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和佛教該信哪個_基督教和佛教該信哪個好

  沒有哪個宗教值得全盤接受。宗教的共同點就是給你一個死後如何如何的畫餅和一堆交換條件,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基督教和佛教該信哪個好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基督教和佛教該信哪個好

  做基督徒,本著一個信字。學佛,本著一個悟字。

  基督徒相信上帝愛人,並派自己的獨生子耶穌來用愛拯救世人,所以基督徒也用同樣的仁愛之心來愛上帝、愛其他人。學佛的人,悟得緣起性空,諸法平等,自性清淨,所以不分別、不貪嗔,以大悲心起,行於佈施。

  按照西方對宗教的定義,佛教嚴格來說不算宗教,而是一種學問,一種針對自心的學問。真正的學佛的人,不迷信佛法,而是學佛、證法。所謂證,是證明之意,通過觀心,通過自己的體驗,去印證佛陀流傳下來的教法。注意,是印證,不是迷信。

  所以,閣下不需要過於煩惱,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佛教,都需要用一顆寬大的心,去行仁愛和慈悲,扶弱濟貧,幫助他人。這已經是一個好人,已經對社會有貢獻了。如果閣下能夠內心純淨,光明磊若,正氣凜然,我想沒有哪個宗教的鬼神會來懲罰閣下。

  基督教:

  1。世界起源:世界等一切都是神所做。

  2。如何得救:信者得救。我流的血替你們贖了罪。

  3。教主態度: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4。眾生結局:末日審判,要麼上天堂,要麼下地獄。

  5。一個問題:天堂在哪兒?有多少?永生是什麼光景?回答:不知道。

  佛教:

  1。世界起源:世界等一切都是相互依存而成,沒有主宰。

  2。如何得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依教而行,得度生死。

  3。教主態度:因緣果報,自作自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4。眾生結局:眾生無盡,四聖六凡,十法界一真莊嚴。

  5。一個問題:天堂在哪兒?有多少?永生是什麼光景?回答:三界之內,天堂有二十八層,層層轉勝。永生純屬妄想。

  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區別

  一、 共性 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共性是首要的,他們都共同認可:

  1、一主:即神——上帝耶和華,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義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聖父.聖子.聖靈是三個位格,同為一體,聖子就是耶穌,聖靈則內住於信徒的身心內,以溝通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

  2、一經:即聖經。分舊約和新約。舊約啟示給猶太人,強調人作為受造物的不完滿性和罪性以及上帝對人的犯罪的不悅和懲處,用以揭示上帝的大能、權威和公義;新約啟示給全人類,上帝派遣耶穌基督***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猶太教不承認耶穌就是救世主,他們認為救世主——即“彌賽亞”還沒有來***經童貞女馬利亞受孕道成肉身,經歷苦難,傳揚福音,然後被釘十字架,以自己的苦難和犧牲來救贖人類的罪性、墮落和苦難。死後三天,復活,昇天,並預言自己日後還要再來,對所有的活人和死人進行審判,善人入天堂享永福,惡人下地獄受永罰,此即為“末日大審判”。新約強調福音,也就是愛,博愛,上帝對全人類的愛,以及人作為迴應,對上帝的愛和對人的愛。正所謂的愛人如己,榮神益人。耶穌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和榜樣。

  3、一信:信三位一體,信原罪,信拯救,信恩典,信審判,信永生。

  4、一洗:承認自己的罪性,接受基督的救贖,領洗為基督的門徒,以基督為力量的源泉和榜樣,愛人如己,榮神益人,實踐福音。

  二、分歧 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區別和分歧卻也是顯明的,特別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差別更大***天主教和東正教雙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除了外在顯著區別外,彼此之間的教義、組織結構、神學觀念、禮儀、信徒的信仰方式等,都有著天壤之別。

  天主教***普世大公教會***的主張:

  ***1***信仰權威:聖經的權威+教會的傳承。除強調《聖經》的權威外,天主教重視教會的權威,他們認為基督設立了教會,通過教會接續救贖計劃,聖神***靈***始終與教會同在,教會的決議是無誤的。天主教亦強調教會傳統,稱從使徒時代留傳至今的教會傳統,是應該重視的,具有信仰上的權威。歷代大公會議的決議、教義信條、重要的神學著作以及教宗的教導都是聖傳的組成部分。另外,《聖經》的解釋權在神職人員手中。

