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中形容環境好的詩句

  在我古代眾多的詩歌中有那一些詩歌是形容了環境優美的詩句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二***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閒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溼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嚮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是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書下“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牆深院裡,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繫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形容環境好的古詩詞

  《山亭夏日》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在山間幽靜的庭院裡,入眼都是綠樹濃陰,樓臺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風拂過,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的香氣也在隨之盪漾開來,充盈在庭院的每一個角落。

  初夏睡起 ***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閒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節卻連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盡頭又走上山路。綠色的樹陰還和來時的路上差不多,此時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幾聲黃鶯的叫聲。

  初夏遊張園 ***戴敏***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小鴨在池塘中或淺或深的水裡嬉戲,梅子已經成熟了,天氣半晴半陰。在這宜人的天氣裡,邀約一些朋友,載酒宴遊了東園又遊西園。風景如畫,心情格外舒暢,盡情豪飲,有人已經醉醺醺了。園子裡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好都摘下來供酒後品嚐。

  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初夏四月,天氣清明和暖,下過一場雨天剛放晴,雨後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變得更加明淨了。眼前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只有向日葵朝著太陽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