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常用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並非讓學習者單純的聆聽,而應該結合音感、認譜、演唱、演奏等活動,並以創造性的引導帶領孩子進入音樂的內涵。為了讓你更好的體會音樂的美,小編準備了幾種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效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裡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一、隨音樂身體律動

  聽到音樂,手舞足蹈,似乎是人類不分年齡的自然反應。音樂欣賞教學應該要掌握孩子們的這種天性,讓他們“聞樂起舞”

  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之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外顯,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者,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奏。而孩子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二、隨音樂畫圖

  隨音樂身體律動是用身體動作反應聲音,聽音樂畫圖則是用影象表現聲音。正如前者,孩子需要引導對音樂特定的要素、概念做出身體反應,畫圖也要有所目標。

  三、以遊戲的動作表現音樂

  一邊聽音樂,一邊玩遊戲,音樂帶動遊戲動作,若不仔細聽就玩不好遊戲,音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已。

  遊戲的目的在於以遊戲動作表現對音樂的反應。遊戲不要太複雜,配合音樂的拍子傳玩具、傳球、拍手***個人拍、兩人對拍、小組合拍***、猜領袖,或是兩人一組,配合音樂,一人即興動作,另外一人模仿。遊戲動作不應過分複雜,而且必須根據音樂的強弱、快慢、長短、高低隨時做適當的反應。

  四、配合圖片、影片欣賞

  欣賞音樂的同時,配合圖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不要連續實施太長。最好是在欣賞過程中,老師家長適時地引發一些與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孩子及時回答。

  五、引導發問

  在欣賞標題音樂時,家長往往會把重點放在解說與標題有關的各種事物,卻忽略音樂的聆聽。其實,真正引導式教學不是事先告訴孩子們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讓孩子聆聽然後發表他們的感想。

  在聆聽音樂故事的過程當中,家長也並不是一味的講故事,而要在適當之處向孩子發問,讓孩子從音樂當中思考答案“這段音樂是快的?還是慢的?”“你覺得這是描寫哪一張動物?”“為什麼?”“這段音樂特別激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六、哼唱主題

  以兒歌、民歌、名曲為主題的樂曲,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孩子從樂曲中發現他們所熟悉的歌曲來引起興趣,然後配樂音樂哼唱主題。孩子從回憶舊經驗的過程中自然而認識了偉大的名曲。

  七、配合音樂表現節奏

  凡是結構單純、節奏明顯、速度適中的樂曲均可在欣賞的時候一起演奏。隨音樂演奏,最簡單的就是打強拍、打拍子或是某一個固定的節奏型,孩子可與家長分組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聽奏不需要視譜。家長可根據樂曲節奏的結構設計節奏型,並用不同的符號畫成“圖譜”。每一個符號代表某一種節奏,而每一種節奏可用人聲、身體樂器或節奏樂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

  八、配合音樂演奏曲調

  當孩子具備了演奏曲調樂器的能力之後,可以配合音樂演奏曲調。適合一邊聽一遍演奏曲調的樂曲原則上是:曲調簡短、節奏簡單、音程多級進,多反覆性、速度較慢。再者,樂曲中的頑固低音也是很適合演奏的。

  九、配合音樂表演戲劇

  戲劇與音樂是一體的,歌劇更是戲劇與音樂結合。在音樂欣賞的同時,配合音樂表現戲劇是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統合的表現。活動之前,先要對樂曲內容有所理解。在設計戲劇動作時,儘量從音樂要素的各種表現中引發想象,以音樂來設計動作,不應以完全憑空想象的故事勉強和音樂湊在一起。

  十、配合“樂曲提升卡”來欣賞

  “樂曲提示卡”是將樂曲整體的架構以圖表的方式呈現在圖卡上,讓孩子邊聽邊對照。它主要功能有:

  ①引導孩子欣賞有所方向:不論欣賞什麼音樂,一定要讓孩子“聽之有物”。提示卡將樂曲的音樂要素、結構,按照音樂發展的順序以視覺的型態呈現,引領孩子有方向地去聆聽音樂的內涵。

  ②培養孩子專心聆聽的習慣:在提示卡的引導下,必定要“耳聽目視”才不會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就培養了專心聆聽的習慣。

  ③複習、介紹、加強音樂要素、樂理:藉助提示卡,孩子在聆聽的同時,將聲音、符號、樂理三者連結,對音樂將有整體的認識。

  ④作為家長老師評量的工具。可以立刻知道孩子的反應,隨時掌握哈子學習的狀況而給予適時的幫助。

  教小朋友認識五線譜的方法

  第一種:教條式

  樓房識譜法

  將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分管的不同音區形象地比喻為高音樓和低音樓,將其中的五根線與線之間的四個間比喻成不同的樓層,然後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或者是房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的時候就唱歌:“do,do,do”、“re,re,re,”。幼兒一邊做遊戲,一邊唱歌,就將一個音階內的音都學會了。

  身體音高對應法

  高音譜號與低音譜號所對應的音階,有上行和下行。孩子在音與音高的關係及音高的概念上很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利用身體位置的高低,讓幼兒掌握音階上行和下行的方法。即在學習上行音階時,將“do”的位置放在腳上,並隨著一個八度音階的上行逐漸上移,讓孩子利用對身體高度的認知,感知音在五線譜上的高度。下行時則從頭頂開始,逐漸下移,來感知音高逐漸降低。這樣做可以讓幼兒將音符與鋼琴上的鍵盤位置對應,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音階推移法

  在掌握了音階的高低位置後,我將認識音符和整個八度音階聯絡起來。讓幼兒學習唱的時候,進行自我推算和學習,對於一些空間知覺特別差、認譜能力弱的幼兒,這是一個補救的好辦法。

  行動學習法

  學習的最大興趣與成功的關鍵莫過於自身的參與。因此,我將五線譜製成一個大的地圖,貼在運動場地上,利使用者外活動時帶領幼兒去跳、走。通過邊唱邊跳,讓幼兒參與到認識音符的活動中來,起到良好的作用。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認識的主動性也明顯提高。

  反覆運用鞏固法

  在新認識一個音符之後,需要一個反覆鞏固、加深印像的過程。我們需要選擇幾首含有該音符的樂曲,讓幼兒來彈奏,在彈奏曲子的同時認知該音符在五線譜中的位置。一般在幾首曲子彈熟練以後,該音符就能被幼兒牢牢地掌握了。

  第二種:兒歌

  孩子的小手就是認識五線譜的最好工具——輕便並且隨身攜帶:開始學時可以邊念兒歌邊在自己手指上比劃,要不了多久就熟了!

  下加一線敲敲門 do do do ***哆哆哆***

  下加一間打招呼 re re re ***來來來***

  第一線上小貓叫 mi mi mi ***咪咪咪***

  第一間裡放沙發 fa fa fa ***發發發***

  第二線上把話說 sol sol sol ***說說說***

  第二間裡把手拉 la la la ***拉拉拉***

  第三線呀笑嘻嘻 si si sI ***嘻嘻嘻***

  第三間裡歌兒多 do do do ***哆哆哆***

  讓孩子伸出左手張開〔將手心對著自己橫擺〕,把五根手指當成五條線,手指間的縫當成間,用右手不斷變換地指著“線”、“間”,口唱相應的唱名。這樣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五線譜,慢慢地就記住音符的位置了

  五線譜兒歌五線譜 五條線,中間夾著四個間,下加一線唱作1,一線3,二線5,一二三間461,1上2,1下7,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