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無忌的故事主要內容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的故事有很多,這些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信陵君的故事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主要內容

  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為了取得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的勝利,方便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就開始盛行養士的風氣。當然裡面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魏國的信陵君,養士的數量基本上都達到了三千人以上。而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也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段佳話。

  在這段故事中信陵君就是依靠他身邊的侯贏和朱亥倆人才獲取到了兵符,奪得了兵權,最後終於打敗了秦軍,使趙國才得以轉危為安。當時楚國派兵救趙的時候,魏國也收到了趙國的救援請求,並派出大將率兵救援趙國。可誰知魏昭襄王聽到魏楚兩國要發兵,於是親自去督戰,還告訴魏安釐王,說邯鄲遲早要被秦國打下來,誰也不能去救。結果魏安釐王被嚇住年了就連忙派人告訴大將晉鄙不要發兵。

  趙國的趙孝成王很是著急,於是叫平原君給魏國攻子信陵君寫信求救。因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兩家是親戚關係。信陵君得知後命令大將晉鄙派兵。可魏王說什麼也不答應,於是信陵君決定就算魏王不出兵攻打趙國,那麼就算死了也要和他們死在一起。

  得知信陵君要獨自救援趙國的訊息,他的好朋友侯贏為了避免他白白去送死,於是開始幫他出謀劃策,打算利用大王身邊的如姬,讓她幫忙偷到大王身邊的兵符。只有這樣,信陵君才能接管大將晉鄙的兵權,才能支配他。信陵君聽後恍然大悟,立即派人跟如姬商量,順利的拿到了兵符,救助了趙國。

  魏無忌長孫無忌聯絡

  魏無忌與長孫無忌的聯絡出自一副對聯。上半聯是: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下半聯是: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這副對聯至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14歲的于謙上京趕考,碰巧的是于謙的考官與他同名同姓。在考試前,主考官進行點名,連叫了于謙三次都沒人應答。主考官非常生氣,問于謙為何不應答。于謙說:“考生與主考官同名同姓,所以不敢答應。”主考官是個寬巨集大量的人,便出了一副半聯來勸慰于謙。“何無忌,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爾亦無忌“于謙聽後,便答出下聯。“張相如,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這副對聯表達的是于謙的謙虛和對主考官的尊重。

  另一種說法是:這副對聯出自明代李夢陽。李夢陽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在管理學政時與一位學生同名姓。李夢陽知道後,就把那位學生叫到身前說:“你怎麼敢與我同名同姓,這不是對我的不敬嗎?”那位學生回答:“我的名字是父母起的,明知道與你相同卻不能改啊!”李夢陽故意出半聯來考驗他,說:“要是你能答對就原諒你。”那位學生不假思索就答出了下聯。李夢陽聽了非常讚賞他。這幅對聯在這裡的意思是,雖是同名同姓的人,但卻是不一樣的人物,然而學生巧妙的回答,何無忌與魏無忌等人姓名相同,他們都不計較彼此,我們還有什麼可計較的。

  魏無忌怎麼死的

  據史書記載,秦國一直對魏國虎視眈眈,但是忌憚魏無忌所以一直沒有出兵伐魏,於是無奈只能使用離間計,沒想到魏王真的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對魏無忌產生懷疑和猜忌,於是漸漸疏遠了他,不得信任的魏無忌,想著自己當年的功勞,如今卻落的如此下場,不禁心灰意冷。

  心寒的信陵君魏無忌,從此鬱鬱寡歡,也無心參與政事,於是每天在家享受美酒和美女,最重鬱鬱而終。魏無忌死後十幾年,魏國因為沒有了支柱而漸漸走向衰弱,最後秦國一舉攻下魏國,魏國滅亡。

  信陵君一生為魏國社稷做打算,但是到了晚年也遭到猜疑不得重用,最終因為心灰意冷而鬱鬱而終。雖然是壽終正寢,但是信陵君的死,非常冤屈,也非常淒涼。古代很多能人都是早年英雄,晚年淒涼,而信陵君也沒有逃過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