  ***2***關於教義:信心+行為=得救與永生。天主教認為除了靠信德***信心***之外,還需遵循神的旨意行善工,行聖事,以及不斷向神父懺悔得到救贖,可以歸結為“因行為稱義”。天主教還有煉獄的觀點,認為煉獄在天堂和地獄之間有個中間地帶,人在這裡煉淨,才能上天堂。

  ***3*** 關於教制。天主教只有一個教會,其首領是教宗,有世界性的統一領導機構——羅馬教廷,世界各地區、各國家的教區、教會一般都隸屬“羅馬教廷”領導,教會組織結構嚴密。教廷、各教區的事務由教皇、樞機主教、宗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各級神長負責管理。

  天主教在教堂裡舉行的宗教崇拜活動稱為“彌撒”。官方語言:拉丁文。

  ***4***關於聖禮:天主教認為,聖事***聖禮***對於信徒的成聖、恩寵的賦予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是神人溝通的不可缺的渠道。天主教有洗禮、塗聖油、聖體***彌撒,或者聖餐***、婚禮、告解***懺悔***、聖秩***也稱神品***、終傅***葬禮***等七大聖禮。對於聖餐的理解,天主教認為聖餐「就是」耶穌的身體和寶血,稱為聖餐變質說。他們領聖餐時就相當於獻祭。

  ***5***關於中保。天主教認為,除了基督作為中保外,還需要加上天使以及眾聖徒的代禱,他們尤其尊敬馬利亞,稱呼馬利亞為聖母,對她行“敬禮”。但天主教並未把馬利亞當作神來拜,他們認為馬利亞因聖神***聖靈***受孕,馬利亞沒有原罪,生育了主耶穌基督,成了救主的母親。教會歷來尊敬聖母,並把她的美德廣為傳揚。天主教會除了尊敬馬利亞外,還尊敬耶穌的養父約瑟以及歷代聖人。之所以尊敬他們,是因為他們在世時的功行,他們所行的一切都是彰顯耶穌基督的愛。

  新教***在中國又稱基督教***的主張:

  ***1***信仰權威:唯獨聖經。新教認為《聖經》是神默示人類寫成的,是無誤的,為信仰最高權威,任何神學著作或教會傳統都不能凌駕其上。信徒的一切思想、工作、生活都以《聖經》的教導為圭臬。此外,信徒都可以憑藉自己的信心和良心還有聖靈的感動來理解聖經。

  ***2***關於教義:唯獨信心,新教強調“因信稱義”,強調人得救首要的是對上帝的信心,而不是靠宗教儀式等行為,行為是來自於信心。新教完全否認有煉獄,只承認天堂和地獄。

  ***3*** 關於教制。新教認為基督徒只要聚集在一起讀經、禱告、敬拜神就是教會,強調“信徒皆祭司”,教會組織一般較靈活,主張教會制度多樣化,主要有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等。新教內部也有很多的派別,主要為福音派等,並且各教會相對獨立。新教週日在教堂裡舉行的宗教崇拜活動稱為“禮拜”。

  ***4***關於聖禮:新教只保留了洗禮和聖餐禮兩大聖禮。對於聖餐的理解,認為聖餐是「紀念」耶穌的受死。

  ***5***關於中保。唯獨恩典,新教認為既然耶穌基督是神—人之間的救贖中保,那麼神人間的溝通和交流就不需要馬利亞和諸聖徒的中介作用。

  新教教堂裡立的十字架上沒有耶穌基督被釘的受苦難的像;信徒祈禱時也不在胸前劃十字;新教教堂內外的裝飾是最簡潔、最樸素的,雕塑和壁畫一般都沒有。

  另外新教的聖公會有點不大一樣。聖公會在很多方面都是接近天主教的,特別是其中的上層教派——“高教會派”。聖公會高教會派也像天主教保留有修道院和修會制度。

  東正教***正教會***的主張:

  標榜正統性,所以也稱為正教。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差別主要是以下方面:

  保守性:堅守古教義和古禮儀,基本不做什麼調整

  封閉性:不太強調傳教工作,對與天主教和新教開展交流和對話也不大熱心

  依附性:歷史上一直強烈的依附於世俗政權,受其嚴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樣一直政教分離和教俗二元結構

  分散性:一直沒有統一的全球性的教會首腦機構。名義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林***大牧首處於首席地位,但實際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亞力山大里亞大牧首並不受其節制,而且這些大牧首對非本國的正教會轄區的影響也很有限。

  神祕性:強調通過禱告時的沉思默想來達到與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這種個體性的和不可重複性的信仰體驗 主教以下的神職人員可以結婚***修士和修女除外***。但是,有了家室的那些基層神職人員,比如神甫,就沒有機會再升遷到主教及以上職位了。

