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太極拳要點及練習前準備

  我們在剛剛開始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般都是出於興趣自學的,看雜誌書籍,或是對照視訊練習,只有當學習到了一定才會找名師指點。那麼自學太極拳有哪些要點要注意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練太極拳的習慣於緩慢和不發勁,乍見陳家溝與我們所練的拳,往往驚異懷疑,以為這是外家拳,也有認為這種拳動作快而有發勁感到興趣多數是青年 人。一入手就從快和發勁方面注意,練的不圓,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雖然沒學過,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勁的,就走錯了路。

  我們先分析慢字,慢是用功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才學時一定要慢,不慢則緊張而不能鬆。必須先慢練,周身鬆開,處處動作找圓圈,怎樣公轉,怎樣自 轉,公轉自轉怎樣配合,不慢則找不細緻。所以,慢是為了找運動規律,不圓而慢則處處是滯勁,不圓而鬆則處處懈怠。比如才學寫字,也是要求慢,用意在不可潦草,須瞭解用筆的方法,怎樣頓,怎樣提,怎麼轉折,並不是以慢為好,假設說練拳越慢的功夫越深,等於寫字越寫越慢,那還怎麼運用呢?

  而且才學時,氣易上浮,精神緊張,還能拔氣,動作快了,氣更不沉,這與身體也有影響的。所以初練拳也要求慢,不過慢的有限度,平均一趟拳約以十幾分鍾為度,最快也不少於八分鐘。

  才學時,不可貪多,要一式一動的大輪廓記清了,走對了,再學新的。以後還得特別注意小的動作和兩式銜接處的小圓圈,拳經說“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這是緊要關頭,也是拳的妙處。

  在初學時,虛實變化配合不易掌握。特別是腿的虛實轉變,慢了可以體會清楚,並且加強了腿的支援力量,是有好處的。

  頭趟拳如金剛搗碓的右腳,金雞獨立的右腳,擺蓮腿等全是腳上發勁,掩手肱拳、背折靠、及二路的許多式子全是發勁。發勁是鬆開轉圓的發,對內臟無絲毫影 響,即對手腳發勁之點也毫無感覺才對。但初學時,可以先不發勁。二趟拳發勁處較多,尤其轉身跳躍處較多,身轉不圓則氣用不調,所以必須頭趟拳練有相當基礎再學二趟。

  原理規律全掌握了,就可以慢練,也可以快練,總是圓為主。能做到慢而輕靈不滯,快而沉著不浮,就對了。慢而不滯須轉換的恰當,快而沉著須轉換的圓 滿。練架須全趟的練,又可以拆開單式的練,特別是較難練的式子,更得拆開多練,以求深入體會達到精熟。

  練太極拳的方法:

  1、多聽。必多聽教的人,講明原理和方法,即運動規律。

  2、多看。多看教師正確師範動作,教別人時,改正姿勢時更要多看,使一切動作全印入腦中。

  3、多想。把聽到看到的結合起來細想,哪是正確的哪是錯誤的,如何糾正。

  4、多練。以上幾點做到了,而不能多練,心身不能一致。

  5、多改。隨時會發生差誤,應隨時請人指點糾正。

  6、多試驗。練熟架子,須多推手,或用散手功夫,可以證明動作是否與理論符合,以鞏固會的,發展新的。

  練太極拳易犯的毛病怎麼糾正

  不論生來有力無力,在初學時,總免不了精神緊張。精神緊張氣亦上浮,而動作有力,所以初學太極拳必須自然,“行所無事”,所以拳經說“練拳如走路”,人從小習慣走路,就沒有不是很自然的走,所以初學要“鬆”,自然就能鬆。

  人身生來靈便的,腦子也必靈活,常常鬆,鬆過了等於輪子曠了,而發生搖擺。必須從“圓”字中來,找圓的運動是有一定規律的,鬆是圓活而不亂擺。但天分高的人,又往往把事情看的太易,初學時確是會得快,但會轉了,不是會用,還得多下工夫。

  生來身體不靈的人,好用拙力,學時動作也不易會,不可畏難後退,仍須“從鬆找圓”,全在聽教師的話理論,不斷用功,能鬆而圓,就化去了拙力。

  初學太極拳者應多練架子,並且每天不能間斷。頭兩個月不可貪多,每天練一個小時就行了。練的多了會腿疼大腿,在才學的頭幾天,不多練也會疼,這是不習慣的緣 故,多散步就會自然恢復正常。累了也會氣浮,所以不拘多少,一累就停止,散步,也可以再練。三個月以後,動作習慣之後,可以增加遍數,逐漸加如能照規律練,三年就可以得到初步成就,至少每天練十趟至二十趟。

  乍一增加遍數,放足步法的練,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效率,但沒勁的,也會不知不覺中出了僵勁,這是圓圈轉的不調協,誤用了直勁,所以必須經常請人指點糾正,把毛病的根源找出來改正。

  鬆:首先指精神、心理,也指身體的各關節。參考“零向量”的概念,以及考試、比賽的要求,做到“鬆而不懈”;圓:只有鬆,才能做到圓活。洪師《陳拳三字經》:惟纏法,基本功,其要求,圓而鬆。張光宗

  練太極拳前的準備與禁忌

  太極是不須多大地方就可以練習的,室內室外全可。當然是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地面平坦的地方,更為適宜。時間早晚全可,最好是早晨多練,睡前可練一趟,特別是冬令,睡時周身溫暖舒暢,春夏應在日未出來時,秋則日出後,冬則日升後更好。

  大風嚴寒或盛暑日光下不可練。

  空腹練雖不忌,但略進粥點後十五分中為宜,過飢或剛飯後不可練。

  勞動多汗後不可練,應稍休息,氣調,再少練可以解乏,特別是腦力勞動後,練拳等於休息。

  凡勞動疲勞是因為局部發展,氣血不能平衡才感疲勞,練拳後氣血平衡,自然恢復正常。

  身體過虛弱不可多練,即在平時也是覺累即停,不必勉強練完。

  應當節飲食、節慾、不動氣、不爭強,常見有人仗恃有功夫,而不知養生,反致暴病,或竟促壽,“禍莫大於有所恃”,應知深戒。

  不可放大汗,練時先寬衣摘帽,不可汗後脫衣摘帽,應當閉擋風處。

  練前先活動關節,練後緩步十餘分鐘,不可驟坐,以免氣血瘀滯。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