有“嘗新”的風俗,在立夏這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在立夏時節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整個夏季打下健康的好基礎。這一天可以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還可以吃些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此外,民間人們為了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而有吃竹筍的風俗,稱為全筍。取義希望雙腿也能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跋涉遠路,行道千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