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改論文

  語文課改是高中課改的重要部分。新課改後的語文課程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摘要:傳統的語文教學,給別人的印象就是老師在不斷地對每一篇文章的字詞句進行不厭其煩的講解,而學生就是大量地背誦,花的時間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學生普遍對學習語文興趣不大,覺得學的東西與考的東西不一樣,沒有能意識到學的過程其實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的過程。語文是一門內涵十分豐富的人文學科。語文之所以充滿魅力,就在於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以及解讀語文的靈活性與不確定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程改革 傳統教學

  有的學生到了高三,對其他科目的一些題目不能很好地理解的時候,才猛然發現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但可惜已錯過了培養的時機。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是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考慮和設計的。語文教學的目標不應只停留在"知識","技能"這個技術層面上。語文要關注學科目標,更要關注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目標,即關注課堂上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時內心的靈動,關注學習時呈現出的態度與責任,包括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科學嚴謹的求知態度,寬容合作的人生態度等。

  按新課標要求編制的新教材,它的新並不在於課文篇目上的全新,而是在單元設計上的新嘗試,結合新的教學方法,能很好地使語文教學達到以上的目標。 使用新教材,老師備課可以說不再輕鬆,但使用新教材,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語文學習可以贏得學生的歡迎。

  曾經聽一位使用了新教材的老師這樣說:"新教材新在哪裡,不就是把原來一本書的東西分開兩本書印,還不是和以前一樣教。"

  我認為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要很好地使用新教材,達到新課標所要求的目標,作為老師應先更新教學思想,而最根本的,應從教學方法上作出改變。

  第一,新認識——領悟新教學目標

  現在的語文新課程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首先,教學目標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 "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

  其次,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還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再次,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能再只侷限於課堂教學,應立足於學生的實際需要,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生動情境來滿足學生髮展語文素養的需要,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使用新教材並不是簡單的換一本書,而是要更換整個教學的理念。

  第二,新教材——新理念的載體

  新教材的新並不單純在於課文篇目選取上加入了新的元素,更是整本書單元結構上的新,新教材設定的單元活動和交流活動是承載以上新理念的載體,這樣的設計使得老師在教學時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學生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習語文不再是死記硬背,而確實是多種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第三,新教法—— "新"的核心體現

  教育專家錢夢龍曾經說過:"注入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大敵,至今卻沒有絕跡。"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學方法的變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我們要通過語文教學,培養人格完善,能夠終身學習的人。

  為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改革的核心應在於課堂教學方法,把以往那種呆板的講授,變成一種活潑的,靈動的享受。而所謂教法的新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整體運作,能力情感全面考慮。

  整體運作首先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把一冊書的內容全盤考慮,注重如何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並進行知識積累,其次,更要注意每一個單元裡各篇文章的內在聯絡,不能簡單地把它們單篇進行講解。

  其次,橫向聯絡,多種能力同時培養。

  橫向聯絡包括語文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也包括與其他學科間的有機結合。

  課內與課外結合指我們的教學源於課本,又應多於課本;源於課堂,又應大於課堂。由於語文學習的特殊性,舉一反三是最重要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通過研究性學習等多方面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

  學科間結合指要讓學生明白到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係,學好語文對學習其它學科的幫助。又因為語文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包含歷史、地理、科學、經濟、情感、態度、習慣等等,我們可以利用這點與其它學科聯合搞活動,提高學生整體能力。

  再次,開放課堂,學生為主調動潛能。

  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我們也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時,教師可憑藉自己良好的教學素質,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合理的創設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最優化地組合課堂結構,組織綜合性活動,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課堂成為學生自己的舞臺,充分地挖掘學生聰明才智,調動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後,動態評價,發展中找自信。

  新教材注重的是對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但這些能力的提高是要經過長時間有步驟的不斷的練習才能完成,並且,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力發展水平會不一致,所以,及時在不同的階段,從各個方面進行評價總結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動態的發展性的評價,才能使學生的能力提高用量化的形式展現出來。

  讓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用新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現語文的魅力,使語文學習成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