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之魂和太極之要

  易經中有乾、坤之卦,乾一般象徵剛,坤象徵柔。中國哲學很是強調水的力量,水是柔的,它卻無堅不摧。於是太極拳中就很善於處理剛柔的關係。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太極之魂——剛柔相濟

  既然是一種拳術,拳術就有剛的一面。剛是什麼?就是力度、力道,沒有力道、軟綿綿的就不是武術,也強壯不了身體。但中國武術的一個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並運用了“柔”的力量,把剛中加進去柔的成分,就避免了過於“剛”容易“折”的現象,實際上是用柔把剛包裝了一下,不是表面上的包裝,而是從核心的包裝,是打造。

  太極拳的動作比較平穩,沒有明顯的激烈跳躍動作,全身要求放鬆,這些都是柔的表現。太極拳中動作要內含勁力,把力加上柔的因素就變成了“勁”、內勁。陳氏太極拳等也有發力的動作,但都不是用蠻力,是全身完整一氣的勁。

  剛柔相濟是打太極拳時內在把握的一種感覺。


  正確發現並有效利用了人體剛柔的規律是太極拳的一大特色。武禹襄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話。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太極拳是練柔的功夫,因為人在平時全身都是“硬”的,因此先要去僵化柔,柔和鬆是一體的,不柔就不會徹底鬆下來。人體是緊的就束縛了血脈氣息的流通,於身體健康不利。練柔以後,不是散掉,而是整起來,柔加上整,就是“剛”,很柔加很整,就是“極堅剛”。

  太極拳的剛柔在不同流派中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比如陳氏太極拳,其中剛勁的動作比其他流派要多些,吳式太極拳柔的動作比較多些。在練習中,一方面要仔細體會整套動作的剛柔結構屬性,另外一方面,對每個動作的剛柔屬性也要注意把握,特別是剛性為主的動作,注意它柔性是如何體現的,柔性為主的動作,注意它剛性是如何體現的。每個動作都有剛柔的兩個側面,都要注意挖掘這種屬性。

  太極之要——動靜相生

  太極拳有動,是一種動態的鍛鍊方法。每個動作都是在運動中完成的。太極拳又有靜,並且還非常強調“靜”。但這個靜要理解它的實質,不是簡單的、絕對的靜止。

  太極拳的動是一種很均衡的動,有一種“靜”的節奏、“靜”的感覺。另外,練習太極拳時要求思維、意念上要靜.不要胡思亂想,靜下心來練拳,這樣氣就不會亂。練拳時要沉靜,避免心浮氣躁。沉靜首先要“沉”,就是把該放的東西都放下來,不要揹包袱,練拳時思想上還沉甸甸的,就靜不了。

  太極拳就是在運動中求靜,以靜御動。什麼叫御動?就是以靜的原則去動,不盲動。雖然在運動,但有靜的含義。太極拳慢練的作用也在於此,慢了就容易靜一些,呼吸也能均勻深挺。

  越是達到靜的程度,靜得越徹底,就會產生靜極生動,這個時候生的是“內動”,內裡的動,動得就深刻,鍛鍊的是內臟。

  傳統太極拳中有許多闡述動與靜的精妙論述,如武禹襄《打手要言》中說:“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

  太極拳養生的關鍵在處理好陰陽平衡關係。練拳時涉及的對立統一的因素很多,主次要分明。身體是運動的,但心要靜,如果心動了。氣就躁了,就斂不了。心靜下來了,才能很好地指揮肢體的運動,心是指揮部,指揮部有智慧,氣、神就會各自發揮很好的作用,身體只是執行了。武禹襄還說:“視動猶靜,視靜擾動。”動靜是一體的,不能截然分開。動中感覺靜,是一種均衡的動,靜中要求動,不是死水一潭的靜,這樣就達到動有法度,靜有生機。

  許多養生學家的切身體驗告訴我們,動靜結合是養生的大要。如果只是一味的動,得不到安神的效果;一味的靜,氣血不能很好地流通,活力不夠;動靜結合就能實現性命雙修。太極拳的鍛鍊正是依據動靜結合的原則來進行的。所以在練習太極拳中,特別是在動勢中,仔細體驗“靜”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