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中常見語言風格

  所謂語言風格,是指詩人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個性,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1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語言風格: 清新自然

  特點: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清新常見於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的詩中,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如王維、孟浩然的詩就比較清新。

  2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語言風格:平淡質樸

  特點:語言樸素

  力求樸素,不追求辭藻的華麗,表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平淡之中蘊含著深意。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評其詩“平淡而思致”。

  3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語言風格:華美絢麗

  特點: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辭藻華麗,對仗工整,詞語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全詩顯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這是絢麗飄逸之美。

  ***二***

  4.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語言風格:委婉含蓄 特點: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本意在於表達作者對妻子的懷念,但是沒有直接寫出,而寫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

  5.李清照《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語言風格:婉約細膩

  特點:這種風格往往體現出“曲、細、柔”的特點,曲徑通幽,情調纏綿,表達感情細如抽絲。

  6.賈島《訪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鴨,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語言風格:明快曉暢***簡練生動***

  特點:不繞彎子,一語道破,一語中的。明快莫過於白居易了。其他如含蓄簡潔也不是那一個詩人所獨有的,大部分詩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

  7.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語言風格:悲壯慷慨

  特點:此風格的作品,慷慨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於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鬱結,憤慨不平。

  ***三***

  8蘇軾《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語言風格:雄奇豪放

  特點:骨力挺健,氣勢雄偉

  多用具有氣勢和節奏奔放的語言來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營造恢弘闊遠的意境,表現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最突出的當如蘇東坡的詩詞,豪放雄壯,像一位手執銅琵琶的關東大漢。

  9蘇軾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語言風格:沉鬱頓挫

  特點:深沉蘊藉

  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鬱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作者似乎有千言萬語積壓在胸,而後沉吟再三,勃發於筆端。所謂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謂鬱,主要是就情感的濃郁而言。所謂沉鬱,就是指情感的 深厚、濃郁、憂憤、蘊藉。“頓挫”是指詩人採用層層遞進的頓挫筆法,將蘊藏在詩人內心深處的沉鬱悲抑的感情深刻有力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