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工企業化管理模式的實踐

隨著"兩改一同價"工程的全面實施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進一步改善,農村電氣裝置大量增加,使得農電管理中的最小細胞--農村電工,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肩負著農村的用電秩序、電費回收、安裝接電等繁重的農電管理工作,是農電服務體系中最基層、最直接的一環,是供電部門聯絡群眾的紐帶和橋樑。這支隊伍的工作好壞,直接影響著農村電價穩定、電費回收和農電安全,關係著農民負擔的輕重、電力企業的形象和政府的聲辯。如何管好這支隊伍,穩定這支隊伍,調動其積極性,值得探索和研究。

地處蘇、浙、皖、皖三省交界山區的溧陽市橫澗鎮,面積85平方千米,13個行政村,人口2.01萬,鄉辦企業24家,用電戶數6672戶,有10千伏配變43臺,低壓線路205千米,年售電量700萬千瓦時,農村電工18人。自***以來,該鎮供電所***電管站***在當地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的支援下,自行摸索出一條農村電工企業化管理的路子,形成了一套農村電工管理考核制度。該所管理經驗中關鍵的一條是抓住了效益這-龍頭,以利益為紐帶,將農村電工納入了企業管理之中。

●工效掛鉤是企業化管理的基礎

***之前,橫澗鎮的村電工處於鎮供電所***電管站***和村委會既管又不管的狀態,有的村線損商達45%,村電工頻繁更換,全鎮19名村電工,有 12人申請辭職,業務素質隨之降低,農村電價居高不下,群眾怨言較多。針對這一情況,電管站在鎮政府的支援下,對農電工實行了歸口統一管理。他們首先抓住工效掛鉤考核這一環節,堅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原則,制定出簡明的、與農村電工利益息息相關的工效掛鉤考核辦法;按用電量、裝置容量、線路長度、抄收戶數等,參照村幹部年收入水平,綜合確定村電工的工資基數,規定每月95元至125元不等,然後再按電費收繳***40分***、線損管理***40 分***、安全管理***10分***、規章制度***10分***四大塊計30條內容逐條考核,得出獎勵係數,將獎勵係數與基礎工資相乘,得出村電工的月工資收入。如果裝置沒有管好,電費收繳、抄收不到位,月末電費拖欠,出現安全問題,不能完成鎮供電所***電管站***交給的任務,不能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農村電工的收入隨之降低,甚至一分錢也拿不到。另外,該鎮還在效益上大做文章,規定每月 25日前必須交清電費,同時做到"五統一"***即統一抄表,統一複核,統一票證統一核算,統一張榜公佈***的,另獎電工40分。線損管理達到鎮供電所***電管站***核定的標準的,另獎87分按照對各村核定的的線損標準考核,每下降1%,再獎13分,這樣累計最高分可達320分左右另外;他們還重點抓了兩項工作,一是電費收繳,二是線損管理。他們將全鎮18名電工分成三組。劃片集中抄表,每月1日~4日抄表,然後集中計算開票,由農村電工去收費,再進行復核,這種做法,基本杜絕了人情電、關係電、權力電,並使線損臺賬公開明瞭。如果管理不到位,扣罰隨之到位直接影響農村電工的月收入,促使農村電工必須去管好裝置,做好是電費收繳工作。年平均低壓線損率在12%以下,由鎮供電所***電管站***另外一次性獎1120元。

按工效掛鉤考核辦法,1999年農村電工年收入的差距達3000元,最高的6000元,最低為3000元。

●利益紐帶是企業化管理的保證:

留住人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也是保證企業化管理正常進行的標本條件。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管住了人,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化管理。他們堅信"捉在籠中的鳥養不長,飛不高",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分人向高收入的工種流動是正常的,留住人的關鍵是要充分考慮農村電工的工資待遇、勞保福利和養老保險等。該鎮供電所在留住人、拴住人上有一套好辦法。首先選好人,農村電工由村委會先討論確定初步人選,參加統一考試,然後由鎮供電所***電管站***對其進行業務技術培訓。這樣選人的優點是在村電工與村委會的工作配合上容易協調,村電工工作質量由鎮供電所***電管站***考核後與村委會及時通氣,電工也必須對村委會負責。其次,村電工的收入接近該村幹部的收人。再次,對襯電工實行類似於補充養老保險的辦法,他們稱為離崗補貼。村電工各項工作質量達到一定標準後,即線損率符合要求,電費月結月清。安全沒有問題,規章制度較好,每月由村裡拿出9元,從電工收入擔7元,供電所補貼8元。年線損率低於12%以下,增加半年離崗補貼供電所統一到銀行辦理,每人手中均有一本賬,到退休年齡一次性發給本人,以解決其後顧之憂。

●維持簡單再生產是企業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該所在"兩改一同價"之前,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一鎮一價"在收費上,他們堅持。"維持簡單再生產"的原則,確定全鎮統一加收費用。***0.1 元/幹瓦時逐步提高到1998年0.05/千瓦時。單獨提取,作為配網改造基金,每個村籌集的資金專款專用,年終向各村委會彙報一次或由村會計隨時到鎮供電所***電管站***查核收入支出餘額。改造工程費用由村電工、村委會、所工作人員三方共同確定明細單,確定後,由農村電工統一領料,施工人員由鎮供電所***電管站***統一組織,較好地避免了改造工程中的浪費現象。實行"一鎮一價"收費辦法後。開展農村用電標準化建設再也沒有向農戶分攤一分錢,真正做到了以電養電。市物價、稅務、審計等行政監督部門瞭解情況後,無不誇獎這一透明度較高的做法,村民們對此也無怨言。12年來他們共投入改造資金達205萬元,整改三類線路220千米,1998年該站收入35萬元,扣除農村電工工資等費用9萬元,辦公費1.2萬元,維修更改費23萬元,站內結餘只有2萬餘元。雖然這一做法是"兩改一同價"之前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項措施,隨著還本付息電價政策的到位將被取消,但這一工作思路仍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幾點啟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溧陽市橫澗鎮多年來的農村電工企業化管理,從鬆散到集中,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之後即試行了綜合電價方法,將農村電工的工資、裝置的維護、改造等費用納入電價中,在當時是有一些風險。但正如該所所長說的那樣,對我們這樣-個電量較小的鄉鎮,全鎮定-個價後,如何考慮農村電工的收入呢?關鍵是抓農村電工的工作質量。曲降低線損上做文章。用市場經濟的觀點來看,農村電工企業化管理的方式是靈活運用了價格這個扛杆,通過降損增效,解決了農村電工的收入、勞保福利等問題,穩定了隊伍。

--要真正實現統一鈔表收費、統一複核、統一票證、統一賬卡、統一公佈上牆,必須強化農村電工的企業化管理。

--該所對農村電工實行的"離崗補貼"辦法,符合企業的發展規律,穩定了農村電工隊伍,離崗補貼的發入主動權在鎮供電所***電管站***,避免了農村電工交替更換時出現拖欠電費的現象。

--在"兩改一同價"工作中,農村電工的管理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靈活處理,不能一刀切,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方能保證農電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