  東正教除《聖經》***新舊約***外,信仰依據還包括《聖傳》***即前七次基督宗教大公會議決議***、東方教父聖亞大納西、聖大巴西勒、聖金口約翰等人的著作和神學家格列高利等人的著作***天主教的經典則主要是《聖經》和信仰依據還包括《聖傳》***歷代基督宗教大公會議決議***、西方教父聖奧古斯丁、聖托馬斯.阿奎那等人的神學著作***。

  東正教與天主教一樣奉行七件聖事,即洗禮、堅振、告解、聖體、傅油、神品和婚配。

  東正教不象天主教,東正教的教堂內外都沒有立體雕塑,但教堂裡有大量反映宗教性內容的平面壁畫。東正教的教堂內外都沒有立體雕塑,這是公元8——9世紀拜佔廷境內“聖像破壞運動”的結果 不過,東正教的教堂裡的其它裝飾物還是比天主教教堂豐富,而且宗教儀式也更盛大和繁複。東正教的教堂裡一般都沒有坐椅,教友們要站著參加宗教活動。這與天主教和新教教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東正教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遠小於天主教和新教;東正教在教堂裡舉行的宗教崇拜活動稱為“侍奉聖禮”。

  東正教在歷史上將君士坦丁堡牧首稱為"普世牧首",但是隻享有名義上的首席地位。16世紀以來,形成了多個自主教會和自治教會。

  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都信奉唯一的主,主耶穌的教誨、生命的尊貴、人生的積極意義等等,在這些課題上,三個宗派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牽手、肩並肩地共同面對歷史所賦予的使命。在許多地方,雙方信徒也經常舉行共同祈禱,對於社會上不公義和不平等的制度及事件,亦共同表明立場,並一起為受壓迫的人服務。在很多場合,這些行動都證明了三個宗派作為統一的基督教信徒是有著同一個根的。全球的基督徒要努力合一,每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應做一個和平的使者,積極推動基督徒的合一。 如此,我們才能成為世界的光,讓人認識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基督教與佛教的區別

  [1]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拜多神,或無神。

  一切宗教皆有信仰,就是最低階的宗教有時也十分虔誠;但重要的問題不是你有信仰,乃是你所信仰的是誰?因為你所敬拜的神不同,你的生命人格、思想、生活、受用也隨之而異。青年人實在要謹慎選擇他的宗教,比選擇職業、婚姻更重要。佛教在敬拜上實在是夠虔誠,只可惜敬拜多神。而且那些神皆不是神。近年來新佛教有所覺悟,只敬拜釋迦佛,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可惜這三位也不是神。觀音菩薩尚在修行地位,阿彌陀佛不過是千億萬佛之一。

  佛教中最尊貴者,當推釋迦佛,但釋迦佛也不是神。他並未叫人把神來敬拜。佛與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按佛學說:禽獸也可成佛。徹底說來,佛教是無神可敬拜的。結果,佛教始祖把佛像劈開燒火。自己就是佛,自己就是宇宙間最高大的。可憐,卻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有多樣的軟弱、低能。

  基督教則不然,“上帝即在古時籍著眾先知,曉諭人類”[來-1]。雖然在各民族深淺不同,先知所給知道的有限,但在這末世,籍著他的獨生子耶穌啟示於世人。這位宇宙間獨一的真神上帝——耶和華,不但是真理,太初的道,自有永有,而且是最高權能、智慧、仁愛、聖潔、公義、生命、有位格的獨一真神,這才是人類所應當敬拜的。

  [2]基督教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有計劃,有目的的;佛教看世界是因緣和合,四大皆空,無計劃,無目的的。

  佛教看這閻浮提裟婆世界,眾苦充滿,都是由於一切眾生業感而來,果報而來,故佛教徒看不出世界之美,及上帝創造之恩典。

  基督徒若不然,以為世界萬物具是天父上帝所創造,奇偉美麗無比,其中蘊藏財寶丰富,用之不盡,取之不竭。人若能靈眼開了,則論太空宇宙之大,原子之小,處處皆可見到上帝創造之奧妙。吾人對於山水花鳥,音樂美術,皆可寄情欣賞。因為這一切,皆是天父上帝為人類預備的。

  [3]基督徒看人生是樂觀的;佛教看人生是痛苦煩惱的。

  佛教看人生有八苦,故不願來生再做人;

  基督教則不然,無論音樂、美術、科學,皆應努力研究。家庭、社會、世界,皆要努力服務。以為愈能做的多,愈能榮耀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