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萬能高中語文說課稿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以下是小編為準備教師招聘面試的試講萬能稿:故都的秋,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故都的秋說課稿
一、說課內容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故都的秋》,本文是中國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對培養學生散文閱讀與鑑賞習慣起著指引性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先生於1934年8月創作於北平的一篇散文。作者在對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姿態”的描繪中,寄寓眷戀故都自然風物的情愫和對美的執著追求,並流露出憂鬱孤獨的心境。郁達夫是一個深受傳統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和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分析五幅秋景圖中的物象特點,說明與“秋味”的關係。
2.揣摩作者在秋景中所蘊含的情感。
3.把握寓情於景的寫法。
散文屬抒情文學,重在表情言志,表達作家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大部分學生通過高一年級的一些散文***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等作品***的學習,已經初步瞭解了散文諸如的“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的一些特點,但散文的鑑賞與評價能力有待於進一步形成。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秋景圖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握並能準確應用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六、突破重、難點的途徑及方法
為完成教學任務,本課計劃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在整體誦讀的基礎上理清課文層次,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本文的結構特點。第二課時重點賞析本文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的特點,鑑賞簡潔清麗並富有音樂美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貫穿“閱讀和欣賞——鑑賞與評價——綜合與運用”這一教學思路。
1、解決辦法:
***1***適當介紹作者及作品的藝術特色。 ***課前印發相關資料***
***2***強化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特級教師韓軍倡導的“人性、真實、自由、多元”的“新語文教育”的“三原則”中之一提到“吟誦與討究相結合”原則,督促學生在吟誦的時候,親身地體會,將內容與理法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3***重點分析一些語段。緊緊扣住“言語”,進行“討究”、“鑑賞”、“體悟”。通過字、詞句、段的斟酌、推敲、鑑賞,迴歸語文教育的“在言語上下苦功”的傳統。
2、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及學法設計:
***1***通過朗讀進入課文情境,理清思路,把握整體內容,討論課文有關段落和難點。
教師活動及教法設計:
***1***佈置學生預習相關材料。
***2***指導學生朗讀、分析、組織並參與學生討論,從而讓學生理解本文的內容和感情。
***3***結合作家作品等寫作背景,點撥學生解決疑難。
***4***出示思考題調動學生思維。
***5***展示多媒體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